宋·李唐《万壑松风图》高清鉴赏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市南)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南宋初期画坛盟主,两宋山水画的承前启后者,南宋山水画风的奠基人。宋高宗最爱其画,称其为“宋之思训(李思训)”。
北宋末年著名画家,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在宋徽宗赵佶朝(1100-1125)补入画院。关于李唐的最早记载,大概是说他在应试的时候,曾经很巧妙地完成了宋徽宗出的题目:“竹锁桥边卖酒家”。很多考生皆重于酒家,从而以小溪流水、野渡小桥、竹林清风等借以衬托,只有李唐独辟蹊径,画面上只是一泓溪水,小桥横卧,桥边一片郁郁葱葱的翠竹中,挂着一幅迎风招展的:“酒”帘。整个构图从“虚”字入手,使人浮想联翩,赵佶看后大悦,他认为酒家藏在竹林中正是符合“锁”字的意境,并亲自圈点为第一名。以虚写实,这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
李唐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
《万壑松风图》是宋代著名画家李唐的绘画作品,是宋高宗南渡前较晚的李氏山水的代表作,与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作宋画之三大精品。《万壑松风图》经宋内府、贾似道、明内府、梁清标、清内府等收藏,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万壑松风图》款识题于远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可知作于一一二四年,其时李唐约七十岁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
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从山麓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视觉感受。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马牙皴。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对皴法的运用是李唐在此图中的最大特点。
《万壑松风图》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主峰耸峙,险峻巍峨。这符合北宋山水画构图多采用大图阔幅的全景式的特点。同时,此图用笔有力,以中锋勾勒的同时兼用侧锋,山石用大小斧劈皴,稍加渲染,近景部分的岩石用“短条子”层层积累,点皴结合,兼收并蓄。另外,不难发现,李唐此图所用皴法变化多端,雨点、马牙、豆瓣兼有,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小斧劈皴,使山体质感很强。在下端树根外露的坡石间,长钉皴、刮铁皴、钉头皴都有体现。
从整体看,这画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颇有相似之处,但李唐的作品于雄壮之外更加一层苍劲,且以湿笔的参用更多了一些温润之气,构境之妙则体现在他对于主题的“隐”上。所谓万壑,因为主峰巍峨,远山隐隐,故可激发观者想象,使之可以以一当万;所谓松风,因为有云气蒸腾,山涧激流,自然可以令人感到“风生云起,当流激衣”之意。于松树之刻画,苍劲沉稳,以中锋勾出树干,以短线写出松鳞,松针细密,井然有序,笔法挺拔利落,枝柯纵横,如飞如动,而树叶通过大面积的淡墨渲染,使整体中见苍秀,但觉满目苍绿,郁郁葱葱。又以小枝穿插其间,娑婆多姿,遂使整个松林平添了一种松风飒然的动感。
整幅作品,万壑是简写,松风是虚写,近景古松参差纵横,远景主峰巍峨,雄峙云天,气势自然非同寻常,正所谓高山仰止,令人不免有敬畏赞叹之意。以前子贡说孔子的门墙太高,以致肤浅的人不得其门而入。李唐此图亦有此种境界,其绘画之精神,宛如万壑松风中之古树主峰,皆是可以任它东南西北风,都可以巍然不动的。
以一写万、以有状无的佳作,且笔法潇洒,墨法明透,充分体现了李唐高超的绘画技法和绘画理念,这为其最后突破既有的多以积墨为主的全景式绘画范式,隐幽曲折,开启了南宋山水画新格致的先河。(部分摘自《云舒浪卷:南宋时期的名画》 陈文璟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