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 知行合一——重读《实践论》有感

  洪向华 冯文燕

   在面对民族存亡的危机时刻,为了纠正党内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错误,摆脱中国革命的困局,推动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写就了《实践论》。在《实践论》中,毛泽东不仅从哲学层面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高度概述和总结,还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深刻论述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因此,深刻把握《实践论》的内容、领悟其中的思想真谛,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深远意义。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规律,实现主客观的统一。《实践论》一开篇就对实践的内涵和形式进行了分析。毛泽东认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在此,毛泽东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赋予了“实践”更广义的解释。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毛泽东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进一步阐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目的以及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在突出实践的重要地位的同时,毛泽东也强调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在《实践论》中,毛泽东从辩证的角度看待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实践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的实际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如果不与具体的条件、实际相结合,超越时空,就会失去生命力。《实践论》一方面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真理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强调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提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深刻论述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实践论》强调了人的一切认识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开端,“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从实践出发分析了认识的整个过程,通过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分与联系、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认识的规律性和上升性等,打破了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构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将传统的认识论提升到了实践认识论的高度。

  人的认识从实践发生,又服务于实践,要明晰这种联系,需从认识的整个过程中去把握。在《实践论》中,毛泽东认为应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感性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在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中人的认识要经历两次飞跃。在“实践—感性认识”的环节,毛泽东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人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感官获得对事物表面的、外在的认识;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环节,毛泽东认为由于感性认识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并不充分,在持续的实践中人会将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重复多次引发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形成概念。在这一环节会进一步了解到事物的本质、整体和内部联系;在“理性认识—实践”的环节,人们会拿“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完成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但至此,认识的过程还没有真正完成,要在接下来的实践中验证先前的理论能否指导实践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即将预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在该同一过程的实践中变为事实,或者大体上变为事实,那末,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可是,因为人们受到了主观条件和客观事物暴露过程的限制,即使是对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也经常要经历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才能够使得主观和客观的相符合。右倾机会主义者,由于思想的保守性,其认识只能停留在旧阶段,不能随客观情况而发展。“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所以,我们的认识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在知行、主客观、理论与现实之间寻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泽东建立的新的认识论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在实践基础上人的认识怎样产生又怎样能动地发挥作用的难题。

  在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中创新理论、改造世界

  在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中推动理论创新。人类社会伴随实践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人的认识也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思想、理论等就不能脱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要在实践中,通过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获得一手的丰富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和改造形成在一定阶段对某些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当这些规律性认识被固化为模型、公式、条文等就会形成理论,人就会利用所总结的理论来认识、改造自身,指导实践。同时,要将这种理论应用于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判断理论是否正确及理论真理性的适用范围,从而不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这样才能推动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在领导中国革命发展的进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站在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高度,不断总结革命的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理论的飞跃。

  在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中改造世界。人类不断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不仅仅是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更高层次的意义在于利用自己的认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世界。毛泽东认为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为了在得到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从而达到革新世界的目的。因此,毛泽东在《实践论》进行了这样的阐述,他认为“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在现实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条件,探索了一条适应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推动了实践的发展。

(0)

相关推荐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62)

    原著连载(62)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哲学世界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世界的关系展开的. [知行统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知"是 ...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 ...

  • 以疫情为例,一篇文章带你理解《实践论》

    人的认识是如何从实践产生又服务于实践的呢?透过这次疫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年初疫情蔓延,在最应该重视时,由于对疫情的危害性和传播性不够了 ...

  • 再读《实践论》有领悟:人与人的认识差距为什么那么大?

    去年四月份开始系统学习<毛选>后,对我理解<孙子兵法>的操作帮助很大,今年春节开始准备将其中几个经典的内容再读一遍. 有观点说,读<毛选>要先读<实践论> ...

  •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至此认识运动并未完结,这只是认识运动的一半,还有非常重要的另一半没有完成,这就是要把前一阶段获得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也就是说,还要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63)

    原著连载(63)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哲学世界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世界的关系展开的. [实事求是] 其一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 ...

  • 郭进拴|重读何建明《山神》有感

    郭进拴|重读何建明<山神>有感 [郭进拴原创]重读何建明<山神>有感 何建明说,作为一名党培养起来的作家,我自豪和庆幸自己几十年来一直在<讲话>精神鼓舞下,努力地为 ...

  • 重读《出师表》有感 | 汤涔

    文|汤涔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比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都是虚构的,但这并不能淹没诸葛亮在后人心中的 ...

  • 毛选《实践论》——我们的知行合一观

    前天结束了这一阶段的学习,然后写下了我的结业论文,<成就伟大事业,需要知行合一>,对这段时间的学习做了一个总结.在<实践论>的最后,毛主席说,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一形式的 ...

  • 【诗话文章】杨逸明|重读《革命烈士诗抄》有感

    将肩挑日月 天地等尘埃 --重读<革命烈士诗抄>有感 相隔了三十多年,重新又捧读了一遍<革命烈士诗抄>.沉思良久,不禁生出很多的感慨,虽然这种久违了的未必尽合时宜的想法不说也罢 ...

  • 郭进拴|重读《创业史》有感

     [郭进拴原创]重读<创业史>有感 近日重读<创业史>,心灵又一次被震撼,我深深感到:在我们进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仍然需要更多的梁生宝这样的典型人物,把分散的农民重新组织起 ...

  • 诗歌:重读工作日记有感 | 晓月晨风 朗诵 | 灵紫

    长风文化传媒集团 大风起兮,长歌当酒 重读工作日记有感  晓月晨风 多少如烟的往事, 尘封在字里行间. 多少难忘的情景, 在心底凝结成永远. 多少朝气蓬勃的面庞, 时时在眼前闪现. 多少热情欢快的歌声 ...

  • 双语书法版《陆地诗词》(321)重读《西游记》有感

    重读<西游记>有感 陆地 跋山涉水险中行, 伏怪降妖咒语轻. 斜月三星白日见, 原来无字是真经. (斜月三星,心之谓也.有心佛自在,何必到灵山.) English Version Re-r ...

  • 重读《大学》有感

    重读<大学>有感 20206.13 吟逍慕遥 文章道德是根原, 大学须教正用天. 莫若熏风吹万物, 满堂龙瑞气和然. 美人赋 2020.6.13 浅黛梨妆 浅黛微妆衬香腮, 回眸一笑撩心怀 ...

  • 《重读中国文学史有感》

    <重读中国文学史有感> [王玊] 城门开处尽春花, 远看老翁半口牙. 屈子邀神上大树, 淑女约男去天涯. 仰求辞多喷日月, 避世文少做七侠. 小调暖烘青楼枕, 俚歌微熏红槛娃. 愁为茅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