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厦伤寒论笔记(六四)

伤寒论第58条辨: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若吐,吐法的应用,可以用在病人中风的时候,痰涎塞住,被西医在“天突”的地方开洞抽痰,无法下针,只能用药,汤熬得很浓,药下去的时候,一边喝一边痰就喷出来了,把药也喷出来了,再灌再喷,再喷再灌,喷到后来没有痰了,药就进去了,这就是用药去急救,这就是吐法。

阴阳自和者,就是胃气自己恢复,回来了,所以小孩感冒发烧,都没胃口,大青龙、小青龙用了以后 ,一旦小孩说肚子饿,就是有救了。也可以从寸脉与尺脉有没有胃气,来看病人阴阳自和与否。这个时候虽然亡津液,但是张仲景的观念是,让病人自己痊愈之后,不开滋补的药,等到病人健康的时候,才可以吃补药调养。

被汗、被吐、被下的时候,津液就很少了,如何知道脾胃功能恢复了?第一摸脉,一息四至,就是有胃脉,第二、病人会微微的发汗,第三、,病人感觉到饿,第四、,舌苔变的比较薄白的现象。

伤寒论第59条辨: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经过峻烈的泻下之后,又用发汗的方法,以致小便不利的,这是损伤了津液的缘故。不可用利小便方法去治疗,得到津液复而小便利,就可自然痊愈。

攻下再发汗,大下了之后,会造成里虚,所以开承气汤不能开太重,要恰当,如果发表太过,造成病人里虚,里面就是阴虚,表就是阳虚,这时候津液亡了,肠里面都没有津液了,怎知病人没有津液了?因为病人小便减少了,小便只有一点点,如果病人精神好,就不用开药,让病人自己好,等到小便正常了,就好了。如果病人精神不好,才开药去治疗,如果很危险了,如人已昏厥了,开“四逆汤”去救他。

用了吐法与下法之后,怎么知道病邪去掉了没有,就是看病人口渴与否,如果病人口渴,就是病邪已经去了,不再给药了;如果没有口渴,才考虑再攻。所以像是开十枣汤这种药,一般都只开一剂,一剂吃完之后,问病人口渴不渴,口渴就不再给药。

伤寒论第60条辨: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原文解释:泻下之后,又行发汗,出现畏寒战栗、脉象微细的,这是误下复汗,导致阴阳俱虚的缘故。

攻下了以后,里面阴就虚掉了,然后又复发汗,阳也虚掉了,如果病人有振寒的现象,发冷、手脚冰冷的现象,这时候摸病人的脉,可能一息二三至,脉跳得很慢又很微弱,就知道内外俱虚,内外都虚掉了,这时候常常用到四逆汤。

内外俱虚,即阴阳两虚,轻则“四逆汤”,重则“四逆加人参汤”。人参在这是补气的,在张仲景的观念人参是专门对肠胃功能的,所以心下痞的时候常常用人参,甘草干姜是对脾阳,附子是对肾,让脾阳和肾阳恢复,因为胃功能不好,所以再加人参下去,让胃也好。

(0)

相关推荐

  • 经方:大陷胸丸(心下硬痛,痛往上走)

    大陷胸丸 [原文]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斤(熬) 芒硝半斤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七,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 ...

  •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甘草炙,二两(6克),干姜三两(9克)(强人可用四两)(12克),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8克),猪胆汁半合(3ml)[服用方法]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 ...

  • 经方:白虎汤(阳明经热)

    白虎汤[原文]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右四味,以水一斤,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伤寒金匮]1.伤寒,脉浮滑,此表有 ...

  • 76-78(太阳篇中)

    76.茯苓四逆汤 大家看,七十四条,如果是发汗,发汗,若下,我们用正常的经方的处理这个病人,比如伤寒.中风,都没有关系,汗.下,病都没有解,病人出现烦躁的时候,四逆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要处方了.哈. ...

  • 《伤寒论》笔记81|阳明经热—白虎人参汤

    一八三."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汗,恶风,大渴而烦,舌上干燥,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阳明证分腑热和经热,腑热是 ...

  • 经方:干姜附子汤(白天烦躁、夜里安静)

    干姜附子汤[原文]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作者]张仲景[来源]<伤寒>[伤寒]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 ...

  • 经方:茯苓四逆汤(四肢寒凉,烦躁)

    茯苓四逆汤 [原文]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作者] 张仲景[出自]<伤寒>[伤寒 ...

  • 『每天学伤寒』干姜附子汤&新加汤

    今天 六六: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内经』:昼是气.夜是血,昼是阳.夜是阴.如果一个人晚上很好,白天有问题的时候,一定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七)

    伤寒论第63条辨: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原文解释:发汗以后,出现汗出.气喘,而畏寒症状的,但头痛等表症已除的,为热邪壅肺所致,不能再用桂枝汤,可以用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五)

    伤寒论第61条辨: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原文解释:误用泻下之后,又误发其汗,致肾阳虚弱,病人出现白天烦躁.不能安静睡眠,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三)

    伤寒论第56条辨: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7条辨: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二)

    伤寒论第54条辨: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病人内脏没有其他的疾病,时而发热,自汗出而不能痊愈的,原因是卫气不和,不能卫外为固.可在病人发热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零)

    伤寒论第53条辨: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经常自汗出的,这是营气和,但营气虽和,而在外的卫气不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六)

    伤寒论第94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原文解释:在太阳病还没有解除的时候,忽然尺寸部的脉搏都停止不动,这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六)

    伤寒论第62条辨: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太阳病用发汗法以后,身体疼痛,脉象沉迟的,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治. 发了汗,身体还在痛,按道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一)

    脉象浮而数,表示病在表,治疗的时候,可以用汗法,如果有发热畏寒,头身痛,没有汗,那就是用麻黄汤. 太阳中风伤的是卫气,太阳伤寒营气卫气都伤,中医对营和卫的观念就是,营是血,卫是气,当营和而卫不和的时候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九)

    伤寒论第50条辨: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原文解释:脉象浮紧的是太阳伤寒症的脉象,照理应当出现身体疼痛等太阳伤寒见症,宜用发汗法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