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公冶长篇(十)
一原文公冶长第五5.10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试解】【试解】孔老师说:“君子在修炼仁德境界的过程中,当先从刚毅、果敢、质朴、言讷,这四种品质的修行做起。刚毅是一个修行人心理的坚信和不懈恒久的坚守,即便现实是困顿重重,危难临身,仍不放弃心中初衷的目标。在富贵贫贱,威武患难之时仍不改变心中初衷的目标。因而刚毅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执着,是君子的百折不挠的固守。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刚毅坚强的品格,仁德大道的修炼就成功了一半。在身边的弟子中,我还没有见过一名在仁德修炼上,达到刚毅不屈的人呢!”这时有弟子说:“老师,在我们弟子中,难道申枨不是达到刚毅不屈境界的人吗?”老师说:“申枨这个人呀,他虽然一直在践行着仁德大道的修炼,努力地实践着舍弃自己的贪欲和私念,期盼着自己刚毅不屈目标的达成。可是申枨这种执着于刚毅不屈单一目标的追求和期盼,是一种无法达成仁德大道的内在欲望,这种欲望是一种假借仁德大道名义的无知之欲,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之下,他怎么可能成为一个自由自在、坚强勇敢而又堂堂正正的刚毅之人呢?”二释字刚《说文》:刚:强断也。从刀岡声。古郎切。𠇙,古文刚如此。《正字通》:刚:《说文》强断也。《司马光·潜虚》曰:刚,天之道也。君子之守也。柔而不刚,未有能立者也。又韩琦曰:内刚而不屈,而外处之以和,所济多矣。又年力富曰刚。《诗·小雅》旅力方刚。汉东平王传三之春秋方刚。又谥法,强毅果敢,追补前过,并曰刚。汉字“刚”,甲骨文左边是网,右边是刀,以刀劈杀断网,表示坚硬,引申出坚强、刚强、刚毅、刚正、倔强义。欲《说文》:欲:贪欲也。从欠谷声。余蜀切。《玉篇》:欲:余烛切。贪也,愿也,邪媱也汉字“欲”,从欠谷声,欠,取因爱慕而口流水意。谷,取高深空阔虛受之意。“欲”是一种永不满足的心念,本义是欲望,引申指想要,希望。张舜徽认为:人欲之起,始于饮食。人非饮食,无以全生。饮食不足,必求于外,而贪慕之心生,此欲字本义也。证以盗字从次临皿,可悟欲字从欠之恉矣。许以贪释欲,于义已足。
三素说前一章老师通过宰我的体质弱而昼寝的情况,感悟到人的体质强健会直接影响人的修行境界,不能对不同体质的子弟一味地不顾实际而苛责要求一致,从而感慨不但要观其言的决心 ,还要观其是否有相应的行动能力,以帮助弟子修正践行的目标,重点强调因材施教的原则。本章通过申枨在刚毅修行上成果的展示,让弟子明白刚毅和欲望之间的中庸平衡之道。老师说:“君子在修炼仁德境界的过程中,当先从刚毅、果敢、质朴、言讷,这四种品质的修行做起。刚毅是一个修行人心理的坚信和不懈恒久的坚守,即便现实是困顿重重,危难临身,仍不放弃心中初衷的目标。在富贵贫贱,威武患难之时仍不改变心中初衷的目标。因而刚毅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执着,是君子的百折不挠的固守。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刚毅坚强的品格,仁德大道的修炼就成功了一半。在身边的弟子中,我还没有见过一名在仁德修炼上,达到刚毅不屈的人呢!”这时有弟子说:“老师,在我们弟子中,难道申枨不是达到刚毅不屈境界的人吗?”老师说:“申枨这个人呀,他虽然一直在践行着仁德大道的修炼,努力地实践着舍弃自己的贪欲和私念,期盼着自己刚毅不屈目标的达成。可是申枨这种执着于刚毅不屈单一目标的追求和期盼,是一种无法达成仁德大道的内在欲望,这种欲望是一种假借仁德大道名义的无知之欲,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之下,他怎么可能成为一个自由自在、坚强勇敢而又堂堂正正的刚毅之人呢?”本章老师教导弟子,人的欲望不仅仅是一种主观上的对于物质追求的欲望,同时也可能是主观上“假借正义仁道的,不能通达于仁德实践之道”的心灵境界的追求欲望。后者更容易迷惑修炼仁德之道初有成果的人。因而老师期盼申枨能从修炼之偏离中把握仁德大道的本质,期盼弟子们能从申枨的修炼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以达成仁德大道的回归。本章需要注意的是“有欲不刚”命题不等同于“无欲则刚”。针对本章孔子的教导,人们普遍认为孔子言说的“有欲不刚”就是在教导人们“无欲则刚”,其实从孔子的原话叙说之中,根本没有这样违背现代逻辑的含义。“无欲则刚”是一些后代解经之人曲解而导致的错误命题。孔子的愿意是说,有了欲望,人的行为和思想就会受到欲望的牵制,从而顾虑太多,无法坚持原则和坚守目标,因而谈不上坚毅不屈。唐文治在《论语大义》中对欲和刚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对于我们理解文本有提醒之义,他说:“刚者,阳刚之性.天德也。欲者,阴柔之情,人欲也。能胜物之谓刚,故常伸于万物之上;为物掩之谓欲,故常屈于万物之下.是刚与欲,相似而适相反也。圣人观人,由表达里,直能抉其心术之微。然所以不许申枨者,正冀其以理胜欲,而进于刚也。又案:此意论申枨,盖指心德而言。”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