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人性中的伪善?
文/黄艳英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一个老人发现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拿着棍子追着儿子打。隔壁邻居看到了,好言相劝:“感情是孩子自己的事,你就看开点吧!”
老人冷哼一声:“我儿子的男朋友,就是你儿子。”邻居顿时目瞪口呆,随即怒不可遏地抄起木棍往自家走。
在搞笑的背后确是在暗讽人们的伪善。伪善,顾名思义是故意装出来的友善,虚伪的善意。
就像这个邻居一样,明明不认同同性恋,却又在他人面前假装自己是认同的并去劝解他人认同。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为什么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很轻易就成了伪善的俘虏?
人在成长与教育的过程中,学会了本能的去感受善与恶,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对思想道德的规范坚守和对好坏善恶的认知评判,但是现实中的人往往不能够绝对地被划分为好与坏、善与恶。
坚守道德,一般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代价便是利益。很多人选择了妥协,原因是难以放弃这些利益。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是非与利弊的选择,如若二者可兼得一切都好;但若两者之间难以取舍时,往往会做出弃是非、选利弊的选择。
启迪多元思维
伪善并非意味着违背自己的道德信仰,而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改变自己的道德信仰,使之符合当下的需要。
因为在我们的意识里长期存在着一种隐藏的斗争,可能前一个时刻我们会告诉自己做一件事,但下一个时刻却往往会做出恰恰相反的事情。
当人们自己做出自私之事时,会表现得非常宽容;若别人做了同样的事,则会变得非常苛刻。
这就说明人们对于“道义上可接受的行为”的判断标准是有弹性的,那些“严于律人”却“宽以律己”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正任凭自己的心理为他们自己的利益服务,改变着关于“对错”和“善恶”的信仰。
例如,当你在拥堵不堪的上班路上缓慢行驶时,发现有车从应急车道驶过,内心暗自责骂他不遵守交通规则,可是眼看就要到上班时间了,你一个转向也驶向应急车道,还对自己说是无奈之举。
由此可见,同一件事情,作为当事人和旁观者会有截然不同的观念和想法。
也许是因为我们头脑中不同意识之间的斗争,或者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在某一个时刻渴求回报的冲动,可能会暂时压制脑海里保存的道德信仰的重要性,从而让人们忽略了内心要保持优良美德的声音。
当我们想要进行高尚的行为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努力,懂得了这种意识和心理产生的真正原因,我们就有机会去掌控它。
正心正举
每个人的心里都潜伏着伪善,所以与其谴责别人,不如扪心自问更有助于身心健康。
高尚的道德不是单由意志力和理性所控制,我们的选择和判断也不能只由理性的思考决定,还需要遵循内心的感觉。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确“什么时候”应该相信它们中的哪一个。
当面对道德决定时,请先停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声音。
有没有惭愧?
有没有内疚?
有没有本能的反感?
如果有,一定不要忽略它,请用心去感受它!
“见利思义”,正确的利义观方能正心
所谓“利”,就是能满足人生欲望的东西;所谓“义”,一般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合乎正义、公益的举动。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就是怎样平衡和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
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义然后取,公利大于私利,“我为人人”,然后才能“人人为我”。
唯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方能让真善美在意识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内心的伪善方能化为真善。
2
“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反省才能正举
拒绝“伪善”,避免成为“别人眼中的恶人”,需要经常自我反省,检讨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自身的行为过分的屈从于利益,而违背自己的道德,尽最大可能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合一。
『 静坐常思自己过,虚心学人补己短。闲谈莫论他人非,修身养德省自我。』
拨迷见智
唯一的真诚就是承认自己本质上的伪善。
开启自在之门
因为伪善是人的本性,没有人能够完全摆脱伪善。
唯一能够展示走出伪善的希望的,就是一方坦白承认自己的伪善,而另一方“宽容”地面对人性的这一弱点。
宽容人性的伪善,并不是对其不作为,而是要留有余地,给予其改正的空间。
害怕承认自己内心的伪善,往往会在逃避中不断走向伪善,甚至是邪恶的那一方向;敢于承认自己的伪善,反而会因不断地正心正举慢慢从伪善走向真善。
伪善是邪恶向美德的致敬。
——拉罗什福科
只有对真实的自我进行认知、拷问、评判和更正,才能够在现实的世界里不断地克服和扬弃人性中的伪善,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时代和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地推进人类的道德意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