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亲王与清朝亲王的待遇对比,王与王之间的较量

亲王是明清两朝最高的宗室爵位,永乐朝后,明朝亲王无诏不得离开封地。清朝亲王无诏不等离开京城。两个朝代的亲王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区域。二者的待遇相比孰高孰低,本文以明清两朝的中前期为例,在朝会等级,经济待遇,住房标准,属官护卫,家属待遇,官员参拜,用餐标准,园寝规格,量刑尺度等方面来做一个比较。

朝会等级

明朝初年,亲王进京朝贺天子或祭祀。天子先常服相见亲王,亲王三叩不拜。正式朝见天子执大圭,明祖训:“天子之位既祖宗之位”,虽长幼有序,但朝纲礼节不可废,亲王须穿着冕服叙君臣礼,行五拜三叩头。朝觐完毕,亲王系天子尊长,在便殿天子身着常服向亲王行家人礼,四拜不叩头。 王座东面西,安坐受礼。祖训有言“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亲王系天子长辈五十不朝,系天子晚辈六十不朝,由世子代替。

清朝君臣等级分明,亲王“封藩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亲王全部居住在京城之内,无诏不得出京。朝会时,亲王,世子,郡王,长子,为第一班。立于丹陛之上,亲王的拜位单独一班在最前面,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长辈的亲王在常朝或单独朝见皇帝时,与他人相比礼节并没有特殊的减免,或皇帝答拜。

经济待遇

洪武九年定诸王公主岁供之数:亲王,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缎匹,岁给匠料,付王府自造。

洪武二十八年诏:以官吏军士俸给弥广,量减诸王岁给,以资军国之用。乃更定亲王万石(本色禄米、折色、折钞),未之藩,令暂给米岁三千石,遂为例。”(就藩的亲王万石,在京未就藩的三千石),但在永乐朝之后各藩实际上得到奉饷的区别很大,多的万石,少的仅两千石。

明朝亲王另一大财政来源就是庄田,亲王就藩,王府庄田地土的来源除了赏赐外,还有奏讨,受纳投献。另外还有侵夺或是低价购买百姓的田土。百姓们因生活所迫,被迫向藩王贱卖的田土,王府曰“买置”。佃种庄田者称庄民,俗称佃户。王府庄田和庄民不隶有司册籍,故庄田顷亩和庄民数量,不可确知。王府庄田都享有优免田赋的特权。佃户要向王府缴纳地租,名曰庄田子粒。其中景王、潞王在湖广等地庄田多达4万顷,福王庄田2万顷,桂王、惠王、瑞王的庄田各3万顷。河南全省土地,居然有一半归各王府所有,此外亲王还有克扣各种地方的课税的收入。

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但清朝亲王的进项还有很多,比如出宫分府时的十余万的安家银和六年的吃喝用度费用(宫里报销)。另外还能分得本旗数个佐领的旗份儿和大量的庄田和庄户,如睿王府在河北以及东北有庄田之地达三十余万亩,收入不逊于俸银收入,而且工作出色还会有亲王双俸的惊喜奖励。

家属待遇

明朝的亲王可以有一个正妃,十名妾媵(侧室,有所出者封为夫人),元妃薨,妾室不能转正为妃。亲王就藩时正妃到达封国,五品以上命妇必须全部出城五里外迎接,迎王妃到王宫后众命妇,宫人向王妃行八拜贺礼。正旦,寿辰,冬至封国内的命妇前往王妃处晋贺行四拜礼,明亲王正妃为王国之母,不是命妇,等级与服饰上等同于皇妃。

明朝亲王嫡长子一律袭封为亲王,朝廷授以金册金寳立为王世子。亲王女封为郡主,其他嫡子及庶子一律册封为郡王,朝廷授予镀金银册银印。亲王册宝与皇太子同。其宝用金,龟纽,依周尺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文曰“某王之宝”。池箧之饰,与皇太子宝同。宝盝之饰,则雕蟠螭。

清朝的亲王可以有一名嫡福晋,四名侧福晋(皇帝指婚者不在其内)的朝廷编制,庶福晋(妾媵)不计,朝廷不封(没编制),嫡福晋去世,侧福晋可以转正为继福晋。清朝亲王正妃(嫡福晋)为命妇之首,等级与服饰等同于固伦公主。

清朝亲王的儿子比较复杂,亲王嫡福晋(正妻)的儿子适者封世子袭郡王(铁帽子王袭亲王,世袭罔替),其余的袭入八分公,女儿封和硕格格(郡主)。侧福晋生的儿子袭二等镇国将军,女儿袭郡君。庶福晋生的儿子袭三等辅国将军,女儿嫁入外藩的袭乡君(没嫁的不授封,称宗女)。亲王印信称为“宝”,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为金质(四成金),龟纽平台,满汉文篆体。

用餐标准

明朝亲王平时用餐没有具体记载,参考亲王就藩时沿途供应来看,标准是相当奢华:“酱一百斤。香油五十斤。椒二十斤。乾鱼一百斤。醃羊一隻。子鱭鱼四十斤。醃猪一口。醃鹅一隻。醃鹿一隻。醃麂二隻。醃鸡九只。白麵一百斤。茶芽五斤。茶叶二十斤。酱瓜四十条。黑沙糖十斤。藕煎五斤。木瓜汤煎五斤,酱茄一百五十箇。醋蒜三百箇。酒五十瓶。醋二十瓶。芝麻一石。糖茄一百五十箇。米三石。宣德间仍加猪二十口。羊二十隻。酒一百瓶。成化间令经过有司去处、送鹅二隻。时新菜蔬供应。在亲王进京朝贺或祭祀时,不得参与朝廷宴会,而是皇帝会在偏殿单独设宴招待,以尽亲亲之谊。

清朝亲王膳食也没有特别固定的标准,一天正餐两顿,讲究的

一般应该是上等的八八席,八八六十四个铜碗,随便点的吃个铜锅子涮肉。另外圈在京城,大饭庄子倒是可以可劲儿招活,定个餐,外卖伺候,或者厨师上门服务。各府之间到了饭点儿也互相赠菜,比如豫王府的面点饽饽做得好,和王府的蒸碗儿不错,礼王府的烩菜地道,你来我往,互赠有无。除此之外王府在宫廷举行宴会之时,还要向皇宫贡席,亲王要贡八席(八桌),同样皇宫也会平时赐王府御用菜肴,连粥带菜的也不生分,反而显得也很亲切。

住宿标准(王府规格)

明朝亲王府修建在所封藩国,相当于缩小版的紫禁城,洪武十一年定:亲王宫城,周围三里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466.6米),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612.75米),城墙高二丈九尺(9.019米),女墙高五尺五寸(1.71米)。并修建宽十五丈(46.65米),深三丈(9.33米)的护城河,面积折算差不多近三十万平方米,一座秦王府几乎占据明代西安城的四分之一,周王府更是达到39万平方米,北京紫禁城的面积才72万平方米,明代比较小的亲王府最少也近20万平方米。

明朝亲王府(城)

清代现存修缮最好,面积最大的亲王府是恭王府,总面积为61120平方米,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不及紫禁城的十分之一。当然,这也和清代高级宗室全部圈养在北京城有关,当时的北京城就那么大,也没有那么多闲暇的土地用来修巨大的王府。

恭王府平面图

明朝的亲王府与其说是王府,其实就是一座王城,王城有端礼,广智,体仁,遵义四座高大的城门,王城中轴线承运殿,圜殿,存心殿三大殿就是紫禁城奉天殿(太和),华盖殿(中和),谨身殿(保和)的缩小版,其中正殿承运殿(从修复的代王府看)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上覆绿色琉璃瓦。在六尺九寸的两层汉白玉丹陛之上还建有高五尺九寸的月台,正殿承运殿就坐落在月台之上。亲王府宫殿房屋总计在八百多间。这还不算禄米仓,收粮厅,山川坛,社稷坛,门楼等,一座王城仅水井就有十六口,大小门楼多达四十六座。

明,代王府承运殿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

清代亲王府,最前沿有东、西阿斯门,门外有'辖喝木'、上马石、拴马桩,对面有照壁。阿斯门内为狮子院,当中为宫门,左右石狮子对称。亲王府基高十尺,宫门五间,中间三扇门开放(即三明两暗)。正殿银安殿七间(部分亲王府只修五间),单檐歇山顶,基高四尺五寸,前墀周围护以石栏。左右两翼配楼各九间。后殿有五间,寝室二重,各广五间。后寝殿七间,基高三尺五寸。老北京有言:“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礼王府作为“清朝功封第一王',礼王府的房子最多,共有房屋、廊庑等480余间。

礼亲王府银安殿为七间,单檐歇山顶

恭王府银安殿面阔仅为五间

园寝规格

明代凡王府造坟,永乐八年定亲王坟茔,享堂七间,广十丈九尺五寸,高二丈九尺,深四丈三尺五寸。中门三间,广四丈五尺”。明朝分封的亲王,晋王朱棡的陵墓最大,合800亩(53万平米),明英宗正统十三年,改定亲王茔地为50亩,房15间。晋端王墓陵园南北长294米、东西宽158米,远超亲王陵园50亩的规制。实际上,明代藩王的墓都造得比规定的大。

明鲁荒王墓

清朝亲王的园寝周百丈,飨堂五间,大门三开,绘五采,饰以金,覆以绿琉璃,守茔人十户,清朝第一代怡亲王胤祥的墓规模最为宏大,雍正皇帝特设水东营驻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并设园寝护卫军,东西两个营房。东营房驻马步军兵,西营房驻护陵旗族员。园寝背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物30余座,但建筑的艺术和精细程度远超明代。

清怡亲王墓

官员参拜

明朝亲王“下天子一等”,朝中公侯文武无论品级必须参拜亲王,伏谒行四拜之礼。凡是公侯伯,京官公差出使,路上经过亲王封国,必须到王府拜见亲王。如果是遇上朔望之日,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等官要到王府觐见亲王,如官员绕路或隐匿不往,以大不敬论死。

明朝初年,每天王府的官属们也要例行朝会,平日常朝文在东武在西,分东西两班而立。在朔望之日,王国的军事守御,卫所漕运等官员及府州县等官员要到王城朝见亲王,各自按照品级,依文武东西列班行叩头礼。

清朝亲王只在生辰及元旦日该旗都统以下佐领以上官员,齐集王府称贺,行二跪六叩头礼。康熙年定在朝会,议政时,大臣见诸王,不得引身长跪,着为令。嘉庆癸亥,谕:「嗣后凡见亲王、郡王,如有仍蹈前辙,长跪请安者,即着王等自行参奏。虽然朝中官员还是要向亲王请安见礼,但由隆重的仪式性转变为较为轻松的礼节性拜见,高品阶的京官不是隆重的场合见到亲王一般为单膝下跪,行礼请安。

王府属官和护卫

明太祖朱元璋把亲王府的官制写在了皇明祖训中,官员分工十分精细,配置人员的品级也很高。

亲王府设属官:长官司左右长史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九品),审理所审理正一人(正六品)、审理副一人(正七品),典膳所典膳一人(正八品)、典膳副一人(从八品);奉祠所奉祠正一人(正八品)、奉祠副一人(从八品)、典乐一人(正九品),典宝所典宝正一人 (正八品)、典宝副一人(从八品);纪善所纪善二人 (正八品),良医所良医正一人(正八品)、良医副一人 (从八品);典仪所典仪正一人(正九品)、典仪副一人 (从九品),引礼舍人三人(未入流),工正所工正一人(正八品)、工正副一人(从八品);伴读四人、教授无定员(俱从九品),库大使、副使各一人(未入流)。其护卫指挥使司官并属官,随军多寡设置,不拘员数,品秩、俸禄并同在京卫分。仪卫司仪卫正(正五品)、仪卫副(从五品)、典仗六人(正六品)。

明初亲王府设护卫指挥三名,千户六名,百户六名,正旗军六百七十二名,隶属于兵部,国家花钱。守边塞王每个王府约配备三个护卫指挥使司、二个围子手所、一个仪卫司,约有军马万余人,还有指挥当地驻军的军权。

清朝亲王府,设管领四人正六品,典膳一人从六品,司库二人从七品司,匠四人从八品,马群牧长二人从六品,牛群牧长,羊群牧长各一人均从八品。王府护军也是国家供养,但雍正朝对日益庞大,花费巨大亲王府护军做了规定,亲王府护军,统领四十名,甲兵一百六十名,一共二百份钱粮。

清朝亲王府另设(嘉庆四年定)正七品太监总管一名,内监四十名名(之前没有定额,道光朝取消),分府时还可以分得约375名(平均)包衣奴仆(满洲或者汉军下五旗)。

量刑尺度

据明祖训:“只可明赏罚,不可加刑责”,明朝亲王不受朝廷司法制度管辖,更不能加以刑伤。亲王本人可以除爵,但封国不除,由世子接替(无子除国),亲王本人不涉十恶,最重的处罚就是废为庶人,但朝廷会继续供养。但像汉王朱高煦,宁王朱宸濠这类谋逆大罪的处死。

清朝的亲王就要高危得多,天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无数的眼线盯着,别提造反了,能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就不错了。结交大臣论罪,差事干不好罚俸,奏折写错了申饬,说了犯忌讳的话都能给自己吓死,战事失利受罚论罪,政治上站错队罰去守陵,皇位争夺失败的更是圈禁至死,子孙后代也跟着万劫不复。就连和硕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这种堂堂世袭铁帽子亲王,慈禧太后也可以说赐死就赐死。

两朝的亲王在各自的朝代都是第一等尊贵爵位。明朝亲王总体来说待遇上要高于清朝亲王,无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所享受的标准也高于清朝亲王,但清朝吸取了明王朝的教训,清王朝通过世爵递降的方式减少高级宗室的数量,而且清朝宗室大多数都参与朝廷的政务和旗务以及军务,特殊的节点上亲王甚至可以起到决定王朝的前途命运的作用。

反观明朝永乐之后,亲王被禁锢在封地之内,上坟扫墓都要请示朝廷,二王更不能轻易见面,全部都在藩国内被寄养起来,成为不农不仕,不工不商,啖民脂膏的典型寄生阶层。人口数量和税赋制度远不及清朝的明朝,每年将财政大部分都要用来供养这些无所事事的世爵藩王,而拥有大量田土和奴仆的藩王却不用向朝廷缴纳任何税银。明朝财政最后基本是年年赤字,无力供养军队和对抗天灾。只能加征各种杂税,最终农民起义四起。藩王们最终不仅没有起到藩屏中央的作用,反而成为压垮明朝统治的重要力量。

参考资料

《明会典》

《明礼集》

《明史》

《清史稿》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