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寺(3)——白塔寺 

白塔寺坐落在四川省中江县城北塔山脚下,是川中著名寺庙。寺院由天王殿、地藏殿、伽蓝殿、大佛殿、观音大悲殿、大威德金刚殿和五楼、五亭、五院、一塔组成。其中高28米的露天缅玉佛像和寺后北塔山上的宋代古塔堪称双绝。
目前,这里是全国唯一的观世音菩萨金刚道场。 

白塔寺山门几经修缮,如今显得更加庄重。匾额上书“白塔圣寺”四个字,两侧书“金刚”和“宝刹”,远远看去异常醒目。


       进入山门便是白塔寺的彩色照壁。照壁正面,浮雕是由四条腾飞的金色巨龙守住大海四角。大海中,两头威猛的金色麒麟保护着巨大的金色法轮。法轮上方是斗大的“南无阿弥陀佛”八个红色大字,法轮的左右各有两个大字,一边是“显密”,一边是“圆通”,标志着该寺是一个显密兼修的道场。

照壁背面是“福”字壁。

白塔寺的第一座殿是天王殿。殿前,四个花坛、八棵青翠欲滴的塔松和两排茂盛的箭竹整齐划一地分列在两边,且配有两头两米多高的既威猛又和善的大石狮子,给人以特别庄重,特别清静之感。
登上十二级台阶,两边石栏杆上的十二生肖活灵活现。 
天王殿中为弥勒佛,两侧为四大天王。


       穿过天王殿,越过地藏殿或伽蓝殿,徒步登上宽76米、高5米的条石保坎就是大佛殿。         

大佛殿的屋顶上是一座二十八米高的乳白色露天大佛。
这是一座巨大的缅玉佛像,宝相庄严,气象万千。

大佛的莲花座下是白塔寺的藏经楼和闭关室、正前为方壁上有八个金色大字“开发智慧、觉悟人生”,壁下刻有一个两米见方、刚劲有力的大“佛”字。莲花座下正面与两侧是供居士和游人们仰瞻大佛的平台。
平台的下面,正中是大佛殿,内供缅玉诸佛菩萨、十八罗汉和一千六百四十尊佛像,这里的大佛殿也就是大雄宝殿。
平台的周围是白塔寺的碑林。
佛像的平台之后是观音殿。

观音殿是一座高大的双层建筑物,远看如飞阁流丹。铁红色的高窗亮格庄严肃穆,金黄色的琉璃瓦光彩夺目。 书有“大悲殿”三字的横额牌匾高悬在大殿的上方中央。殿堂里有12米高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两侧是84尊大悲菩萨群像。
三楼上是大威德金刚殿和金刚法佛学院的多功能大教室,其周围都有相通的大走廊。
观音殿后山之上就是著名的北塔了。

沿着 186级两米宽的石梯登上山顶,富饶辽阔的田野和繁华美丽的中江城尽收眼底。

中江北塔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 古朴秀丽,西停凯江,面临县城,且有东溪水由北而东萦绕塔下,形成自然胜景。
北塔为十三级密檐式佛塔,也是四川仅有的北宋时期密檐式实心砖塔。

北塔坐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通高25米,塔身近顶部逐级内敛。

第一层塔身较高,从第二层起为层层密檐,每层塔檐用大青砖叠涩出檐九层。素面石质塔基,下围四级踏道。底层开门设心室,室内用砖砌五铺着斗拱、朵、按八卦方向从八面挑出承托,叠涩而成穹窿顶。各层塔身中间开劵门一个,两旁各开假窗一个。塔刹为球形宝珠状,塔体逐层缓缓收刹,呈十分优美柔和的弧形,显得苍劲、端庄。

值得注意的是,此塔每层檐的四角,是用一条石叠涩檐状,向外斜身挑起的,这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北塔塔身除台基外均用大青砖砌成,三合土粘缝,壁体相当的坚固,由于年代久远,塔身已经严重风化,塔的上半身也向西倾斜,中部向四面突出,北塔依然雄伟的屹立着。

四川大学历史系的教授林向、胡昭曦经过考证探讨,根据砖料和心室的形状,断定北塔建于宋代为佛塔。

白塔寺侧院还有九龙浴太子的塑像一座,只是这水池显得有些不搭。
白塔寺地处四川盆地丘陵地区,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一年到头,四季如春。这里山清水秀,胜迹如林。唐宋诗人王勃、杜甫、范成大及清代文家李调元等皆留恋此地,为后人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而金刚道场的地位使得白塔寺在四川诸寺中显得别具一格,很多信徒不惜远道而来。也为寺庙增添了不少神秘的气息。
备注:白塔寺的塔为什么叫“北塔”,而不是白塔呢?原因是在中江县有两座塔,位置上一北一南,所以俗称“北塔和南塔”。北塔下的寺庙却仍以白塔为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