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以个性化定制为起点?还是以机械行业为起点?
最近一直研究个性化定制,今天早上看到安筱鹏司长在今年三月份的一份PPT:认识定制化生产模式的五个视角。安司长的五个视角包含:工业4.0的视角、技术路径视角、组织变革视角、市场竞争视角、经济理论视角。而其中工业4.0视角中,个性定制是智能制造的逻辑起点。
而国内研究工业4.0很大一部分机构是机械行业,至少在资本行业内,绝大多数证券研究机构,将工业4.0归在机械行业内。
其实安司长在工业4.0视角提到的两个案例,哈雷摩托和汽车这两个产业虽然都属于2C的最终消费品行业,但这两个行业又都有着非常强的机械行业特点。
在早期对工业4.0的研究中,对工业4.0应用的行业做分类研究的机构非常少。其实不同行业因为生产流程不同,其生产难点不同,对该行业在工业4.0环境下如何变化,一定有不同的侧重点。而将所有行业统一在工业4.0的概念下,不做区分的研究是很难落地的。
我个人建议对工业4.0的研究,要按行业做一下分类。最简单的一个分类方法:将产品的最终使用用户分为,最终消费者终端,和生产工厂端。比如服装原材料行业,属于最终消费者终端。而生产设备相关企业,归类到生产工厂端。但轴承行业,有些产品用到终端消费品端,比如汽车行业;一些产品用到生产工厂端,比如生产设备端;轴承行业就归属于两类。
以这两类划分的话:其实中国因为有大市场,工业4.0从最终消费者终端一类的入手,具有优势。而德国因为市场规模小,希望其设备可以在中国大规模应用,德国的工业4.0从机械行业入手,就符合其利益。
而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等概念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但起始路径不一样!
对中国而言,借助中国的大市场、从个性定制作为着手点,符合国家利益。但对中国企业而言,首先会形成自己核心竞争优势的,应该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个性定制企业。
在工业4.0概念出现,之后,我曾经介绍过工业4.0的典型特征是ETO的生产模式(Engineer to order)。但ETO更多的是最终用户是企业端的说法。而对于最终用户是终端消费者而言,叫个性定制的生产方式更为贴切!而个性定制需要一个生态才能实现。以后会继续写文章阐述。
以下是安筱鹏司长的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