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谈发展规划“破圈”变革方向
空间、红线、时间表
川观新闻2020-10-15 09:48
川观新闻记者 陈露耘 摄影 吴枫
从“十一五”计划改为规划开始,发展规划的模式已基本确定,包括一些具有约束性、预期性的指标体系,并在各个章节做了非常大的改革,就是专栏。专栏就是把一些重大的工程放到规划里,这样在规划出台的时候,一系列配套的重大工程就可以实施。十几年来规划理念、规划的编制方法,总在与时俱进地做一些革新,比如“十三五”的时候,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对当中的165项重大项目做了分解跟踪落实的机制,作为规划实施的一个重大抓手。
今后的规划还会去突出一些新的这种变革方向。比如说今后的5年规划,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进一步突出空间性。就是说规划里面的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行动计划,还要落到具体的空间上去,落到具体的区域去,这是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它能够使规划变得更加务实,也能使规划本身变得更加直观。
规划的另一个方向,是要慢慢地突出定红线,也就是说规划既要去引导一些方向,也要明确哪些不能干。实际上它是一种负面清单,就是把这个区域的红线规定好,这个区域不能干的事你到别的区域或许能够自由发挥。
还有一个变化,过去规划的专栏是以工程项目为主,那么今后我们可以在某一个领域出台一个规划后,配套专栏做一个一揽子政策包,就不像过去还要出台一个实施文件了,直接把一些重大的政策给出来,这样规划一出台就能够落地实施。
如果可以的话,在规划出台以后也要去制定改革举措落地的时间表路线图,这样就能一步一步把我们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同时推动规划里的重大任务得到落实。
这就是规划“破圈”。从过去一篇文章一个文本,到强调规划要能够落地,增加了空间的指导性,落实手段也在强调空间治理的手段,实际上规划就变成一个“三次元”了。现在规划编制中又引入大数据、云端之类的技术,有了一些时间上面的模拟,这些新技术新手段加入以后,规划在向“四次元”的方向发展。而且,将来规划的展示手段也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今后可能会有声音版,有图像版,也可能有网上各种各样的形式,传播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