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蓝瑛传世名画赏析(5)
明 蓝瑛《偶观盛子昭》山水 立轴 设色绢本 成交价560万元
此作画面以敏捷快速的粗笔山水营造一种苍茫雄奇、高古豪迈的意境。山石的轮廓线短小,苍劲、灵动,以破笔点苔,以侧锋皴擦,气象嶒峻;山中杂以红、绿、粉、白各色树木,在整齐有序中见笔力苍劲老练,并于山脚水边点缀株草。巍峨雄伟的山体以棱角分明的集合体组成并繁复堆积,占据画面的大部分且多偏向一侧,山顶突出,山体在立轴画中呈纵向拉长。以船舶、隐士、楼阁点缀其间。是蓝瑛晚期的典型构图式样。
明 蓝瑛 秋山红叶 设色绢本 香港佳士得2012秋拍 成交价422万港元
明朝晚期的中国画坛,蓝瑛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他主要活动于江浙杭州一带,早期求教于董其昌,在其教导下,开拓了他在美术史上的事业,主要绘画技巧是蓝瑛自己的个人风格,就是性格比较雄强,以致线条刚猛,亦因他早期就设定为职业画家,所以在技巧、施色方面都非常讲究,造成了华丽的风格,在当时期就被评定为武林画派,他影响了中国美术史非常大的部分,主要在明代到清代之间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
在浙派画家中,蓝瑛是最善于汲取南宗绘画养份的画家,他学米、学倪、学吴仲圭、黄公望,故在刚硬峭利之中又多了一份洒脱的文气。此图自云临李唐,但却参和了黄公望的皴法,构图雄伟而气象淡宕,无浙派画习见的霸悍粗率之习。画中松翠桃红,设色明丽而无俗韵,是其佳作。
蓝瑛绘画特点较明显的是用笔有顿挫,以疏秀苍劲取胜。善写秋景。在作品的题款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如"仿张僧繇"、"法荆浩"、"仿李成"、"用云法"等,实则所画都是他自己的面目。他的画法有两种,一种作钩勒浅绛法。另一种作没骨法,设色鲜艳突目,所画红树、青山、白云,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诸色,点染别致,是晚明时期富有变化的山水作品。
明 蓝瑛 长春图 绢本设色 匡时2009秋拍 成交价72.8万元
此图湖石由右下角横伸,石后隐着一簇芙蓉。石下幽兰萱草错落成丛。此图聚于右侧而求平稳,湖石以枯淡之笔钩勒,稍加淡墨调些许淡绿淡赭渲染,石上方以极简之笔写出几枝灵芝,最后浓墨点苔,花朵用淡墨双钩,再施淡彩,叶子以水墨侧笔依次写出,浓淡相宜。
图中主要所绘之物为灵芝、兰花和顽石。灵芝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仙草”,代表着中国人向往平安、幸福、长寿之意,喻示一切美好与吉祥。灵芝图案遍布于古代建筑装饰和传统工艺品中,成为了一种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图案。兰花,以其高雅脱俗的超凡气质,自古就被无数文人讴歌称颂。兰花身上所具有的清洁孤傲的品格也成为了文人墨客修身的楷模。顽石,沉稳朴厚,则意喻了坚固长年。这三种题材一直为历代画家所热衷描绘,蓝瑛《长春图》,以自己格调高雅之笔墨表达了美好祝愿之意。
按落款得知,绘此图时蓝瑛已七十四岁,为晚岁成熟之笔,画面意趣天然,下笔于工写之间,实属难得。(郑为水)
明 蓝瑛 秋色梧桐图 绢本设色 65X3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面一片秋高气爽的气氛,上杂红树一枝。一只美丽的小鸟,悠闲地栖立于梧桐枝上,形象生动自然,神气逼肖。在构图上采用传统"折枝"的方法,截取梧桐与丹枫的枝头横斜下垂之势。在枝叶参差错落之中,求得疏密有致。花木点染随意,桐叶饱含水墨,抒情性很强。墨笔写成枝干,糅合了山水画的用笔,显得枝干劲健有力。山鸟基本以墨画成,略施淡赭色彩,令人感到素雅可亲。双勾的丹枫叶,显得挺俏遒劲;在画法上,勾染兼施,笔法活脱,墨色浓淡适度,看来随意写出,反映了作者娴熟的笔墨技巧。
蓝瑛以山水画名世,然其早年人物、仕女并佳妙,有多幅作品传世。此卷画石勒问道故事。图中着红衣拱手恭立者为石勒,左方支颐闭目者为僧佛图澄。石勒谦虔之态,高僧沉思之状,皆刻画入微,设色妍丽,线描瘦劲入纸,树木方劲拙重,可见功力非凡。款称作于“癸未清和”,当为崇祯十六年,蓝瑛五十九岁,是其盛年佳作。自云法钱选而上溯韩滉,然并不局限于二家法,师古而不泥于古,其所以能成一代大家,皆勤学善学之故。观其人物树石,出宋入元,有古气亦有新意,浙派中除戴文进、吴小仙外,余子不可及也。是其佳作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