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部超详细手法治疗,附操作示意图,轻松学习!

腰背部肌肉疼痛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利用手法治疗,缓解肌肉疼痛?今天这篇文章就针对腰背部重点肌群从解剖、功能障碍、治疗体位、治疗手法入手,将治疗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希望对学习工作有所帮助。

1. 松解胸腰筋膜、背阔肌、斜方肌与竖脊肌

解剖: 胸腰筋膜、背阔肌、斜方肌、竖脊肌。

胸腰筋膜、背阔肌、斜方肌

功能障碍: 竖脊肌倾向于被拉向背部中线,因此,需要将其从内侧向外侧移动。筋膜和韧带长期紧张会导致组织增厚,这是胸椎活动受限的常见原因之一。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实施纵向手法时面向患者,身体与患者成45°;进行横向手法时身体正对患者,与其成90°。

患者体位:侧卧位。揉抚手法揉抚手法包括了纵、横两个方向,在三条线上进行。第一条线是沿着棘突;第二条线是沿着棘突外侧2.5-5厘米,大约是肋横突关节的位置;第三条线是沿着棘突外侧5-10厘米的肋骨上。这些手法结合轻柔的P-A松动也可促进关节的再水化。

揉抚手法

(1)对斜方肌、背阔肌、胸腰筋膜和竖脊肌实施肌肉能量技术

(2)采用拇指支撑技术,进行一系列的揉抚手法操作,方向从下往上,每次手法长1英寸(约2.54厘米),从T12开始一直到C7,分别在上述三条线上进行。手法力度较轻时可松解胸腰筋膜、背阔肌和斜方肌,力度较重时可松解竖脊肌。

用拇指支撑技术从下往上推,以松解胸腰筋膜、背阔肌、斜方肌和竖脊肌

(3)从内侧向外侧进行揉抚手法,每次手法长1英寸(约2.54厘米),先从T12棘突外侧开始向外侧推,一节节逐步往上直到C7。

第二条线是从棘突外侧1英寸(约2.54厘米)处开始向外侧推同样是T12到C7节段。第三条线是向外侧揉抚肋骨上的软组织,同样是T2到C7节段。

用拇指支撑技术从内侧往外侧推,以松解棘突旁的软组织

2.横向松解菱形肌

解剖:大菱形肌和小菱形肌。

大菱形肌和小菱形肌

功能障碍:这些肌肉由于长期应力的作用倾向于缩短、变弱,导致肩胛骨过度前伸而远离脊柱。在这个姿势下,肩胛骨的稳定性会下降而盂肱关节撞击的可能性增大,因为肩峰与肱骨头距离更近。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面向患者,身体与患者成45°。

患者体位:侧卧位。

揉抚手法

(1)对连接到肩胛骨的肌群实施肌肉能量技术中的CR技术。

(2)用单侧拇指、双侧拇指或其余四指尖进行系列的菱形肌揉抚手法操作,方向为从下往上,每次手法区域1英寸(约2.54厘米)。

用双侧拇指松解菱形肌

先从C7,脊柱旁开始,在C7与肩胛骨内侧缘之间进行。然后,在T1下方1英寸(约254厘米)处起,在与肩胛骨之间进行。

以同样的方式,完成C7至T5突与肩胛骨内侧缘之间的全部区域操作。做揉抚手法时应有一定的节律性振动。治疗师另一只手放在患的肩胛骨上,配合手法节奏向上推动。

(3)另外一种松解菱形肌的方法是剪切式揉抚。治疗师一只手通过拇指或四指尖在患者肩胛骨角处施以向上揉抚的手法,同时另一只手覆盖住患者的肱骨头,向下用力拉动患者使其肩胛骨向下动。

剪切式揉抚法松解菱形肌

接着在肩胛骨下角处也进行同样的法操作。这种手法节奏较快,治疗师需以腕部为心转动整个身体来进行。剪切式揉抚手法可使力渗透进更深部肌纤维,从而使其放松。

3.在肩胛骨上角处松解肩胛提肌

解剖: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

功能障碍:肩胛骨上角是一个重要的应力点,因为肩胛提肌附着于此以支撑头部直立。相对于使肩胛骨上提,肩胛提肌更倾向于使之向下、向内旋转。并且提拉时必须在朝向头侧45°方向上。

但 auren Berry(RP)认为典型的头前移、圆肩姿势这种功能障碍模式下,肩胛骨会相对于胸廓向前、向外旋转,此时肩胛提肌相对肩胛骨来说力的方向是向下。因此,该肌在这个区域的作用是使肩胛骨向下活动。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面向患者,身体与患者成45°。

患者体位:侧卧位,若患者肩部疼痛或者特别紧,在患侧手臂下垫一个枕头。

揉抚手法

(1)使用PR技术放松缩短或者变紧的肩胛提肌。

(2)利用指尖或拇指技术对肩胛提肌进行挖取式揉抚法,角度为45°向上,每次手法区域1英寸(约2.54厘米)。

指尖放松肩胛提肌

以肩胛骨上角为起始点直按到颈椎。整个揉抚手法是一种有节律的、来回振动的操作。治疗师的另一只手作为支持,需将患者的肩胛骨向头侧移动,并配合每一个揉抚动作。

(3)对肩胛提肌使用剪切式揉抚手法治疗师一只手的拇指或者指尖进行短挖取式揉抚法,另一只手作为支持扣在肱骨头上并将其拉向自己,将肩胛骨向下移动。两只手需要协调在同一个振动节律上。

用拇指剪切式揉抚手法松解肩胛提肌。当朝头侧45°方向上做挖取式揉抚时,用另一只手将肩胛向后拉

4.松解外侧胸廓和肩胛骨前表面

解剖:背阔肌,胸小肌,前锯肌,腹外斜肌。

背阔肌,胸小肌,前锯肌,腹外斜肌

功能障碍: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受限可能是由于背阔肌或前锯肌长期紧张所导致的肩胛骨下角持续紧张或粘连。

另外,该关节也可能活动过度,这是因为前锯肌、菱形肌和斜方肌的肌力减弱;当这些肌肉都是强壮有力时,它们能很好地维持肩胛骨的稳定。以下这些揉抚手法可以解决活动受限和粘连的问题。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面向患者,身体与患者成90°或45°。

患者体位:侧卧位。

揉抚手法

(1)在患者的手臂下放一个枕头让其放松。治疗师朝向患者头侧站立,与床成45°,在外侧胸廓上沿着肋骨先用指尖、再用拇指做前后挖取式揉抚手法,这样可以放松背阔肌和前锯肌。一直揉抚到腋发际线处。

使用指尖和拇指放松外侧和前侧胸廓

(2)使患者上臂屈曲90°、内旋90°和肘关节屈曲90°。治疗师朝向患者头侧站立,与床成45°,在前侧胸廓处由外向内用指尖做短挖取式揉抚手法,这样可以放松胸小肌。

用指尖放松胸小肌

(3)治疗师面向床站立,放松肩胛骨下角附近180的背阔肌,一手的拇指向前推背阔肌纤维,另一只手扣住肱骨并将肩胛骨向后拉动。这种“来回剪切揉抚法”可以松解粘连。

使用拇指放松肩胛骨下角

(4)治疗师朝向患者头侧站立,与床成45°,把患者的手放在外侧胸廓上,治疗师用前臂夹住患者的手臂来固定,并扣住肱骨头。

另一只手的指尖扣住肩胛骨内侧缘去触碰前锯肌的附着处。一边带动患者的手臂和肩胛骨向上,一边用手指由下向上做挖取式揉抚。

用指尖放松肩胛骨表面的前锯肌附着处

如果治疗师的指尖不能放在肩胛骨的边缘下,可以让患者轻微向后转并把手放在背部,这个姿势就能使肩胛骨翘起,从而暴露出内面。

5.松解膈肌

解剖:膈肌。

膈肌,显示其与胸廓内表面的附着点

功能障碍:膈肌起止点常由于长期紧张而增厚,原因有圆肩姿势、缺乏有氧运动、情绪紧张导致浅表呼吸、疾病(如哮喘、肋椎关节长期活动受限)导致呼吸困难。

膈肌长期紧张会引起脊椎活动显著受限和胸椎后凸,肌肉纤维向中线集中并将胸廓向前拉。膈肌通过一个称为膈脚的强壮肌腱连接到腰椎上。持续的咳嗽甚至一次喷嚏就会严重地影响椎间盘。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

患者体位:侧卧位;或仰卧位,双膝屈曲。

揉抚手法

(1)对膈肌使用MET手法。

(2)让患者取卧位。治疗师一手放于患者胸廓外侧、肋骨下方1英寸(约2.54厘米)处。当患者呼气时,另一只手轻轻按压胸廓外侧,使组织松弛。将指尖按进胸廓,从内向外在肋骨后面揉抚,向中线以1英寸(约2.54厘米)的距离移动。

侧卧位,松解膈肌

(3)患者仰卧;治疗师站在治疗部位的对侧,朝向患者头侧,与床成45°。一开始将拇指放在前胸廓最外侧、肋骨下方1英寸(约2.54厘米)处,让组织变得松弛些。

仰卧位,松解膈肌

当患者呼气时,轻压肋骨下方,拇指屈曲按进肋骨后表面,从内向外进行挖取式揉抚法。以1英寸(约2.54厘米)为节段进行系列缓慢、轻柔的挖取式揉抚法,直到剑突外侧1英寸(约2.5厘米)处。

如果膈肌与胸廓间有粘连,患者对在这个区域进行的操作可能会很敏感,包括烧灼样疼痛、叮咬样疼痛,还可能会引起患者的情绪反应,记得事先告知,让患者完全放松,且操作应缓慢。

6.松解橫突棘肌群

解剖:颈胸段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

横突棘肌

能障碍:横突棘肌为脊柱提供稳定性,当缺乏运动,比如长期静坐时,该肌倾向于缩短及纤维化,这在并发关节活动受限时尤为明显。

由于多裂肌与关节囊相连,其长期紧张会对关节突关节滑动造成显著影响。脊柱侧凸时多裂肌也会保持持续收缩状态,特别是在侧凸曲线的顶点处。要特别留意T2~L1和C7~T1交界,这两处是关节突关节退行性变的高发部位。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面向患者,身体与患者成45°。

患者体位:侧卧位。

揉抚手法

(1)对横突棘肌使用CR手法

横突棘肌的CR技术

(2)用拇指进行一系列的挖取式揉抚手法,向头部方向成45°。

支撑的拇指松解横突棘肌群

将拇指放在棘突旁,沿着棘突滑动,并从竖脊肌旁按进深层以松解位于棘突和横突之间的多裂肌和半肌。进行每次揉抚手法时,另一只手轻轻按压胸廓,使竖脊肌变松驰,这样可以让手法更容易渗透进深层组织,同时也可松动肋骨及肋椎关节。

在T12到C7之间进行手法操作,每次1英寸(约2.54厘米)。可以重复数次以达到松解肌肉和结缔组织间的粘连并松动脊柱的目的。

7.松解棘突上的软组织附着点

解剖:斜方肌、胸腰筋膜、棘上韧带、大菱形肌、颈夹肌、棘肌、多裂肌、回旋肌。

胸椎棘突上的肌肉附着点

功能障碍:棘突上的肌腱骨膜接合处是筋膜、棘上韧带和肌肉的筋膜延伸相互交织形成的。既往的损伤或慢性功能障碍(如不良姿势)都会导致其增厚。

长时间坐着,尤其是处于驼背的姿势下,会对棘突产生牵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就会增厚并缺血、出现压痛。这项治疗仅仅是针对慢性症状。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面向患者,身体与患者成45°。

患者体位:侧卧位。

揉抚手法

需要注意的是,中段胸椎的棘突是向后下方突出的,而上段胸椎的棘突是直接向后突出的。做手法的目的是处理骨性结构周围,使其变得跟正常组织一样顺滑。

从T12棘突开始,使用拇指支撑技术对每一个胸椎棘突的上下表面进行反复揉抚,示指屈曲放在棘突的另一边。

用拇指支撑技术松解胸椎棘突上的软组织附着点

可以用拇指轻轻捏住棘突以保持稳定,同时另一只手轻压胸廓使软组织变得松弛,并摇摆患者的身体。如果感觉到连接在棘突上的软组织存在明显的纤维条索感,可以使用快速的反复揉抚手法。

8.松解横突周围的软组织

解剖:头最长肌、颈最长肌、胸最长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胸半棘肌、胸髂肋肌、横突间肌、多裂肌、肋提肌。

胸椎横突上的肌肉附着点

功能障碍:横突部位之所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两个原因。第一,头颈部与中背部间的横突上有重要的肌肉附着点,在头前移姿势下这些肌肉会变得紧张。

第二,这些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的肌肉与筋膜、韧带交织在一起,又会对肋骨造成压迫,减少肋骨的活动度。张力过高也会引起肋椎关节内运动减少,从而引起关节激惹。同时,周围的肌肉也会出现关节运动反射,进一步导致张力增高。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与纤维走向成90°。

患者体位:侧卧位。

揉抚手法

(1)在T12棘突外侧3~5厘米处,用拇指对横突和肋骨上的肌肉附着点进行一系列的揉抚手法。

用拇指支撑技术松解胸椎棘突上的软组织附着点,松动肋横突关节

一开始使用较缓慢的挖取式揉抚手法,通过手感去寻找张力较高或纤维增厚的部位,当找到明显的纤维条索感时使用快速的横向揉抚手法。

方向可以是轻微向下、向上、45°朝向头部或垂直于身体中线。在进行缓慢揉抚时,配合肋横突关节P-A按压,在活动受限的区域重复多次。通过这种手法和P-A松动来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2)继续上述手法,在每一个椎体节段重复若干次,然后往上移动1英寸(约2.54厘米),一直到C7。

9.松解颈髂肋肌、胸髂肋肌、上后锯肌

解剖:颈髂肋肌、胸髂肋肌、上后锯肌。

颈髂肋肌、胸髂肋肌、上后锯肌

功能障碍:颈髂肋肌、胸髂肋肌常由于头前移姿势或者颈部损伤而出现张力增高。头前移时髂肋肌处于离心收缩状态,久而久之在肩胛骨深处便出现压痛。长期紧张会导致肌肉纤维化。

上后锯肌是稳固竖脊肌的支持带,又因为它连接到第2~5肋,可协助上提肋骨。通常来说这块肌肉容易出现张力增高,导致压痛和轻微增厚,特别是当上胸廓固定时。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与纤维走向成90°。

患者体位:侧卧位和仰卧位。

揉抚手法

在菱形肌和斜方肌深层定位上后锯肌。与鼓起的菱形肌不同,上后锯肌比较扁平,像覆盖在肋骨上的一张纸。为了更好地触诊及分辨,可将肩胛骨向脊柱推移。

由于菱形肌连接在肩胛骨上,这样可以使其放松,在肩胛骨内侧缘触及鼓起的肌纤维,而上后锯肌仍保持扁平的形状,手指深按并以45°斜向内上弹拨,便可触及。

(1)使用拇指支撑技术或指尖以45°斜向内上方,通过菱形肌对上后锯肌进行挖取式揉抚手法。从C7棘突、上2~3节胸椎棘突到第2~5肋的附着点覆盖整个肌肉范围。

用指尖松解上后锯肌

(2)使用支撑的拇指、指尖或双拇指技术,从内向外对颈髂肋肌、胸髂肋肌进行挖取式揉抚手法。

用双拇指松解颈髂肌和胸髂肋肌

它们位于肩胛骨内侧缘下面。将肩胛骨向タ外移,配合揉抚手法一起做有节奏的振动。手法应覆盖肩胛骨下面的全部范围。

(3)松解髂肋肌的另一种姿势是患者仰卧,将前臂放在胸前。治疗师一手抓住患者的肘关节,另只手的指尖放在患者的髂肋肌上,进行从内向外挖取式揉抚手法的同时,拉动患者的手臂跨过胸廓。

10.松解上部肋骨处的颈髂肋肌和后斜角肌

解剖:颈髂肋肌、后斜角肌。

颈髂肋肌、后斜角肌

功能障碍:在头前移姿势下,这些肌肉会受到过度负荷而产生离心收缩。在颈椎损伤(如挥鞭伤)后,这些肌肉也会持续收缩,附着点会增厚。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面对手法部位。

患者体位:侧卧位或仰卧位。

揉抚手法

在肌肉附着点找到纤维条索感的部位时,使用后前向挖取式揉抚手法或者快速的横向摩擦手法。将一只手的指尖放在患者肩胛骨上角上方,另只手固定肩胛骨。沿着胸廓表面,对第1~3肋上的后斜角肌和颈髂肋肌附着点进行一系列挖取式揉抚手法。

用指尖松解第1~3肋上的后斜角肌和颈髂肋肌附着点

与此同时轻轻地沿着手法方向移动患者的肩胛骨,使浅表的组织变得松弛,手法更容易渗透到深层。手法方向一开始是从上往下,然后改为从内向外,顺着胸廓表面。

过程中治疗师应不断调整自身的位置以面对手法部位。手法操作范围应覆盖整个上部肋骨的后面和上面。

来源:郑大解剖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