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演员
当面给姜永波导演推荐张崇海作为性格演员来使用,并不是我的临时起意,或临机一动。
崇海兄太富有戏剧表情,他的一笑一蹙都带有提顿性,刀刻一般的鲜明;说话更是具有话剧表达的经典尺寸,每个字都很清晰,每个句子都有节奏。
强调某个东西的时候,他声调会有些夸张,他说话用的是气声;但这种夸张被他牢牢的拿捏住分寸,反倒增添出喜剧色彩。
见多识广的老文联主席郭宜中也有同感。
给他找对了人物,年龄上奔七的张崇海就有可能一炮走红;他身上有老戏骨的劲,举手投足都是表演细节。
小城的文化圈内,给姜导做过群演的不下数十人,哪怕只有一句台词,或是仅仅走个过场,都有了表演体验,也深感荣幸。
在几个片子做过编剧、副导演的周明老师最有体会。
她其实也是在淮北电视台退休之后才正式涉猎影视圈,院线电影《征迁》、《淮水情》等,她出演的每个角色也都中规中矩,有模有样。
唯一遗憾的是小城的一众人物,至今还没有一个在哪一部片子里出彩、高光的。若张崇海出镜,或许就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效果。
当然,你得能摁得住他,别叫他任意发挥或一高兴就抢镜。
诗人木子以前写过短篇、中篇小说,他不带句号的“三句话”,跟姜导叙述了一个精彩的泗州戏名角的故事。
有多少人为之迷痴,但唯有一个铁粉最专情。只要她上台,那个铁粉每次必定抢到一排三号座位,因为剧中她有许多手势和眼神都投向那个角度。
水汪汪的眼神过来,铁粉魂飞魄散,戏散而久久的在飘飘欲仙里走不出来。
于是《一排三号》便成为姜导和小城几个文化人聚会的话题。
它有很多种指向的演绎,最终在那个一排三号上展示了人生、人性的一段传奇。
这个故事里包含的泗州戏、濉溪古城元素,以及名角和铁粉在一九七零时代的交集与不同境遇,吸引了姜导的注意力。
做好了就能参加电影节,他很兴奋的说。
兴致起来炸一个雷子,算是姜导与木子的约定。
也成为这部文艺片的雏形。
你很难想象睡不踏实觉,每天半夜一首诗的木子,肚子里竟有那个荒诞时代的如此丰富的见闻。
每一桩拿出来,都是一个具有深度与表现力的好的影视作品。
我忽而明白他写出的那些诗所塑造的神奇意象,从何而来。
姜永波导演瞅着山东拍摄电影的间空,专程赶到淮北来。在这个城市他主演与导演了几部戏,也结识了一批小城文化人。
他出生东北,祖籍山东;小城人让他有一种厚深的亲切感,豪爽,意兴,随和,特别对脾性。
一部片子的外景地原定在河北,他决定搬到小城来。
当他说出小城是他第二故乡那样的话时,在场的没有人怀疑他的真诚。
就在濉溪古城选址的同时,他和团队同时商定了一部以临涣民间文化为主题的《唢呐匠》九月开机。
他说只要有合适的题材,他定会首选他的第二故乡淮北。
姜导既导又演,他刻画的每一个角色都给人很深的印象。
山东革命老区沂蒙山院线电影《打铁花行动》刚刚开机。
我充满想象力的去虚拟,能有一部片子张崇海和东篱堂主沈怀远同时出镜,若不出意外,两匹黑马定能一飞冲天。
而且,至少在小城,他俩绝对具有票房号召力。
作者相关文章
关注马尔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