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利津城

1944年夏,为迎接全面大反攻,渤海军区对敌展开了夏季战役攻势。整个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策应伪“灭共建国军”暂编第一师第八团王道部反正;第二阶段解放利津城;第三阶段,解放沾化。在第一阶段顺利完成后,渤海军区于8月中旬挥戈北向,打响了以解放利津城为中心的战役。

利津城,是连接沾化、滨县、蒲台、博兴、广饶等县的枢纽,也是日军在黄河下游、渤海沿岸中段最大的一个战略据点,是日伪“扫荡”、“蚕食”渤海区抗日根据地的屯兵处。这里驻守的有日军的一个小队和伪华北绥靖第八集团军第二十七团,还有伪保安中队、伪县公署宪兵队、伪警察局等杂牌军,共2000余人。日军小队和伪军一个主力营据守在城里,伪军的另外两个营分布在盐窝、张许、侯王庄、小街、店子、单家寺、宋家庄、崔家、官庄九个据点,形成“梅花据点”,作为外围屏障。其中张许和盐窝据点像两只触角,分别伸向县城东南广北根据地和东北垦区根据地的边缘。

渤海军区召开了攻打利津城的作战会议,杨国夫等军区首长一致认为,假若渤海区主力部队直取利津城,外围据点的敌人必定从四面赶来增援,这将会影响八路军集中全力攻坚,甚至会陷入内外被夹击的被动境地。因此,决定首先分兵摧毁各外围据点,孤立城中之敌。尔后,集中全力一举攻克。外围打响,城中之敌倘若出援,正好引狼出洞,削弱其有生力量,减少攻城的困难。根据这一作战计划,攻城指挥部对战斗作了周密的兵力部署:军区直属团主力担任利津城主攻,并分遣两个连队布防小清河以南,协同地方部队监视牵制诸县敌人;军区特务营、渤海军区四分区地方部队、垦利独立营、沾化县大队和直属团一部,分别攻打盐窝、张许据点;其他各外围据点,由各区中队和民兵相机攻取;沾利滨大队设伏利、滨公路两侧,准备阻击惠民、滨县的援敌。

12日夜,我军按照既定方案,兵分几路,在夜幕掩护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县城外围据点分割包围。伪团长苏冀南闻讯侯王庄告急,断定是小股游击队袭扰,不以为然。继而得到张许、盐窝等据点被围的消息后,方知事态严重,他急派副团长兼三营营长庞洪兴率部增援张许,他亲自带人增援盐窝据点。

伪副团长庞洪兴率部增援张许途中,遭到伏击,被毙伤一部,随后按照计划把庞洪兴放进张许据点。伪团长苏冀南,率领增援盐窝之敌,在乔家、鲍王庄遭垦利县独立营、沾化县大队两次截击后,也被放进了盐窝据点。随后被我军分割包围。与此同时,直属团一营一连炸掉了小街桥,端掉了敌据点。随后,宋家庄、侯王庄、单家寺三个据点也相继被攻破。

到14日午夜,张许、盐窝两据点也相继被攻破。张许之敌被全歼,伪副团长庞洪兴被俘;盐窝之敌大部被消灭,伪团长苏冀南率领残敌,乘隙夺路而出,逃回了县城。

经过的三天的激战,利津城外围的据点被全部拔掉。8月15日,我军各部逼近利津城下。

利津城四面城墙高达两丈,上宽丈余;墙皮由一色的大火砖砌成,中间用三合土填实。假如从墙上实施爆破,难以打开缺口。而攀梯强攻,也会带来大的伤亡。几经权衡,决定来个破门而入。南、北、西三面城墙外,都挖有陡深的护城河,只有东门外由于靠近黄河大坝,无法挖掘。据此,攻城部队把突破点选在了东门。

利津城的每一座城门都是前后相距三四十米重迭着两个城楼,两侧有弧形城墙连结,环抱着中间几十米的一段通道,形似一口大水缸,俗称“瓮城”每个城楼下,建有十几米长的大门洞,各装两扇大门。门钉均匀密布。

担任主攻突破的是直属团一营,一连负责爆破和主攻利津城东门,赵级三等5人组成了爆破组。

16日夜,担任主攻突破的直属团一营,从城东河滩的青纱帐里,悄悄逼近了大坝。赵级三带领爆破组的两个战士,把炸药包夹在腋下,秘密地摸到离东门几十米远的一条大土坝下,瞪大眼睛监视着城门楼上敌人的活动,寻找接近城门的时机。

忽然,赵级三看见城墙上有人划火抽烟,趁着这个机会,他一挥手,与另外两名爆破员一起跃出了土坝,迅速冲向东门。他们为了脚步轻且跑的快,没有穿鞋子,只穿着布袜子。但是,他们每人携带着四五十斤的炸药,还是有点响声。刚冲到门洞下,就被敌人发现了。随着敌哨兵的尖叫,门楼上的机枪盲目地扫射起来。爆破员们正处在敌人射击的死角内,火力再猛,也无济于事。但是,敌人的排子手榴弹却顺着墙倾倒下来,在离爆破员们是多米远的地方接连爆炸。赵级三他们怕引爆炸药包,只好把炸药包紧紧压在身下。一块弹片击中了赵级三的左臂。赵级三他们不敢再等下去,他们迅速把炸药包靠在大门上,赵级三让两名爆破员快跑,他拉着导火索后,像百米冲刺一样,迅速跑开。一声巨响,第一道门炸开了。趁着敌人被震得目瞪口呆的一瞬间,赵级三又带领另两名爆破员冲向第二道门,并很快就炸开了第二道门。

突击队立刻冲上去,埋伏在四面的部队同时展开了攻势,密集的枪声响成一片。东城门的守敌丢盔弃甲,朝伪团部抱头鼠窜。直属团一连一、三排立刻控制了东门楼子;二连战士迅速插进城内;三连和一连二排的战士搭梯攀上城楼,沿城墙分头向南、北门冲去。

北门楼上的伪军,被东门激烈的枪声、炸药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吓得晕头转向。很快便被一连二排所占领。

城内的敌人凭借街头路口的道道工事负隅顽抗,攻入城内的二连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街垒战。

杨国夫和直属团团长郑大林、团政委孙正一起,亲临一线指挥战斗。一营二连迅速扑向敌团部。

伪团部设在东大街的南侧,两米多高的围墙,紧紧裹着一幢幢结构坚固的古式房舍。院子一面朝街,三面被交错的民房簇拥。两扇黑漆大门紧紧关着,门前拦街构筑了一道沙袋工事。二连沿大街向伪团部冲锋,却被敌人的优势火力封锁了前进的道路,有几个战士倒下去了。显然,继续从正面直攻,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二连连长赵衍庆在街道南侧的一块石阶下,借着敌人机枪喷射出的条条火舌的光亮,向四周观察着,目光落在了不远处向南通去的一个巷口上。他吩咐几个战士隐蔽到街道两旁,作正面佯攻,吸引敌人的火力,其余的退进了那个小巷,挖墙洞打通民房,迂回到了伪团部的一侧。爆破员邓文昌、宋昌伍摸过去,在伪团部厕所附近的围墙跟下,放了一个拉雷。“轰”的一声,雷炸墙开了,战士们冲杀进去,院子里的伪兵们猝不及防,大部作了俘虏。趴在门前工事里的敌人,仍在向二连佯攻的战士拼命射击。战士们跃上伪团部的院墙门楼,从背后一阵痛击,仅用了15分钟,就占领了敌团部。为团长苏冀南带领着残兵败将逃进了城西北角日军据点里去了。

占领伪团部后,二连指战员继续向敌纵深迅猛进击。从东大街攻到北大街,从北大街又打到小西街,一举攻下了坐落在城中心的火力制高点——文庙。这时,三连也相继占领了南门城楼。

17日拂晓,从四面攻城的部队打通了联系,伪县府、伪新民会、伪保安大队队部都被八路军占领,城内四分之三的街道已控制在八路军手中,巷战的敌人大部被压缩进了西门楼和西北角日军据点里。枪声渐渐稀落下来。八路军利用战斗间隙,一面抓紧在占领的街头巷口修筑工事,一面轮流休息吃饭,养精蓄锐,准备迎击敌人反扑。

杨国夫认为天亮以后,敌人必然反扑,如果继续组织进攻,必然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因此,命令部队白天不主动出击敌人,而是利用敌工事打防御战。看似被动,实为主动。我军利用有利地形,积极防御,趁敌人反攻的机会,给敌人以大量杀伤,歼灭其有生力量。等夜幕降临以后,再向日军据点发动总攻。一营重新做了战斗部署,三连负责攻打西门;一连、二连负责攻打日军据点,二连担任主攻。

我军以逸待劳,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下午二时许,被团团围住的西门之敌,企图突围向西北角上的敌人靠拢。三连立即从正面扑过去,五连从城外配合,内外夹击,一阵猛攻,敌人吃不住,挑出了白旗,伪营长刘伯珍带头从炮楼里爬出来缴械投降。至此,全城只有西北角日军据点里的日伪军,仍在负隅顽抗,垂死挣扎。

西北角的日军据点,是在原县衙门内修筑的。一座七尺多厚、四丈多高的炮楼,立在一片古老的建筑群中间。其势居高临下,火力控制四面街巷,要挟半个利津城。四周一丈多高的砖墙,把据点围成一个城中之城。围墙下修有地堡工事,与炮楼构成交叉火力网。被称为“皇军大院”。大院周围二三百米内的民房早已被强行拆除,形成了平坦开阔地,易守难攻。

17日晚8点多钟,总攻开始。我军把两挺重机枪分别架在伪县府西北角的方形炮楼和文庙东南角的魁星楼上,同日军炮楼上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对射,攻城各路部队悄悄地从下面运动到了“皇军大院”附近,占领了周围的制高点。爆破组两次出动都没有成功,一营营长李丕功和二连连长赵延庆决定改变策略,让爆破组悄悄地迂回到“皇军大院”南侧实施爆破。为了掩护爆破组行动,我军展开政治攻势,对敌喊话,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爆破组出敌不意,在围墙上炸开了豁口。在火力掩护下,爆破员从围墙上打开的缺口冲进去,在炮楼下面安放了炸药包,炮楼被炸开了一个大窟窿,里面的7个日军当即被炸死3个。日军指导官井田中尉带着剩下的3个日军,爬上房顶,想搭梯翻越城墙突围。战士们奋不顾身,争先扑向城头。就在日军纵身向下跳的时候,三连四班长王子恒赶上去抓住了一个日军肩上的小炮,另一个战士抓住了一个日军手里的大盖枪。狡猾的日军,弃枪跳下城去,跌跌撞撞地逃窜。被负责打“出水”的垦利独立营和沾化县大队的战士击毙在护城河上。

伪军们把枪从窗口扔了出来。伪团长苏冀南穿着破旧的老百姓服装,被伪警备队的两个队长架着哆哆嗦嗦地从炮楼后面的堂屋里走出来,一迭声地连喊投降,300多个伪兵跟着跑出来缴了械。

驻守利津城的日军教导官竹田清七郎大尉从北平开会回来的途中,被博兴一区中队活捉了。

利津城是山东抗日军民继夺取临沂城之后,在山东境内攻克的第二个县城。利津城一战,共击毙日军7名,毙伤俘伪二十七团官兵1700余名,缴获大小炮11门,重机枪两挺,轻机枪40挺,长短枪1450多支,子弹10万余发,电台5部,电话总机2部,电话机22部,汽车2辆,战马50多匹,粮棉1500万斤,军衣、军毯等军需品若干。这是渤海军区部队第一次攻克县城。这一战,揭开了渤海军区战略反攻的序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