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督导的剑气之争,你是哪一派?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吗?

(听更多小明微课,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文章选自赵小明《手把手教做咨询》案例督导第一次课程
接上期:关于案例督导中第一手材料的问题。

人类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主动去寻找意义

而人类语言的价值就在于

主动超越其固有意义

精神分析因意义而产生价值

01

本次案例督导的主体是谁?

现在我们来分辨一下今天这场督导,我们督导的主体是谁?
我们督导主体:
第一个人可能是心理咨询师;
第二个可能是两岁的妈妈作为我们心理咨询的主体。
第三个如果心理咨询的主体是两岁的孩子,那么我们督导师,包括心理咨询师,在这里面都没有得到两岁孩子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怎么可能拿一些主观经验去做一个两岁孩子的心理咨询呢?
所以,我们今天督导的主体,第一肯定不能是这个两岁的孩子,第二不能是这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因为我们没有得到第一手的文字记录资料。
所以我们今天督导主体只能是咨询师。
如果我们督导的主体设定为心理咨询师,那作为心理咨询师而言,她的咨询主体应该是两岁的这个孩子的妈妈。
但是咨询记录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咨询师也把问题的重点放在了两岁孩子的问题上,而并没有把问题的重点放在两岁孩子的妈妈身上,因为资料里面有关于妈妈的资料太少了,我们看到更多是两岁孩子的一些二手资料。

02

心理咨询的主体是谁?

小明老师:

在这个咨询的过程中,你是怎么考虑心理咨询的主体问题的?

咨询师:

第一次咨询,虽然来访者问的是孩子的问题,但是最后在整个咨询的过程当中,我还是把妈妈当作咨询主体,去谈论了她的家庭的状况,她的夫妻关系,还有她和孩子之间的整个家庭氛围。

第三次,我就把孩子当成了咨询主体;

第四次,来访者还是讲孩子的问题。

小明老师:

今天这个案例记录,咨询师是这样写的:重点帮助来访者解决孩子的问题,告诉来访者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等等。

从这一段话里面就可以看出心理咨询师在这里面把两岁孩子当成咨询主体了,这样就导致这个咨询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咨询的主体都错了。

精神分析治疗的第一法则

便是人类语言的主动超越性

它使得治疗的瞬间不会消失

意义得以揭示

03

什么是心理咨询的咨询目标?

记住: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断的确认咨询目标!

咨询目标不会像大家想的那么快就能得到。有时候来访者可能刚开始就给你提出咨询目标,但可能是假目标。

有时候来访者可能一开始提的目标就是真目标,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咨询目标。

有时候来访者可能每一次做咨询,咨询目标都在变,我们就要跟着变。

所以确认咨询目标是一场心理咨询一开始的最重要的事情。

刚才我们确认的咨询主体,是两岁孩子的妈妈。但是这个两岁孩子妈妈的咨询目标可能是她的孩子情绪问题,也可能孩子情绪问题只是一个替代性的问题。

在这场咨询里面,我们的心理咨询师她对咨询目标的确认,她认为这场咨询的目标就是来访者想解决两岁小孩儿情绪的问题,那么这到底是不是咨询目标?

小明老师:咨询的主体和咨询的目标是不相同的两件事儿。

第一,咨询的主体指的是我们对谁进行心理咨询,我们在这个咨询中,我们咨询的主体是妈妈,不是孩子,这是咨询的主体问题。

第二,咨询的目标就是妈妈在心理咨询中所提出的咨询目标。看起来她的语言上表现为她想咨询的是两岁孩子的情绪问题。

但是这个目标到底是不是真实目标,这个是需要在心理咨询中通过大量的方法去确认的。

小明老师:心理咨询的咨询主体和咨询目标不能确定,就没办法确认到底来访者来咨询什么问题。

结语:

确认咨询目标是心理咨询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考验咨询师水平的第一个拦路虎。

下期继续听小明老师讲咨询目标的四种确认方式。

     ----未完待续

拉康把精神分析的优先权给了语言

是因为语言反映着社会阶级的构成

而家族中的等级结构

会在孩子的无意识中构成驱力

一元钱接受一次案例督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