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点醒千万家长:孩子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春节假期,大家和家人朋友一起看了什么电影呢?我最喜欢的一部,还是害得我猛男落泪,哭湿了3张纸巾的《你好,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海报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母爱、穿越、喜剧,看上去有些老套的元素,却因为导演贾玲的真诚和主演们自然的演技组合得令人刮目相看,结尾的反转也是颇为惊喜,强烈推荐大家去电影院支持一下这部作品哦。

电影的众多泪点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个:

酒桌上,女儿贾晓玲给妈妈李焕英“看相”,告诉她,未来她的女儿美丽大方、学习优秀、工作好、赚得多......而妈妈却说:“我的女儿,健康、快乐就好。”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但在这个人人追求“功利”的时代,家长们给孩子报了不少课外班、兴趣班,不停催促着孩子长大、进步;就连孩子都认为自己应该争气,给父母“长脸”。大家似乎都忘了,人活着“健康、快乐”就好。
今天,幼师口袋想要告诉你的就是:至少在孩子6岁前,让他“健康快乐就好”真的很重要。

先想一想,什么样的孩子是健康快乐的?

健康的话,一是少生病,多锻炼,有个健康的体魄;二是心理健康,而快乐,恰恰是保持心理健康最好的方法。

至于快乐,有一句话要分享给大家:A child's purpose is to be a child,孩子的目标是成为孩子。

对孩子来说,做孩子该做的事就是最大的快乐了。在花草园的楼梯上,我们就看到过《孩子们应该做的事》:

图片实拍于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
就是这么简单,而现实里,我们给孩子的要求却恰恰是一篇《孩子们不应该做的事》:
用算盘算数、背几十首古诗、背几百个单词、按日程表生活、奔波于不同的补习班、离大自然很远......
看来,健康快乐最大的“敌人”,便是家长因焦虑产生的高要求和急心态了。

我们都很熟悉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部分分别对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但“合理”二字,却被无数家长、甚至教育工作者忽略了。

孩子的成长是有迹可循的,你想让小班孩子连续跳绳、中班孩子速算乘数,孩子不一定做不到,但这一定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而且伤害很大。

首先,过高的要求给了孩子太大的挑战,容易让孩子变得不自信,对于学习反而产生抵触的心理。

其次,反复的练习与学习牺牲了孩子本该快乐的童年,减少了孩子通过生活、游戏进行学习的机会。(这些反而是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最后,孩子的成长还有一个规律:全面性。而“拔苗助长”往往是单一的,仅让孩子在某个领域有所提高。

这显然是一种“不健康”的成长方式,但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好。”

别提太高的要求,让孩子健康地长大。

我们都明白,孩子是不能一夜长大的;但我们又总忍不住,一次次去催促孩子“快一点”。

快一点吃饭、快一点睡觉、快一点理书包、快一点去补习班、快一点和老师说再见......

可这些催促挤不出时间让孩子成长,只会是他成长路上的阻碍:

催促让孩子停止自己思考。刚到幼儿园就催孩子放书包,一回家就催孩子脱外套......时间久了,没有催促,孩子都不知道自己该干嘛。

而你想过没有,孩子磨蹭可能恰恰是你的催促害的。在一次次“你怎么总是那么慢”、“你能不能快一点”的声音里,孩子被贴上了“磨蹭”的标签,并且真的“如你所愿”,变得磨蹭了。

这显然是一种“不快乐”的成长方式,但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好。”

慢一点,让孩子快乐地长大。

“生活即教育”,其实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事一情,都是孩子的教育素材,孩子也就在与它们的互动中得以成长。
那么在诸多的生活里,健康快乐的生活带给孩子的,一定是最积极、最向上的教育吧。
春天赏花、秋天望月,孩子在探索自然规律的同事,打开科学的大门;
穿过市井,拥抱人流,烟火人间告诉孩子,社会是多么精彩;
在妈妈怀里睡着,在爸爸肩头远眺,被爱的过程里,孩子学会爱人......
生活很美,请让孩子健康快乐地去体验。

最后,还是要提醒各位家长,让孩子保持健康快乐不是一味地溺爱孩子。
总被一手包办、简单满足、特殊对待的孩子,一不小心就会变得自大、不懂感恩、歇斯底里,并且很难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哦。所谓的“惯子如杀子”,即是如此。
再复习一下,让孩子健康快乐的秘诀,不过是让孩子做个孩子而已。
写在最后
一定会有家长质疑,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这样不怕孩子跟不上吗?
怕,但我更怕孩子不快乐。

本文作者:韬韬,首发于:幼师口袋。全国已有300多万幼师在用口袋。我们希望让幼儿园不再“小学化”,把老师的时间还给孩子,让教育更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