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⑧

内容摘要:
这是著名作家和谷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一次艰难的寻找。一位普通的战士雷锋,从一本《新民歌三百首》的诗集中读到了蕉萍的诗作《唱支山歌给党听》,摘抄在了日记中。在毛泽东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时代热潮中,被践耳作曲、才卓玛演唱,作为电影《雷锋》的插曲,广为流传,响彻全国,至今长久不衰。从蕉萍的诗作署名开始被忽略到确认,到隐姓埋名的真实姓名姚筱舟的被发现,一位下放劳动的普通煤矿职工写作这首诗的经过,和作者从朝鲜战场写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到五十年后加入党组织的传奇故事,才渐渐浮出水面。他坚持最初的梦想,虽历经生活的坎坷,入党的愿望始终强烈,终于梦想成真,令人感佩。作品真实反映这首经典歌曲诞生的时代背景,深刻记述了主人公平凡而高尚的精神境界,从百年中国诗歌发展史的视角,诠释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的情感共鸣和时代心声。故事扑朔迷离,文笔简洁优美,弥漫着流水般动人的音乐气韵。

和谷与蕉萍(资料图)

长篇报告文学
寻找雷锋的蕉萍

和  谷

原载《延河》2021年5期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①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②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③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④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⑤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⑥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⑦

八、重放的鲜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伊始,中国文学进入新时期,一大批老作家以新时代主人的热情重返文坛,文艺战线焕发生机,为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鸣锣开道。朦胧诗的出现,如一缕清风,刷新了诗歌语言的美学原则,恢复了个人话语在诗歌领域的地位。
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到改革文学,新时期文学以特定的历史纵深感和丰厚的思想内涵,揭开了文学直面现实问题、推动思想解放的新篇章。
此时,写过《唱支山歌给党听》的铜川矿工姚筱舟,也又一次浮出水面。
尽管入党申请好久不见下文,尽管由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纠葛,他在矿上仍然不被待见,但一个全新的时代却开始带来另外的机遇。
这期间蹲点焦坪的铜川市群众艺术馆的干部刘新中,负责辅导矿工俱乐部文化活动,邀请姚筱舟参加市上的文学创作会议,矿领导不予准许。他可是写过《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著名诗人蕉萍啊,在铜川前无古人,也恐怕后无来者,是举足轻重的作家。刘新中和陆炳寰,就此多次找矿政治部主任和工会主席及矿党委书记据理力争,终于让姚筱舟有了出席会议的资格。
在这次文学会议上,姚筱舟发言说,要再次焕发创作热情。有人倡导成立铜川市文学爱好者协会,把牵头人瞄向了在全国有影响的姚筱舟。
刘新中几个人一块找了姚筱舟,他一听,说这是个大好事,坚决支持。但他不宜牵头,一是年龄大了,近五十知天命,还是由年轻人来干合适。二是他家居焦坪,离市区远,干什么都不方便。
姚筱舟拒绝,大家也没辙,此事便搁置下来。

之后有一次,前往延安学习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姚筱舟和刘新中住一个房间,他才讲了不愿意牵头组织文学协会之事。“文革”前,他和附近的文学爱好者也经常联系,相互交流。焦坪煤矿在宜君县地界上,他结识了民间文艺家王世雄。“文革”中,他被批得七荤八素,其中一条罪状就是他们的文学交流活动是搞反革命小集团。为此,他心存阴影,心有余悸。

1982年,焦坪煤矿党组织对姚筱舟的干部鉴定认为,对党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认真学习的,坚决执行的,并无违纪行为和抵触态度。与同志是以大局为重、工作为重、团结为重的,同志之间、干群之间未发生非原则的不和。领导分配工作,能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如搞统计工作及借市委搞文字工作,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对待工作能兢兢业业,在本职工作上未发现差错、事故和影响大局。自己认为搞好四化建设,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就是搞好本职工作。缺点是纪律性较差,因工作较少,有时就离开岗位,到图书馆看书看报,或串门谝闲。因自己较喜欢搞文艺创作,曾一度发生因调动工作产生思想犹豫和混乱,多少影响工作更好地完成。
随后,他被借调到陕西省煤炭厅宣传部工作。因家在铜川,工作生活上不方便,于1984年被安排到《铜川矿工报》社担任文艺副刊编辑。从此,在已跨入知天命的五十岁门槛时,进入向往已久的文字写作的职业生涯,重新焕发生命的青春。他团结一批矿区和市区的文学爱好者,写煤矿,歌唱矿工,书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被《铜川矿工报》社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5年3月13日,姚筱舟向党组织递交了又一份入党申请书。
他在申请书中阐述了对党的认识,一定要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并遵守党的纪律,履行党的义务。他写道:“我知道,我自己仍有许多缺点,按照党员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但我有决心严格要求自己,改正自己不符合党员条件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并恳请党组织帮助、教育、考验我,使我能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附简历和家庭成员情况一份。”
但很长时间内仍然没有下文。
1985年,他被推选为铜川市政协常委,步入新时期政治舞台,行使一个非党人士对社会的责任。
1986年,他兼任了《铜川文艺》杂志副主编,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直到双鬓斑白,终生酷爱文学写作的蕉萍,才得以名正言顺地进行文艺创作。
1987年,在铜川市文学创作座谈会上,市委书记支益民讲了话。大家一致呼吁成立一个全市性的文学组织,市委宣传部和文化局也表态同意。筹备工作任务落到了市群众艺术馆《铜川文艺》编辑刘新中头上。后文学组织定名为铜川市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申请和章程上报后,却没有了消息。
一等又是三年。1990年5月,铜川市文联成立,市委书记潘连生明确点名连代表都不是的姚筱舟为市文联副主席。

到了这个时候,竟然有人道听途说,甚或言之凿凿,还质疑姚筱舟是否那个写《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蕉萍?也许蕉萍另有其人,可惜那个有可能是蕉萍的诗歌爱好者早已离世,查无实据。说他既然是蕉萍,为何开始不承认,后来才勉强认可蕉萍是姚筱舟自己?质疑者忽略了时代背景和他的窘迫处境,可谓无稽之谈,不攻自破。但人与人的关系,有人往往夹杂了非公正的利益偏见,会睁眼说瞎话。

铜川市文联成立后,开始启动市作家协会成立之事。1990年12月28日,铜川市作家协会成立,陆炳寰任主席。因种种复杂原因,姚筱舟没有当上主席或副主席,只是个理事。或许有人以为,他只是写了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运气好出了大名,论实力不行。这的确有点待蕉萍不公。
1992年2月7日,姚筱舟向铜川矿工报社、矿务局党委写了一份报告,恳请组织准予离休。原因一,年老,即满六十岁,符合离休年限。其二,多病,1990年冬,因患前列腺肥大症及肾积水症住院手术治疗近五个月。由于肾盂严重受损,出院后肾功能一直未能恢复正常,留有腰疼、腰骨增生等后遗症。
随即,铜川矿务局党委84号文下发了准予姚筱舟离休的通知,时间从此年九月算起。原职务比照职务为副处级。
1993年1月,年满六十岁的姚筱舟离开《铜川矿工报》社,光荣离休了。
3月24日,他矢志不移,四十年前在朝鲜战场上第一次申请入党的初心不变,又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努力想实现自己久有的信念。
申请书写道:“我从1949年5月参加革命队伍以来,是党以母亲般的爱,教育我,帮助我,我才从一个生于旧社会、旧家庭的普通中学生,成长为今天的国家新闻干部。我在人民军队里,参加了党领导下的共青团组织,原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也曾把参加党的组织作为最大的向往和追求。后因种种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我再没有勇气向组织写出申请。但我对党的崇敬和爱戴,一直深藏在心底。今天,我敬爱的党,经过风雨的考验,更加青春焕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又以崭新的面貌,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的长征。我决心加入党组织,发挥余热,为党和人民奉献最后的生命力量。”
这时,铜川市文联青年诗人刘新中提议,返聘姚筱舟到市文联帮忙协助工作,未果。
1996年,是铜川鸭口煤矿建矿30周年,邀请姚筱舟写一部矿歌。姚筱舟来到鸭口矿上,转遍了矿区的角角落落,一周后便写出一首歌词:
铜川东区阳河畔,有一颗灿烂的明珠,煤楼井架并肩屹立,擎举着太阳潇洒英武,灯光星晨相互辉映,装点夜色多彩绚丽。啊,美丽的鸭口煤矿,我们生活劳动的热土,为她奉献,为她付出,我们深深地爱恋着她,为她把一片真情倾注。
煤海风雨征途上,有一面旗帜在飘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撰写出创业史书,团结自强,务实求新,描绘出时代精美画图。啊,前进的鸭口煤矿,矿工青春理想的熔炉,我们纵情歌唱她,为她自豪,为她骄傲,为她的展翅腾飞祝福。
歌词讴歌了矿山的美,倾注了对煤矿工人的炽热感情。
1997年5月7日,一份意外的惊喜从天而降,上海东方电视台致电邀请姚筱舟参加第17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在女儿姚琴的陪伴下,姚筱舟百感交集,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登上了飞往上海的班机。
5月9日晚8时,上海南京路电视广播大厦四楼演播厅。电视台编导精心策划,在音乐会开幕式上,六十四岁的词作者蕉萍,终于第一次见到了七十三岁的作曲家朱践耳,和六十岁的歌唱家才旦卓玛。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三位创作者,跨越三十四年的漫长时空,穿越无数凄风苦雨后,终于在这绚丽辉煌的金色舞台上相会了。
在雷鸣般的掌声和照相机闪光灯的包围下,他们三人含着泪紧紧地握手,忘情拥抱。这一天,是一支歌联系起来的三个人共同的节日。在才旦卓玛引领下,他们一同唱起了这支歌,内心充满深情和激情,以表达雷锋和他们三人以及亿万人民对党的热爱。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悲痛凄楚与壮怀激烈,抒发了永远跟党的信念。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在这荡气回肠的赞歌声中,全场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许多现场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
姚筱舟说,人们的生活变好了,国家变强了,说明中国的历史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步了。我是一名煤矿工人,很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矿工和铜川矿务局及区队党委,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对我的鼓励,成为我创作的源泉和支柱。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要像矿工那样流咸涩的汗,走艰辛的路,写开拓者的歌。若要我自己总结,就是:发已千层白,心犹一寸丹,《山歌》传儿孙,余热献给党。我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块煤。
一块煤,一块燃烧不息的煤,化作一支歌,一支经久不衰的歌,照亮了天地万物。
一块煤,燃烧是它的本色。
一直生活在基层的民间诗人姚筱舟,在焦坪煤矿工作了二十八年。1983年3月,他被调到《中国煤炭报》西安记者站协助工作。这年末,调入《铜川矿工报》社任副刊编辑,编发了大量反映煤矿生活的诗歌和散文小说,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学作者,为矿区繁荣文化生活尽了一份应有的责任。
这期间的六年间,他兼任新华社驻铜川市特约通讯员,采写了多篇反映当地重要消息和典型事件及人物事迹的好稿子,得到了好评和奖励。
在他平反恢复名誉,当上了编辑之后,一些曾与他一起下井劳动的老矿工来看望他,还如同当年一样兄弟般亲切热火。谈到成就和荣誉时,姚筱舟摇摇头说,这一切我从不去想,就像我们当年在井下当掘进工那样,从不想自己掘进了多少条巷,想的只是今天的进尺多少米,能否完成任务。
有人感叹他的坎坷经历,他坦然地说,往事如烟,名利如云,只有我对党和人民的一片真心,一片真情,永驻心间。
离休后的他仍然是个忙人,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除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外,通常是闭门不出,读书写作,整理文稿,乐在其中。
他的长远规划,是想写一部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正如电视剧《渴望》里唱的,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
2000年,他在向党组织递交的又一份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几十年来的心愿,由于有所谓海外关系等原因,未能实现。但是,入党志尤坚,党在我心中。”
同年8月2日,铜川市政协党小组的鉴定认为,姚筱舟同志能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曾写出《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影响几代人成长的歌曲,时刻牢记党的教导,深刻领会党的纲领,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为市政协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出很大贡献。同意考察,积极培养,使该同志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同年12月11日,焦坪煤矿党群工作部,对姚筱舟工作表现做出鉴定,认为该同志在我矿工作期间,能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能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热情高,认真负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平易近人,团结同志,服从分配,坚持原则,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曾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政治历史清楚。该同志的子女姚岩、韩英、姚虹,均未发现有违纪行为。
2001年3月15日,铜川矿务局老干部第二支部,对姚筱舟做了预备中共党员考察。认为他政治历史清楚,文革中表现一般。思想觉悟较高,政治品质优良,工作积极肯干,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明确。经开会讨论研究后,决定吸收姚筱舟为中共预备党员。
2000年5月,姚筱舟应邀出席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现场直播,在《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动人旋律中,他动情地说:“我是铜川矿务局一名煤矿工人,因为我当时在焦坪煤矿工作,所以署名为蕉萍。”纯朴的话语,又一次感动了亿万观众。
6月20日,在首都北京,矿工诗人姚筱舟和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又一次见面了,这是他们人生第三次相逢,感慨万端,道不尽对党对民族的热爱和忠诚。
2001年6月26日,新华社有一则电讯报道:“曾唱遍大江南北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作者姚筱舟同志在迎接建党80周年前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从1949年5月考入二野军政大学那天起,就渴望入党。1951年他随五十一师入朝参战时,向组织上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因家庭出身的影响,他的入党梦一做就是五十年。当终于实现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梦想时,他动情地说:'赤心五十载,一支忠诚歌。我心如歌!’”
2002年2月28日,铜川矿务局机关老干部第二支部开会讨论认为,经过一年的考核,姚筱舟同志思想进步,工作忠实,学习认真,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忠于我党,经支部大会讨论表决,应到党员28人,实到23名党员一致同意姚筱舟同志可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这时,他已经离休八年之久。时年六十有八。
这是一次漫长的跋涉,是他自己在革命道路上风雨兼程的长征。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矢志不移的恒心,就不可能到达实现强烈愿望的终点。
姚筱舟的入党经历,令人钦佩!
他从陕西铜川矿区前往北京,坐进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接受央视主持人的采访。央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特别报道,选择了《十送红军》《黄河大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走进新时代》等六首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歌曲,请歌曲的词曲作者、演唱者讲述歌声背后的故事,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赏。
2001年至2004年,姚筱舟和才旦卓玛一起,在中央电视台做了两期《唱支山歌给党听》访谈节目,二人握手言欢,兴奋不已。
2008年,才旦卓玛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是共产党把我培养成了歌唱家,藏独分子想把农奴制重新安在西藏人民头上,是办不到的。我要把《唱支山歌给党听》永远唱下去。”
新世纪以来,宋祖英、谭维维、索朗旺姆、玖月传奇等不断演绎这首歌,在新一代人中间传唱不已,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2013年4月13日,是姚筱舟八十寿辰纪念日。铜川文学艺术界六十多人汇聚一堂,纷纷登台为他献花献歌,用欢歌笑语为他祝寿。已是耄耋之年的姚筱舟精神矍铄,笑容满面,偕家人逐桌敬酒,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动情地说:“这是咱铜川文化人的一次人才荟萃,更是我的人生盛事喜事,是朋友们赠予的千金难买的生日礼物,吾将永存珍藏。”
2016年6月建党95周年前夕,中央电视台来到铜川录制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姚筱舟老人和铜川籍知名青年歌手任敬一起同台表演,老人兴奋地跟着音乐为任敬打拍子。
任敬是从焦坪煤矿长大的,应该是姚筱舟老人的孙子辈了。她的爷爷和姚爷爷是同事,经常在一起下棋,她从小就围拢在周围,学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曲,听爷爷讲述姚爷爷的艰难经历。她崇敬姚爷爷,喜欢读雷锋的故事。在学生时期,学习雷锋做好事,争当雷锋式的好少年、好青年。也是受到这首歌的影响,刻苦钻研声乐艺术,立志像才旦卓玛一样,做一个用歌喉歌颂党和人民,歌颂祖国,歌颂新时代生活的歌唱家。
经过刻苦努力,焦坪煤矿的女儿任敬,终于步蕉萍的后尘,从唱山歌起步,登上了央视星光大道舞台,被推举为人气王歌手。焦坪这片土地,继蕉萍之后,又出现了一位崭露头角的艺术人才。她承继《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血脉,在为新时代放声歌唱。
(未完待续)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①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②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③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④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⑤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⑥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⑦

和 谷

和谷,1952年生,陕西铜川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顾问,黄堡书院院长。《市长张铁民》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作《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舞剧《白鹿原》等多部。作品译为英文、法文。
来源:延河  黄堡书院(插图来自网络)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