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莉娅娜·法拉奇的评价?她有着怎样的思想
“我是一名记者,对我来说,意味着做一个不听话的人;而做一个不听话的人,对我来说,又意味着站在主流观点的对立面。但我必须讲述真相,因为真相往往站在了主流观点的对立面”。
初拿这本书是自己出于对“世界第一女记者”的好奇。差不多两厘米的厚度,总共四百二十五页,封面是法拉奇本人在一个长椅上坐着,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书放在腿部上,手上涂得深色指甲油。旁边是一个黑色的小包,眼睛目视着右侧,但是脸部并不倾斜;身着黑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黑色的鞋子,上衣的内部是一个白色的内搭。整张图片感觉她无心拍照,但正是她的这种自然衬托出她的光芒。
她细细长长的眼睛中好像在告诉你什么信息,这种光芒照射着她的全身。让你有种冲动上前去倾听她的故事。
和任何一本读过的书都一样,在每一次读完之后就不愿离开它,感觉它和我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我有一天必须要离开它的时候,难舍难分,因为我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在其中。
无可否认,每一次成为一个忠实的读者,并且用心思考书中的奥妙能带给我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传记,不如说是法拉奇的内心独白,虽然这是她死后另一位作者完成的,她生前也拒绝任何人给她写传记,甚至不允许以她为素材拍成电影。
无可厚非,这本书确实足够客观,作者很巧妙地将大量的法拉奇语录记入其中,很少去评论,以法拉奇本人的话和朋友对她的评价作为书中的主要素材,让读者去感受这个女人不平凡的一生。
虽然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没有人能够真正读懂她做事情时的真正想法,她不可能委托另外一个人去写我生命中的故事,传记就像一种背叛,不管是出于好意还是恶意,她十分在意自己的隐私,而这里只有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去感受她的一生。
自己和新闻学相遇是出于一种缘分的牵引将自己带到这个专业,并和它相知相交,最后爱上它。
初次见面,我们慢慢培养感情,最终我以一种折服的心态向这个专业投降,并心甘情愿的被它带领。尤其是当我开始看有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时,这种情感就愈加浓烈。
起初是柴静的《看见》,而后是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到现在的《从不妥协——法拉奇传》,每一本书给我的感受和震撼都不一样,但是唯一确认无误的是“记者”这一行业,对自己的感染永久无法抹灭。
一本传记读者往往能从主人公的丰富人生经历中体味到不同的感想,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让自己变得坚毅,之后便会发现自己是如此渺小,便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道路,这种反思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像自己。
法拉奇的一生从她孩童时期就体现出非凡的个人品质,这种品质伴随着她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说这种品质是坚毅,相比之下她比一些男人更具有这种品质。而这种品质在她记者生涯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工作极其认真,她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做的每一份稿件,为此她和身边的人争吵。
然而她也有脆弱的一面,在爱情面前,她将这一面毫无保留的展现在自己所爱的人面前,她总共经历了四段恋情,但最后都没能和自己的所爱之人走到一起,也许是她自己的性格所致,她尤其不喜欢在工作的时候有人在自己的面前,她也是试着努力去适应,但最后都没能一起走向夕阳西下的那一刻。
她用她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做她认为重要的事,直到最后的离去,她是一位战地记者,在战争中奔走,见惯死亡和炮火在自己的身边经过。
很难想象她的身高一米五六,体重只有四十几公斤的瘦小女人,而正是这样一个瘦小的女人,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战火硝烟的时代中像一个战士一样生存着。
她的思想一直前进于她同时代的女性,这种思想体现在她去采访政治高层领导人,她用迂回、挑逗,紧闭的采访方式向自己的被采访者发起提问。并让他们忘记自己是一位女性采访者。
无论时代如何前进,那些留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却总能向我们发起警告,告诉我们如何在这个人世间无悔的生活,那些已故的伟人之所以被人们铭记于心,是因为在他们的一生中并不曾荒废一天的去追寻人生中的未知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