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怎么选,才能早日致富

最近经常听到人问,地产行业是不是不景气了?还值得入行吗?
金九银十,求职和跳槽的朋友开始蠢蠢欲动。
看了一圈,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受关注的条件始终是——薪酬福利。
其实,不论行业是否景气,每个行业总有能赚到钱的人,只是多与少的区别。
地产作为最多金的行业之一,入行没毛病,能否赚到让自己满意的薪水,还要各凭本事。
身边的人年入百万步入中产,自己勤勤恳恳却依旧一贫如洗。
对于职业发展,从哪些方面做出权衡考虑,才是最优选项呢?
基于此,以下几点“靠近高薪”的小建议,希望能给所有求职者指一条明路,并不局限于地产人。
一、看从业门槛
很多人在选择行业时,并没有清晰的要求。
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大多是在选择所学专业的对口行业;
剩下的人群里,有的是单纯看到有很多人在做,就跟风扎了进去;还有的则是听说某个行业挣钱,哪怕丢掉本行也要往里蹭。
记得滴滴最火的时候,一大批在职员工毅然辞职奔向滴滴进入了出行行业,因为一天下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比上班赚得更多。
在滴滴司机看来,不用应对职场上的勾心斗角,自己做自己的老板,也很是威风。
毕竟滴滴奖励政策多,最高可获得多出5倍的收入,月入两万不成问题。
可是后来呢?
高薪吸引了一拨人加入了滴滴司机的行列,滴滴司机随处可见,我们发现,很快,滴滴就不缺司机了。
这导致滴滴开始大幅下降司机奖励政策,于是慢慢地,滴滴司机的收入越来越低,平均月入只能达到五六千元左右。
愿意去做滴滴司机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又灰溜溜地回到自己的本行。
显然,挣钱固然重要,但能持续地挣钱、挣更多的钱才是关键啊!
去滴滴做司机肯定不是那个持续挣钱多的最优选项,毕竟,考个驾照就能当司机,入行门槛实在不高!
而那些最赚钱的行业,哪一个不是有着极高的门槛呢?
金融需要懂专业的知识、互联网需要懂技术、地产需要玩转资金,他们都是高薪行业的代表。
如果说开滴滴所需要的驾驶技术,顶多算是普通人的“生存技能”,那金融、互联网、地产所需要的则是专业的“职业技能”
想致富,从选择高薪的行业开始。毕竟,只有整个行业赚钱了,你的腰包才不会太空。
但高薪行业的从业门槛,是学历、技术、智商、情商、经验、资源等多方面的考量。
想知道你与高薪行业之间的距离,不如先看看自己身上有多少相匹配的技能,千万不要脑子一热就选择跨行或转行。
二、看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或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大多数人在选择企业时,会首选体量大、平台高的知名企业。尤其是清北复交以及海外的高材生,更是名企的宠儿。
但人群中的大多数,都是非Top大学的普通人,如果没有名企青睐,更多人的选项只有一般企业或初创企业。
那么,在选择这类企业时,应着重考虑的是什么呢?
首先,你要分清这家企业所属的行业处于什么阶段?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如萌芽期、成长期、衰退期等,行业的周期往往决定了行业的命运。
只有行业处在上升期,企业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其次,你要分析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情况。
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主要靠什么方式盈利?它是拥有极具价值的产品、掌握核心技术、还是手握源源不断的客户资源、用户群体。
最后,如果你能对这家企业的管理者了解一二,就再好不过了。
你要洞察他是否具有高瞻远瞩的决策力、做好实事的领导力、带领团队的凝聚力。优秀的企业必定拥有优秀的管理者,这是铁律。
大家都熟悉ofo小黄车,它的故事用一句话总结再恰当不过: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小黄车火爆后,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品牌集体涌现,也掀起了整个共享经济的热潮。
只可惜,好景不长,惨淡收场。
实际上,作为最早面世的共享单车,小黄车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是一款有社会刚需的产品。
问题出在它是一个极易被复制的产品,挡不住摩拜、小蓝单车、哈啰单车等同类竞品的层出不穷。
如此一来用户群就被多种选择而稀释打散,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再存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本身、也不是市场体量,而是资本
但倔强的小黄车一直坚持自主发展,拒绝资本的收购。
反观摩拜卖身后创始人胡玮炜的成功套现,小黄车的坚持看似写满创业者情怀,实则忽略了项目盈利的真正方式,缺少了资本的助力实在难以为继。
不难看出,一家能长远发展的企业,既要有自己不可复制的产品门槛或者技术门槛,也需要决策者拥有对局势的敏锐判断力。
对小黄车而言,与其最终被市场抛弃,谁说“向资本低头”不是向死而生更好的选择呢?
地产也一样,如果求职时找不到平台高、体量大的名企,在选择小型地产企业的时候,还是要多看看它的业务竞争力商业模式资质背景,洞悉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

三、看岗位属性

同一个行业、同一家公司,岗位不同,薪资必然不同。
有时候决定我们值多少钱的,并不是能力,而是岗位。
在企业中,每个岗位的定价,都经过了行业和公司的精心核算,这个职位有多大难度,能产出多少价值,该匹配多少薪酬,都是有数的。
与其说我们匹配的是多少薪酬,不如说匹配的是什么岗位。
同是餐饮业,酒店大厨和服务员的薪酬自然不会一样;同是互联网,程序员和运营的薪资也大大不同;
同是地产行业,建筑工程师和行政人员的薪资也不相同,岗位门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谁的薪酬更高。
比如最常被跨行进入的“金融业”,人人都觉得这个直接和钱打交道的行业满地黄金,于是纷纷入行。
但没有金融背景的人最多也只能从保险销售的职位干起,能做到顶尖的销售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在“忽悠”完亲戚朋友后草草退出。
而那些在金融行业真正能赚大钱的人,哪一个不是高学历、牛背景呢?
他们的岗位是投资人、是分析师,又有哪一个不是高入行门槛呢?光是这些,都要甩掉无数徒手转行的普通人。
毋庸置疑,一个职位越是高端,越是责任大、任务重、要求高。能胜任这些条件的人,几乎都是人中龙凤,因为稀缺,所以才更有价值啊。
此外,同一个职位,在不同的公司,价值也不同。
比如同是新媒体编辑,一个是在报社的地产频道写稿,一个是地产公司为企业公众号写作,谁是所在企业的核心部门人员,一目了然。
一旦企业出现裁员或需要优化的状况之时,那些在企业中价值相对较小、极易被替代的岗位,一定是最快被牺牲掉的一批。
求职者们需要清楚,你的职位,是否是这家企业的核心?你是否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如果不是,它是否拥有上升通道,只有进入价值链的上游才能收获更多。
这里想说的就是,尽管每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但价值的核心程度直接影响着个人在企业的重要程度。
当然,我们需要正视和接受,每个行业、每家企业最具价值的职位总是少数,而且门槛绝对不低。
所谓的高薪工作,就像是金字塔的高处,要超越多少人、闯过多少道关卡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呀?
每个人都在打怪升级的路上,有人倒下,有人掉队,真正能爬上塔尖的人,只有人群中的那1%。
所以也请记住,不是一个行业富有,你就能分到一杯羹;不是看见别人赚到钱,你就也能赚到钱;更不是一个行业现在热门,以后还继续保持热门。

太多的真相往往没那么容易看到,而你永远赚不到你看不懂的钱。
其实,每个人都在以他的理解和经历来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然后再用这个思维模式,理解这个世界。
比如那些生意特别好的煎饼大妈、卖羊肉串的大叔,我们可能会想象他们一年收入不菲,但他们如何变相996换来财富,我们却不一定看得到。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行业天生就比另一个行业挣钱。

但不论做什么,做到顶尖的人都不会太穷,能走到顶尖的,都是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

选行业、选企业、选岗位,与三者周旋,完美者少,残缺者多。求职若是雾里探花,门槛常有,机会难寻,要是选择对了,且行且坚持吧!
没有一种致富方式是容易的,脚踏实地才是真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