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世间那有扬州鹤?——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眉山市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

公元1037年,苏轼生于四川眉山, 是初唐大臣苏味道 (648-705)之后。苏味道之二子苏份在眉山县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苏氏”。苏份的第九代子孙里苏洵,苏洵二子苏轼,三子苏辙。

公元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欧阳修、梅尧臣对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震住了。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公元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公元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1074年之后先后派往杭州任通判、密州知州、徐州任知州、湖州知州。

公元1079年,四十三岁的湖州知州苏轼,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被政治对手抓住辫子,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是为乌台诗案。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因此而生。

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

公元1085年,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苏轼引起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公元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修建苏堤。

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

公元1097年,62岁的苏轼被徼边海南岛儋州。

公元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卒于常州。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提出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苏轼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纯熟境界,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苏轼对比喻、用典、对仗等技巧的掌握已臻化境,所以他能够超越技巧,作诗挥洒如意,丝毫看不出锻炼之痕。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苏轼的代表作:

1. 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 残句槐花黄/苏轼

槐花黄,举子忙。促织鸣,懒妇惊。

3. 於潜僧绿筠轩/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6. 春宵/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7. 阳关曲·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9. 惠州一绝/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0.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1. 次荆公韵四绝/苏轼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12. 洗儿诗/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13.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落)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14.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苏轼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15. 南堂其五/苏轼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16.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7. 吉祥寺赏牡丹/苏轼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18.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9.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 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1. 自题金山画像/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22. 花影/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

23. 山村五绝之三/苏轼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24. 八月十五日看潮/苏轼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

25. 狱中寄子由/苏轼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26. 汲江煎茶/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数荒村长短更。

27. 有美堂暴雨/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28.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29. 和董传留别/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30.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渺。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31. 九日次韵王巩/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32.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苏轼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33.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4. 浣溪沙/苏轼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35.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6. 蝶恋花·春景/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37.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8.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9. 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4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1.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42.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寒食后,

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43.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4. 定风波·重阳/苏轼(仿杜牧)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45.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46.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47.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48.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0)

相关推荐

  • 杭苏47 返杭 别绪 苏词始末

    杭苏47 返杭 别绪 苏词始末 熙宁七年(1074)的夏末秋初,历经大半年的江浙游历后,苏轼终于回到了阔别的杭州. 不巧,他刚到知府报道,就听说了太守陈襄要调走的消息. 这个秋天,因为要送别上司兼好友 ...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 [宋代]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见 一作:时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完善 古诗文网APP客户端立即打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弯 ...

  • 【总第242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散文《叶陵怀古》

    叶陵怀古     位于叶县旧县北三里的地方,原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洼地,只因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书画艺术家叶公的忠骨安葬在这儿,就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墨客骚人和海内外叶公后裔到此瞻仰 ...

  • 孙燕凌丨三苏园里仰三苏

    去三苏园是春天的一个大风天,不经意间,增添了此行的坚决与虔诚. 一路上,飞溅的沙石扑打在车玻璃上,啪啪作响.接近三苏园,朋友吟诗道:一脸黄土拜三苏,两行杨柳吟词赋.让我对出下面的诗句,我一时心不在焉, ...

  • 东坡故事69:告别旧友,北上密州,苏轼的人生从夏天迈入秋天

    密州位于山东的东南部,即今天的诸城.从杭州到密州,相聚近1000公里,苏轼将再一次踏上陌生的土地,开始一次全新的仕宦生涯. 临别之际,苏轼的内心一定有许多不舍,他忘不了西湖的三秋桂子和十里荷花,更忘不 ...

  •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苏轼

    宋代 · 苏轼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缙绅.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译文 贤明的县令啊,你的心胸如此开阔,令人敬佩.我自己凭借着虚名居官,不免玷 ...

  •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苏轼 |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宋代 · 苏轼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 ...

  • 与苏轼相遇在密州

    公元1074年,39岁的苏东坡,正值壮年,在杭州任职期满,自请调至密州.密州,即山东诸城.此地自古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直到苏轼的到来.伴随着苏东坡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密州从而名扬天下.其中< ...

  • 苏轼30岁到66岁书法尺牍合集(收藏版)

    (北宋)苏轼 渡海帖 台北故宫有一大票的法书墨迹,历代名贤翰墨手札,帝王御笔题赞,唐摹晋帖,宋元文人书帖,明清大家长卷巨轴,每一种,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藏品.光光苏轼一人的重要墨迹,就有近30件. 传世第 ...

  • 苏轼30岁到66岁书法尺牍合集

    (北宋)苏轼 渡海帖 台北故宫有一大票的法书墨迹,历代名贤翰墨手札,帝王御笔题赞,唐摹晋帖,宋元文人书帖,明清大家长卷巨轴,每一种,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藏品.光光苏轼一人的重要墨迹,就有近30件. 传世第 ...

  • 苏轼30岁到66岁的书法尺牍

    (北宋)苏轼 渡海帖 台北故宫有一大票的法书墨迹,历代名贤翰墨手札,帝王御笔题赞,唐摹晋帖,宋元文人书帖,明清大家长卷巨轴,每一种,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藏品.光光苏轼一人的重要墨迹,就有近30件. 传世第 ...

  • 苏轼密州正月诗词三首,从悲凉苍凉到旖旎大气,人生贵在努力作为

    苏轼正月诗词三首:深惜今年正月暖,清诗未就冰生砚 密州两年是苏东坡人生一个节点.苏轼在密州创作了200多篇诗词文章,是什么让他有如此情怀和慷慨呢? 38岁的苏东坡从杭州通判调往密州做知州,按道理是升了 ...

  • 苏轼在密州,两首《江城子》,诗词话千古

    苏轼应该感谢密州(山东诸城)这座城市,让他有了创作的灵感.当然密州也应该感谢苏轼,没有苏轼的到来,密州的名气或许会减少几分,至少也会少了几分的诗意.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在密州也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