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断裂了五次!

针对今天的书法传统

梁培先先生说:
“将书法纳入到视觉艺术的行列,书法极有可能沦为一种黑白的抽象画——这意味着书法自我身份的丢失。
一旦自我身份丢失,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文化身份模糊、与本源断裂等重大问题。”
纵观上下几千年的文明,“书写”从未间断,但是不管书法的自觉地传承,或是不自觉的延伸,在这种看似连续的外表下,“断裂”的内部现象却时常出现,少则数年,多则上百年。

首次断裂,大篆消失

汉唐时期,篆隶先后成为古体,其文化与审美的意义随之发生变化。
特别是在大篆的问题上,可以认定在唐时已然“失传”。
▲ 甲骨文 拓片
大篆被作为古文字的一种在汉唐时期已经失去了它的全部地位,而这种书体的失传与消失不能说不是一种书法原始文化上的断裂。
同样,早在先秦时代,古蝌蚪文与鸟凤虫书确也存在同样的命运。
每一种书体的隐退,不就是一种断裂吗???

二次断裂,宋朝浩劫

宋朝初期的书法现象很典型。
由于常年的战乱和外夷的虎视眈眈,在宋代开国后很长的一段时期,书法都没有走上正规的轨道。
百余年过去了,以至于欧阳修大声疾呼
“古来书法之废,莫过于今”。
▲ 北宋 · 欧阳修  《灼艾贴》
宋初书法为何如此颓废??
书法实用性使其很重视师承传统。五代的动乱,使这一绵长的传统遭到致命的阻隔,没有师承传统,就缺乏很好的老师。
同时,优秀的书法遗产遭到兵灾的破坏,更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练字入门

5000集书法视频,历代数百名家全集,历届书法展全集,关注全部免费看!
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唐人去魏晋未远,留存的名迹尚多,而宋朝经过五代的战乱浩劫,名迹已经大多散佚,只有相对稳定的十国政权还保留了一些。
▲ 北宋 · 欧阳修  《谱图序稿》
但是即使如此,最后也被统治者作为战利品收归内府,书法遗产的垄断与散佚,使得宋代书法要取得一丝进展,书法家付出的精力与物力比前代要多出数倍。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有着它特有的发展规律,书法更重笔法的传承和艺术形式的借鉴。而社会的动荡与战乱,则是书法断裂以至不连续的直接原因。
▲ 唐 · 颜真卿  《祭侄文稿》
这种断裂使得书法艺术明显与传统脱节,脉络流传的通达性遭到了致命的破坏,文人士大夫在战乱过后的文化续接上无能为力。
政治动荡,制度丕变,士人们已经无法顾及文化的连续了。

三次断裂,废黜百家,独尊二王

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字,认为是尽善尽美,古今第一。
这也是迎合久经动乱、初具安定的社会心理,是文治的需要。
▲ 东晋 · 王羲之  《兰亭序》
尊王羲之书法,则是以损害其他书法——特别是王献之书法——的自由发展为代价的。
▲ 东晋 · 王羲之  《寒切帖》
王献之书法逸气过父,独领南朝风骚,开唐代狂草先河。
▲ 东晋 · 王献之  《地黄汤贴》
但是,由于唐太宗独尊“大王”,使这一倾向严重受挫,终难以跻身庙堂,无以发扬光大。形成除王羲之外的书法文化的断裂。
▲ 东晋 · 王献之  《鸭头丸贴》

四次断裂,清代新传统断裂

书法文化作为“新传统”背景下的子文化,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呈现有规律的起伏现象。
明代中叶以来,从李贽到唐甄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出现具有现代解放因素的民主思想,从张载到王夫之、颜元,具有更多哲理思辨性质的新儒学。
▲ 明 · 徐渭  《草书七律诗轴》
表现在艺术上,开始更加注重世俗人情。
▲ 明 · 王铎  《题野鹤陆舫斋》
特别在书法领域,像徐渭、倪元璐、王铎、黄道周等等一大批书家都把自我的精神追求寓于书法之中,开一代风气。
然而到了清朝的保守和动荡时期,进步思想消失殆尽。从社会氛围、思想状貌、观念心理到文艺、书法的各个领域,都在倒退性的严重变异,僵化复古,书法随着形成的新传统秩序再次断裂。
▲ 明 · 徐渭  《岑参诗轴》
清代所造成的历史文化演进的“断裂”,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五次断裂,当代毛笔、文言文与笔墨的断裂

当代,当代书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冲击。
首先,支撑书法艺术的创作工具和载体遭到了灭顶之灾。
其次,当代书法艺术所依据的传统文化的土壤贫瘠不堪。
在二十世纪初期,许多人都将中国落后的原因追溯到传统文化的 “落后”,由对政治文化的逆反波及到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到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有一次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礼”,
接着,“改革开放”大潮席卷了中华大地,现代文明的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使得文化传统兼具了继承性与变异性;
中国社会要向西方看齐,中国文化亦必受其改造。
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得中华“大文化圈”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与冲击,外夷文化入侵到我们当代“无传统文化积淀”的新生代中。
可以说,在“高势位”文化入侵后,随着近百年来政治经济的变动与融合,中国“大文化”各层面都在发生转型。
这种转型,直接使书法子文化在大文化圈的激变复杂的断裂与连续下,呈现出“文化缺失”或“文化断裂”现象。
最后,伴随着毛笔和文言失却社会基础的同时,书法在当代最终丧失了它的接受主体——大众。
在古代,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皆是笔墨纸砚,毕至案头,终日赏玩,“书写”融入生活。
但是当代书法活动却蜕变为一种仅为少数人从事的艺术活动,其负面却导致“笔墨泛滥”,书法丧失评价标准;
而从废除汉字、简化汉字到走拼音化道路,直接阻断了书法作为精英文化与大众的亲和力;
再加以文言文的隐退,不只是造成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典籍阅读的困难,更是使人们对书法表现形式隔膜化。
当代能够欣赏读懂书法作品的普通大众已是少之又少,形成了书法接受主体的 “断裂” 。
的确,当代书坛已经步入“展厅时代”。
而“展厅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于古时文人雅集式的书法交流,为了片面追求“展厅效应”,创作者失去了书法艺术精神和自我精神的依托。
为了创作而创作,为了技法而技法,从形式到形式,从形式感到视觉冲击力,无所不用其极,而且愈演愈烈,完全一种“制作化”“装饰化”。
梁培先先生曾说:“将书法纳入到视觉艺术的行列,书法极有可能沦为一种黑白的抽象画——这意味着(书法)自我艺术身份的丢失,而一旦自我艺术身份丢失,就必然引发连锁反应,诸如与文化本源之间关系断裂、文化身份的模糊不清等重大问题。”
断裂一词,真可谓是击中要害。
书法创作者更多地关注技法,关注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而不注重文化修养的提升。
这样的后果直接使当代书法人对于书法本体意义上的哲学依托、价值寄托与书法的书写性缺乏相应的关照,从而导致了技与道的分离,导致了书法文化的再次断裂。这点需要惊醒。
练字入门

5000集书法视频,历代数百名家全集,历届书法展全集,关注全部免费看!
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交易担保 微店+ 618活动 口碑爆棚 纯手工好笔 小程序

(0)

相关推荐

  • 评当代100位书法家59陈振濂:学科精神才子书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写字在勤奋和天分,创新在学识和胆识,此言不虚也. 最欣赏李可染大师之语: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 ...

  • 名家荟萃·文化传承丨刘长君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表达心灵情感和东方审美的一种独特方式.它具有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独特的艺术特征,在新的时代里正焕发着更加绚丽的光芒. [小档案]刘长君,197 ...

  • 中国书法断裂了五次!

    针对今天的书法传统 梁培先先生说: "将书法纳入到视觉艺术的行列,书法极有可能沦为一种黑白的抽象画--这意味着书法自我身份的丢失. 一旦自我身份丢失,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文化身份模糊.与本 ...

  • 断裂五次:中国书法多次渡劫

    為承傳中華傳統文化 而不懈努力,功德无量 针对今天的书法传统,梁培先先生说: "将书法纳入到视觉艺术的行列,书法极有可能沦为一种黑白的抽象画--这意味着书法自我身份的丢失. 一旦自我身份丢失 ...

  • 央视《中国书法五千年》1-3集

    标星"★""书法功课",不再错过精彩文章✔ ▶方放示临<圣教序>,一看就懂!✔ 央视原创文献纪录片<中国书法五千年>,以中国文字篆.隶. ...

  • 纪录片《中国书法五千年》全集

    八集文献片<中国书法五千年>以中国文字五大书体篆.隶.草.行.楷这五种书法体式为主角,挖掘它们的来龙去脉,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五大书体刻于甲骨,铸于金铜,书于竹木,写于纸帛,从上古走来,直 ...

  • 书法史的五次断裂

    弘揚國粹兿術  傳播經典文化 結交天下朋友  交流學習心得 纵观上下几千年的文明,"书写"从未间断,但是不管书法的自觉地传承,或是不自觉的延伸,在这种看似连续的外表下," ...

  • 央视特别节目《中国书法五千年》「8集全」

    栏目介绍:<中国书法五千年>是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8集文献片.该片力求超越故事串讲或娱乐化叙述,力图还原中国人的"书写史"如何与民族文化共生,与民族精神同长.以篆. ...

  • 农村老人苦练独门书法功夫“一笔成字” 一连夺五次中国书法金奖

    有这样一位农村老人,读书只到小学五年级,却通过几十年的苦练,练就了一身独门书法功夫--一笔成字.就是说:任何字他用毛笔几乎都是一笔写成.它就是尹书金老人. 并且他的连笔字书法在2013年一连夺得五次中 ...

  • 2020“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作品展作品选登(五)

    2020"中国书法·年展"当代书法创作(乌海)学术论坛青年学者旁听席位网络报名开始啦 2020"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作品展自<征稿启事>发布以来 ...

  • 中国书法知识普及版 第五篇 秦篆

    秦篆(小篆) 秦朝书法--秦小篆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