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散文】那一年,我家的小麦面

    那一年,我家的小麦面
 
                 文/徐杰
 
父亲弓身拉着车,脚下泥泞不堪,泥巴不时喷溅到父亲的裤腿上,雨还在不急不慢地下着,母亲边用手拉了拉塑料纸,覆盖在苞谷上,边唠叨着父亲,死犟,认死理一个,改天等路好点再去卖不行吗?
 
父亲努努嘴说,能憋着都不吃白面儿,那我就不去了,娃们小,正长个子。当然,母亲不希望让我们饿着,天天喝包谷糁,顿顿红薯疙瘩,就回了父亲一句:那也不能瞎逞能,蛮用力,使犟劲。
 
见父亲有几分怒色,母亲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便不再言语了。父亲喘粗气吭吭哧哧,紧一脚慢一脚朝前走;母亲一旁拽着出捎,有股用力呼吸不顺的怨。
 
泥巴一会儿就把架子车的两个轮子糊得严实,一步走也不动。母亲显得异常焦躁,父亲暴躁地埋怨母亲笨,分不清不孰轻孰重。
 
母亲不吱声找来树枝,让父亲戳掉车轱辘里的泥巴,走一段扒拉一次,就这也重复着,距离镇上越来越近了。
 
母亲满头大汗,父亲把一条腿搭到车前把上,从腰间摸出旱烟袋,瓷实实地塞一锅烟叶末,点着,长长地抽上一口,那汗水珠子顺着父亲脸颊一刻也没闲着就淌了下来。
 
苞谷是乡下家家都种有的粮食,引不起人们多大的兴趣。集镇上来往川流的,没有几个会正眼看架子车上那堆苞谷,即便偶尔有人问,也是喂大牲口的人家,多半是养牛养驴的。小门小户的人家,是舍不得这样喂养牲口的,吃草料才是本分,喂苞谷就奢侈了。
 
直到过了晌午,有个不像买家的人过来,问玉米咋卖?
 
父亲没精打采沮丧道,九分钱一斤。
 
那人说,给我来个五袋。
 
父亲立马眼射光芒,劲儿上来了,热情地用力扛起苞谷,一袋袋放那人的车上。母亲终松了一口气,脸上也舒展了。
 
乡下饭,二点半。街上已没几个行人,父亲说肚子叫饿时,母亲才接腔说早饿得不成样子了。
母亲说收摊走人,剩下两袋就是剩下两袋吧。
 
父亲径直把母亲领到一个小餐馆里。
 
小餐馆,两间房,在街中心的位置,里边脏兮兮的,挨着它旁边是一家卤肉摊。卤肉摊上肥噜噜的猪头肉、猪蹄儿、猪大肠冒着香气,父亲馋这一口,终是忍着没吃。母亲倒是没有馋相,她觉得那些东西离自己很远,有点好吃的,还不够娃们吃,她就自觉堵了香气的诱惑。
 
他们吃过饭,已是下午三点,不敢在街上停留,直接去一家面粉厂买小麦面。
 
面粉厂的负责人是个男的,五十多岁,一脸肥肉,给人感觉是小麦面吃多了,肉没处长了,就跑到脸上横向发展了。
 
他以为父亲是来磨面,问父亲,拉多少麦子,少了,不开磨。
 
父亲说,不磨面,来买面。
 
那人觉得父亲怪怪的,怎么买面吃?谁不是拉麦子来磨面的,独独父亲来买面。
 
出于好奇,他问父亲,麦不够吃吗?
 
还不是娃们多,交了公粮,没剩多少,那几袋玉米,一点红薯是今年的全部口粮,总不能让娃们老吃玉米馍,喝玉米糁,掺红薯面……
 
男人装一袋小麦面,放到父亲的脸前,父亲小心翼翼从上衣口袋掏出卖玉米的钱,给那满脸赘肉的男人,拉上那袋面,回到家已掩黑了。
 
那晚,母亲给我们做了一顿葱花鸡蛋面疙瘩,一滴小磨油放进去,瞬间就香透了少油水的我们的胃。
 
父亲喝完那碗面疙瘩后,伸长舌头把碗舔个遍,我们也学着父亲的样子舔碗边。母亲坐一旁不言不语,拿一个红薯放到锅灶里,慢慢烤熟。就这红薯,要不是有面疙瘩喝,早被我们几个瓜分了,哪还能轮到母亲?!
 
父亲坐门口抽他的旱烟去,母亲开始她的针线:做冬天穿的靴鞋,缝补破缝烂洞的衣裤,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几个呢,不知道生活艰难,填饱了肚子,在屋里疯闹,聒吵声此起彼伏。父亲烦了,会骂我们滚出去之类的粗话!当然黑灯瞎火的,我们是不敢出去,一个个安静了下来。
 
三伯来我家串门,父亲递给他一支纸烟,白河桥牌香烟,二毛三一盒,在父亲看来,已经是很贵重的了,没几个人摆阔抽纸烟的,其实,父亲也舍不得抽。
 
父亲对三伯倒是很大方的,自己舍不得抽的烟,拿出来给三伯。三伯是有口福的人,抽着父亲的烟,吃母亲做的菜饼子,菜饼子算是母亲最拿手的好饭菜。缘由三娘没少给我们几个孩儿做吃做穿,母亲不是个手巧的人,不单父亲说她笨,奶奶也说母亲笨得没说的。
 
三伯和父亲提到卖玉米的事,父亲是一脸茫然无措,愁容满面,不知该怎么和三伯说这事。
倒是三伯说父亲遇到贵人了。
 
父亲问那贵人是谁?!好像一种久违的暖光,在父亲的眼里浮现。
 
三伯说是西街后院开代销店的王小变家。王小变听说咱家日子不好过,就让她男人买走了几袋玉米。
 
父亲脑海里逐渐脉络清晰起来,年轻时,王小变看上一表人才的父亲,而父亲却没看上她,终是未能走到一起。父亲猛抽了几口烟,扔了烟袋锅子,把头放进两膝盖间,沉默,再沉默,居然不知道三伯什么时候就走了人……

徐杰:

      网名月上千风,笔名梦柯,1971年生于南阳,现为南阳市作协会员,兼擅多种文体创作,其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陆续刊发于《中国散文大系》、《星星诗刊》、《文艺百花园》、《世界汉语言文学》、《躬耕》、《青年新诗一千家》、《奔流》、《白河诗丛》、《天津诗人》等多家媒体刊物上发表,同时作品散见各大网站媒体。

谷亮:

70后,自由职业者、主持人、教书匠、演员。无科班出身的光环,千禧之年与麦结缘,而立之年方幡然醒悟:此生应属于舞台,遂创立主持工作室。

为了传承主持和声音艺术,开始带成人学生,因成人学生时间无法满足教学的热忱,不惑之年起像带小徒弟一样带播音主持与表演班孩子,成立教书匠谷亮私塾。

【联系方式:13803773021】

(0)

相关推荐

  • 张正宿【散文】最恋苞谷香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美        文             品             读             最恋苞谷香 文//张正宿 春天来了,又到了母亲栽种苞谷的季节. 记忆 ...

  • 【中州作家】晓鸽:觅食的童年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74] 觅食的童年 河南邓州     晓 鸽 七十年代初豫西南的乡下人,填饱肚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孩提时代就是在半饥半饱中度过的.为了安慰咕噜咕噜的胃,要时常睁大 ...

  • 朱良启丨母亲和她的土地(散文)

    根据我的生活经验,看上去中国农村田野广阔,土地纵横交错,不好分辨,实际上那些长满庄稼的土地物各有主,更有些让人意外的是每块土地都有着自己的名字.它们的主人就像熟悉手中的纹路一样熟悉这些土地.小时候放学 ...

  • 散文||难忘过年薯片香【征文】

    难忘过年薯片香 吴兴明||江西 不知是年龄的关系,还是怀旧的缘故,每当年末岁尾置办年货的时候,脑海里总时不时地冒出儿时母亲准备年货的情景,想起那经母亲手做的沙炒红薯片芳香的味道.每想到这些,几十年前置 ...

  • 平台作者:杨时宏[散文]我的父亲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我的父亲 文//杨时宏 前几日,在整理文柜时,偶尔发现一张父亲生前 ...

  • 全新版散文福地微刊第二十一期‖庄稼的国度

    21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全新版散文福地 大山里沟沟叉叉,一块块梯田,一道道岭,就是庄稼们的家. 家是最温馨的港湾,庄稼们懂这个理儿,所以它们总是选择最适宜的位置,就像老百姓盖房看风水一样.总听娘 ...

  • 【散文】父亲的职业:熬糍粑糖

    熬糍粑糖 我几岁时,家里熬糍粑糖.听父亲说,熬糍粑糖的手艺,是幺婶从娘家带来的. 熬糖要用苞谷和麦芽.几天前,母亲便称出一斤八两麦子,捡去杂质,淘洗干净,开始发麦芽.发了五六天,麦芽长到六七公分长,在 ...

  • 散文||耙红薯的记忆

    耙红薯的记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红薯是我们那一代农民的主要粮食.记忆里,老家的农民主要种植红薯和玉米,而红薯又是农民度过冬.春两季的"救命稻草",没有红薯,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

  • 故乡的秋【散文】

    作者简介 李跃峰,笔名(网名)山野俗人,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66年10月,酷爱文学.是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之星.曾在国家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多次.其中,中篇小说<梁燕妮> ...

  • 【145】“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陈志翔作品

    娘 陈志翔(河南) 我的家乡称母亲叫娘. 娘一共生育五个孩子,吃.穿.用.住全靠她一个人操办.过去农村没电,娘就用一盏煤油灯照明,纺花.捻线.做衣服,熬得两眼红肿.尤其是纳鞋底,那可是个功夫活儿.二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