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贴山靠就没有八极拳!

贴山靠常被称为〝铁〞山靠、或是〝铁〞山〝大〞靠,以示威武。

其实、〝贴〞:是练功,有诀要。〝山〞:是功具,可以是山壁、墙堵、树干、或是特别设置的木桩。而〝靠〞:则是技巧。

世界各国的武术,无不以手足为攻击之武器;而躯干则是需要保护的大后方。有如军人、与百姓;攻防各殊,强弱分明。

中国的传统武术,则倡〝全身一拳〞之说。有二义:一是打拳∕发劲,从脚跟起。不是手臂∕肩膀;或是稍好一些的转腰∕运胯而已。

另一则是:全身上下∕前后,无不都是武器。躯干不是需要保护的后方,更是摧毁敌阵的大炮∕炸弹!也就是全民皆兵,举国动员,联合大作战的既完整、又成熟之极致战法,与任何武术均不一样。

传统武术的门派如林,而对于躯干的使用,轻重各异。时至今日,真诀不传。有些拳种,更已流失了这份高价值∕全面性的宝贵遗产,相当可惜......

在目前所知的著名门派中,似以八极拳对于躯干的开发∕使用,较最重视∕完整。

然而、也因传统的保守风气,已少传授。而如果只学套路,记诵招式,又无法凭一己之数十年功力,就天才式地觇见∕体会,就居然会练习∕应用贴山靠。以致于只存掌故∕佳话,而鲜少实技∕战法了!

贴山靠的训练,必须寻找山壁、墙堵、树干为工具。而工具之表面,需较平整。工具前方、及周边之土地,必需平坦。

练习时之服装,以长袖子、长裤筒较佳。而短衣∕短裤亦可。初学之时,可以套用护具、无妨。

如能设立木桩,或是塑料质地之筒管,则以如人腰围粗细之直径者方可,太细不宜。

实际训练由浅而深,分有若干功序:入手、进功、活用。不可躐等,实事求是。

入手:贴山而立,挤靠为功。是基本动作,也是心理建设:使人逐渐习惯以躯干迎敌,而非潜身避战;以手足来保护躯干的人类自然本能之心理状态。

进功:龙骨主操,全体动员;由近而远,承受撞击。必须配合呼吸吐纳之训练,同时进行。消极的是避免功伤,积极的则更是要调动全体、内外一致。以及、培养贴靠之后的连续攻防之反应。

活用:功法的学习,快速而简易。功法之熟成,漫长而细致。所以、功法初成之后,即应走出模式,自由练习;而式式循规,招招如法。变古老∕传统之功法,为个人∕一己之本能。

如此之三步功成之后,必须安排同学伙伴,真人实操。体验灵动多变之敌手,而非僵直固定之木石。

八极拳在八极架(小八极)和八极拳(大八极)之后的所谓高级套路:六大开、八大式(或作〝招〞)。其实不是套路,完全都是单招。正是为贴山靠的实体真做,设计了循循善诱的程序与要求。

而世传〝开门〞八极拳的称谓,是指八极拳善保己门,而又擅开敌门的美称。然而、练习六大开时,如果是以六个〝手〞法,与假想敌进行攻防演习的话,就完全不是八极拳的〝开门〞之本意了!

六大开之训练,必先具备贴山靠之功力。然后、一定要作双人对练,肉身实战之直接体验。以纠订偏差,调正心情;导出〝开门〞之后的连续攻击,求取〝打垮为止〞之澈底战果!

夫然后、八大式的那种全时全技全身扑杀之战法,才有真正学习∕锻练,而成就∕收获之可能。万万不可仅以手足之技,灵活取巧,以求胜敌。或系其他门派之长技,可敬可珍。然而、绝对不是八极拳的门帕特色,与锻练要求了。

历代皇帝∕侯王的护卫,使用什么门派的武术?已不可知...... 只有小说∕戏剧之描述,不可究诘。

采用八极拳为护卫训练之内容,则是逊清末年,火器昌明之后的新近发展与需求。始自宣统皇帝,继而中共首领,以及两蒋时代之总统侍卫。

因为、谋杀∕行刺,不但不用刀剑,而且不用弓箭了。现代鎗械的施用距离——远,施用动作——小。轻轻地食指一扣,即可达成目的!

所以拳打∕脚踢,摔角∕擒拿等等的武术,固然有其防护的价值,保卫的功能,却只能对付拳脚或刀械,而难以影响子弹之速度与精准。

须知子弹之击发,其鎗械操作在人。茍现异状,第一时间之施术对象在人,而不在鎗!只因、发射之动作极其难防,准头之破坏,则在憾动其人!必先使其射击无效,而后、摔拿捕捉、侦讯审决,其余事矣。

因应此一实际,满足此项需求,八极拳中之贴山靠打之技术优点∕格斗特色,遂受重视。也才致于,各方实行,不约而同地成为保护领袖之著名门派,肩负沉重而又神圣之特别勤务。

总之、茍无贴山靠,则八极拳之特点无法出现。套路练得再熟,战技不能遂行。以致精髓丧失,徒存筋肉。行之亦可以强身健体,运动体育之价值不菲。然而、已非武术。至少、也已不是八极拳之武术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