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唐战争始末:桂系是如何踩着唐生智崛起的?

从左至右:阎锡山、冯玉祥、蒋介石、李宗仁

1928年2月,复出之后的蒋介石,准备重启北伐,为统一军令、方便指挥,他将北伐各军编为四个集团军,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分任第一、二、三、四集团军总司令。

这便是北伐“四巨头”的由来。

而在1927年上半年,武汉国民政府也曾委任过四个集团军总司令,分别是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唐生智。

两相对比,可以发现,李宗仁取代了唐生智。

唐生智

手握重兵、威震两湖的唐生智,为何消失在了二次北伐的舞台上?

与蒋、冯、阎平起平坐的桂系,又是如何取代唐生智崛起两湖的?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桂唐战争之中。

01

北伐战争发源于两广,出兵之前,湖南省长唐生智宣布加入。

因此,北伐战争最初实际上是以广东、广西、湖南三个省,对抗整个北洋集团。

作为三大原始股东之一,唐生智在广东国民政府以及北伐军内,地位很高,他不仅是湖南省政府主席,还是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

北伐初期,唐生智指挥第四、七、八军,从长沙打到了武汉,底定两湖,风头无两。其在北伐军内的权势,仅次于蒋介石,强于李宗仁。

蒋介石 蒋介石

蒋介石后来为什么要开辟江西战场,并亲自指挥对孙传芳的战事?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生智在两湖战场节节胜利,声威太甚,蒋介石这个总司令显得黯然无光,他急需另辟战场,提升自己的威望。

而且,年轻气盛的唐生智,不把蒋介石放在眼里,经常怼他,蒋介石气愤却无可奈何,只能避而远之。

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了武汉,是为武汉国民政府。

武汉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相处得并不愉快,它要削弱蒋介石的权力,而蒋介石不满它被苏俄和国民党左派控制,最终导致宁汉分裂——北伐军占领南京后,蒋介石也成立一个国民政府,即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双方均以“正统”自居,攻击对方假冒伪劣。比如,武汉攻击南京另立中央,蒋介石是叛徒、败类、蟊贼,南京攻击武汉被赤了,是伪政府。

宁汉分裂,其麾下的北伐军也跟着站队。

其中,唐生智、张发奎所部,支持武汉,李宗仁、何应钦等支持南京。

分裂之初,双方都在打口水仗,没有兵戎相见。当务之急,还是与北洋军作战。

武汉方面,决定由唐生智率军北伐,肃清河南奉军,解除其对武汉的威胁,同时与冯玉祥大军会师,然后把北伐任务交给冯玉祥,武汉方面回师专心对付南京。

南京方面,孙传芳、张宗昌大军就在长江以北,时常隔江炮击南京,让蒋介石睡不踏实,所以他决定扫清江北,打下徐州、济南,然后再回师对付武汉。

武汉方面的台柱子有两个人,唐生智和张发奎,相比较而言,唐生智实力更强大。

张发奎:忧郁的眼神,稀嘘的胡喳子,不羁的发型

唐生智是国民革命军总指挥,手下有刘兴、何健、李品仙、叶琪四个军,率军打到河南后,又收编了高桂滋、赵振国、庞炳勋三个军,还有若干暂编师,总兵力超过10万人。

张发奎麾下有2个军以及贺龙的独立师(后改编为第二十军)。

02

1927年6月初,唐生智大军和冯玉祥大军在郑州会师之后,不久就班师了。

7月17日,武汉方面任命唐生智为总司令,率领张发奎、朱培德等部组成东征军,讨伐南京方面。

张发奎负责江西一线,8月1日,他的部队中发生了起义——南昌起义。

武汉方面下令解除贺龙等人的军职,按叛乱罪处理,命令张发奎调集军队进剿。

《南昌起义》剧照

正当张发奎率军镇压、追击起义军之时,蒋介石在津浦路上吃了败仗,北伐军一路溃退700余里,被孙传芳反推到了南京。这是北伐出师以来最大的一次败绩。

战场失败严重打击了蒋介石的声望,桂系趁机挑战蒋,欲取而代之。

面对桂系逼宫、唐生智东征以及孙传芳大军压境,蒋介石被迫下野。

此前,武汉方面已经清共,现在,蒋介石也下台,宁汉已无根本分歧,宁汉合流大势所趋。

龙潭大捷之后,南京方面解除了孙传芳大军的威胁,宁汉合流加速。

在桂系的主导下,宁、汉、沪三方在南京成立了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简称特委会),代行中央职权,暂时结束了国民党中央的分裂。

(解释一下:沪方,即西山会议派,一帮没有实权的国民党元老,桂系为了消解武汉方面的正统性,搬出了这帮元老)

罗嘉良饰演的汪精卫

特委会的成立,废了汪精卫“合法领袖”的地位,汪仅获得了一个空头委员,他坚决反对特委会,但武汉方面的其他大佬如谭延闿、孙科等支持特委会。

汪精卫无法扭转局面,宣布隐退,跑到庐山闭门读书,暗中指使唐生智和张发奎反对特委会。

唐生智也对特委会非常不满,他本是武汉军界一哥,与汪精卫一道,是一文一武两大领袖,但现在他只是军委会主席团成员之一。落差太大,接受不了。

张发奎是汪精卫的铁杆,坚决挺汪。

于是,三人开始搞事情。

剧照

此时,张发奎率军追击南昌起义军,追到广东去了,唐生智和汪精卫决定成立武汉政治分会,以抗衡桂系控制特委会。

武汉政治分会,有点类似于建国初的大区,是介于中央和省之间的机构,管好几个省。

特委会成立时,曾要求取消各地政治分会,汪、唐设立武汉政治分会,等于公开叫板特委会。

这期间,唐生智的东征大军,已经进入安徽,安徽省主席陈调元挡不住,退到芜湖布防,向南京方面求援。

本已三合一的国民党,又陷入了宁汉对峙的局面。

03

南京方面,蒋介石已下台,桂系当家,武汉方面,汪精卫已隐退,唐生智当家,因此宁汉对峙,实际上是桂系和唐生智对峙。

双方都野心勃勃。唐生智想灭了南京方面,恢复武汉的正统地位,获得更大的权势,桂系想打垮唐生智,控制两湖,使其与广西连成一片。

其实,蒋介石下野之后,桂系就已经开始部署对付唐生智了。

李宗仁成功策反了与唐生智有宿怨的谭延闿、程潜,又通过谭延闿、程潜的关系,与江西的朱培德、鄂西的鲁涤平(谭延闿的铁杆)以及唐生智部下何健、张国威取得了联系。

白崇禧和李宗仁

龙潭大捷后,桂系解除了北洋军对南京的威胁,便开始积极筹划西征。

当唐生智东征军威逼南京时,桂系已经在唐军内部埋了钉子。

显然,与锋芒毕露的唐生智相比,桂系更阴狠一点,内部瓦解与合纵连横,双管齐下,唐生智前景很不妙。

按照惯例,战争开打之前,首先是口水仗。

武汉方面指责南京特委会“代行中央职权,在党章上毫无根据”,南京方面指责武汉政治分会“盗用政治分会名义,窃据两湖”

特委会成立不符合党章,政治分会成立不符合特委会规定,双方都不合法,嘴仗打不出结果。

接着是政治战。

相关报道

10月初,特委会派人上庐山邀请汪精卫复职,双方展开谈判。

谈判的结果是相互承认,即武汉方面承认特委会,特委会承认武汉政治分会。

军事方面,特委会要求限制唐生智扩军,交出汉阳兵工厂,从安徽退兵。

这三点汪精卫无法替唐生智做主,要求去武汉和唐生智直接谈判。

唐生智同意宁汉方面相互承认,但坚决反对交出兵工厂和安徽省。

其实,谈判结果无所谓,因为谈判本身只是桂系制造舆论的工具和掩护军事行动的烟幕。

谈判结束时,桂系讨唐准备也已就绪。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是这样说唐生智的:“无奈唐生智野心虽大,而见识、德望不足。在武汉时,自恃坐拥重兵,气焰咄咄逼人,武汉党政军重要领袖,对唐均侧目而视,口虽不言,心实非之”。

跟我们桂系拼,你有这实力吗?

10月20日,南京方面下令免除唐生智本兼各职,交军委会依法治罪。

同时,命令程潜、李宗仁由长江两岸进攻安徽的唐军,密令朱培德在江西策应,何应钦防守津浦线上的张宗昌大军,掩护西征。

西征获得了冯玉祥的响应。宁汉对峙期间,双方都在争取冯玉祥,冯玉祥的原则是谁强大、谁能给他更多军费,他就和谁合作,因此,他选择了更强大的南京方面,出兵进逼豫鄂边境的武胜关。

桂系争取到了李济深的支持,李济深和广西黄绍竑指挥两广军队进攻湘南。

此外,原先桂系埋下的钉子,也开始发挥作用,鄂西的鲁涤平联合川东的杨森,沿长江两岸向武汉进击,贵州的周西成也出兵进窥湘西。

唐生智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

04

汪精卫见势不妙,从武汉溜了,跑到了广东。

(汪精卫到广州后,与张发奎发动了军事政变,并间接引爆了广州起义。)

唐生智决心抵抗到底,他认为桂系经过龙潭大战之后,损失很大,新募之兵,不堪一战,自认为有战胜的把握。

唐生智忽略了一点,桂系玩的不是单挑,而是群殴。

为防止江西朱培德切断后路,唐生智放弃了安徽,集中兵力,固守两湖。

10月24日,唐生智将三个主力军8万余人集结在鄂皖交界地区,准备与李宗仁、程潜的西征军决战。

11月初,江北的李宗仁大军突破了唐军防线,向鄂东田家镇、蕲春推进,江南的程潜与朱培德向鄂东南进攻,推进到了咸宁一带。

同时,从鄂西杀来的鲁涤平、杨森占领了荆州、沙市,继续顺长江东下,威逼武汉。

冯玉祥的军队在鄂北发起了牵制性进攻。

武汉四面被围。

1927年,汉阳钢铁厂

唐生智指挥大军缩短战线,企图集中兵力于武昌、咸宁决战。

唐的一些部下,早已与南京方面取得了联系,眼见形势不妙,他们或投诚、或消极抗命。唐生智突然发现,他的命令不起作用了。

武汉肯定保不住了,唐生智打算撤到湖南,但粤桂军、黔军正在进攻湘南、湘西,湖南也快保不住了。

无奈之下,唐生智召集高级将领开会,声称:各方队伍都要向我们进攻,我们不能对付,我只好暂时离开部队到日本去。

他让何健、刘兴、李品仙把部队撤到湖南去,保存军队和湖南地盘。

会议结束时,唐生智让卫兵用绳子勒死了第八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张国威,张国威秘密投靠程潜,被唐知道了,唐火气太大,需杀人泄愤。

靓坤火气很大

做好善后安排后,唐生智通电下野,乘坐日本军舰,秘密去了日本。

魁首唐生智一去,双方停兵讲和,战争暂时告一段落。

唐军撤到湖南后,仍以第四集团军的名义活动,号称有五个军七个独立师,总兵力约12万人左右。

在桂系看来,唐军已是嘴边肉,想什么时候吃掉就吃掉,但最好还是和平收编。

李宗仁派代表赴长沙,与唐部接洽。

桂系提出的条件是:取消第四集团军,抽调三个主力军参加北伐,服从中央,程潜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与李宗仁有协议,打垮唐生智后,把湖南给程潜)

条件不能说苛刻,但也没有任何优待。

蒋介石

这时候出了一个变量——正在谋划复出的蒋介石,也在暗中插手桂唐战争。

唐生智下台前夕,蒋介石曾派人联系过唐,要他不要辞职,把部队撤到湖南,和桂系继续周旋,经济方面由蒋接济。

唐生智拒绝了,他认为蒋介石拿他当枪使,搞垮了桂系,只会便宜蒋介石,倒不如下野,让蒋介石和桂系去斗。

唐生智下台后,蒋介石仍然没有放弃联唐制桂,他给唐生智旧部开出的条件是:湖南省主席在唐生智部将中推举,不派兵入湘,唐部改编为四个军,军饷由中央接济。

这显然比李宗仁的条件优厚。所以,唐部没有接受桂系的改编条件。

和平改编不成,那就只能开战了。

剧照

05

1928年元旦,南京方面任命白崇禧为征湘总指挥,向湖南展开全面进攻。

白崇禧率领桂军第七军、十九军,由湖北通城向湖南平江进攻,程潜率领湘军第六军、第四十四军(军长叶开鑫),沿武长铁(武汉到长沙)路南下,朱培德率领第三军、第九军,从江西进攻株州。

这次战争中,虽然有叶开鑫倒戈反桂,但总体进展顺利,唐部节节败退,白崇禧很快攻占了长沙,唐部将领纷纷致电白崇禧,请求停战,接受改编。

1928年3月,白崇禧、程潜将唐军改编为第八、第十二、第三十五、第三十六4个军,除何健率领第三十五军留守湖南之外,其余三个军以李品仙为总指挥,悉数参加北伐。

后来,湖南成为何健地盘,而李品仙追随李宗仁,成为桂系干将,肇始于此。

桂唐战争(又称宁汉战争),以桂系(宁方)的全胜而告终。

李宗仁

通过收编唐生智的部队,桂系由原来的三个军(第七军、第十五军、第十九军),扩张到了六个军,加上新组建的第十八军,桂系已有七个军,总兵力超过20万人,成为与蒋介石、冯玉祥、张作霖比肩的又一大势力集团。

李宗仁取代唐生智,成了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任武汉政治分会主席(四大政治分会:武汉、广州、郑州、太原),直辖地盘有广西、湖北。

把两湖两广打成一片,是桂系的既定目标,广东的李济深是桂系的盟友,湖南的程潜便成了李宗仁的下一个目标。

1928年5月,李宗仁召集程潜到武汉开会(鸿门宴),以“专横跋扈,把持湘政”的罪名拘禁之,免除了程潜本兼各职。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大家一致主张将程潜扣留撤职,并敦促我从速执行”

搞程潜,谁赞成,谁反对?

李宗仁是武汉政治分会主席,两湖一把手,谁敢敦促他?他自己要搞程潜,还说“大家一致主张”,把个人野心包装成集体决策,套路玩得真溜。

末了,李宗仁还说:“此次拘押程潜,虽系程氏咎由自取,然事后我对武汉政治分会此一孟浪行为深觉过分。颂老(程潜)受一时之屈,事后对我未尝有片言的抱怨,其胸怀的豁达,实属可钦,而我本人则引为终身之疚,至今悔之。”

桂系的崛起像一阵旋风,来得快,去得快。

一年之后,桂系在蒋桂战争中一败涂地,这其中,唐生智对桂系垮台发挥了很大作用,报了一箭之仇。

下篇预告,蒋桂战争,敬请阅读。


【参考资料】

《论宁汉战争》

《李宗仁回忆录》

《中华民国史: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覆灭》

《武汉政治分会的设置和废存之争:桂系、蒋介石对全局的角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