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求 三

蒙求  三

蒙求  三

【原文】

伏波标柱,博望寻河。李陵初诗,田横感歌。

武仲不休,士衡患多。桓谭非谶,王商止讹。

伏波标柱,博望寻河。

【注释】《后汉书·马援传》:“又交址女子征侧及女弟征贰反,攻没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蛮夷皆应之,寇略岭外六十余城,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梁书》卷五四《诸夷传》:“林邑国者,本汉日南郡象林县,古越裳之界也。伏波将军马援开汉南境,置此县。其地纵广可六百里,城去海百二十里,去日南界四百余里,北接九德郡。其南界,水步道二百余里,有西国夷亦称王,马援植两铜柱表汉界处也。”陈徐陵《孝义寺碑》:“伏波将军,南表铜柱。”○《史记·大宛列传》:“(张)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曰:'……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麟按:《汉书》卷六一《张骞传》:“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伏波标柱:伏波,东汉时期著名的伏波将军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人。东汉开国三十六位重要功臣之一,为东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标,树立。柱,铜柱。 ②博望:西汉博望侯张骞(qiān)。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我国古代史上杰出的外交家。张骞重要的历史功绩,就是奉皇帝之命,打通了汉王朝通往西域南北的道路,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译文】伏波在边境一带树立铜柱作为标识;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超越了黄河的发源地。

【典故】伏波标柱:典故出自《南史·夷貘(mò)传》。伏波作为东汉名将,带兵出征交趾郡,平定了当地的叛乱,并在当地竖起两根铜柱,以作为汉王朝的边界标志。 博望寻河:典故出自于《汉书·张骞传》。张骞曾多次出使西域地区,他到达的最远地方,早已超越了黄河的发源地,因而世人才以“寻河”一词来形容张骞行程之远。

【赏析】马援和张骞两位历史人物,他们都为民族与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而名垂千古,被后人所深深缅怀。所以我们自小就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李陵初诗,田横感歌。

【注释】《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李)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不见虏,还。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并载其别苏武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又李陵《与苏武三首》(其一):“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交相逾。风波一失路,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去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见《文选》卷二九。五言除《古诗十九首》外,最为早出,故曰“初诗”)梁沈炯《归魂赋》:“受绕朝之赠策,报李陵之别篇。”○《史记·田儋列传》:“后岁余,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高皇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雒阳。……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刭,下从之。高帝闻之,乃大惊,大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张守节《正义》:“齐田横墓在偃师西十五里。崔豹《古今注》云:'《薤露》、《蒿里》,送哀歌也,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而作悲歌,言人命如薤上露,易晞灭。至李延年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逝者歌之,俗呼为挽歌。’”李陵:西汉著名军事将领,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公元前99年,李陵率兵攻打匈奴,苦战之后,被匈奴俘虏。田横感歌:田横,秦末群雄之一。田横曾是齐国贵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田横悄然等待时机,当爆发陈胜、吴广大起义后,田横联合兄长田儋(dān)、田荣率众反秦,占据齐地自立为王。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田横不肯归顺刘邦,率五百名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揽他,田横被迫乘船前往洛阳,在走到距洛阳三十里地的首阳山附近自杀。田横留在海岛的数百部下得知消息后,也都自杀成仁。感歌,指表达哀悼之情的一类歌曲。

【译文】李陵第一次创作五言诗;世人为了纪念田横而创作哀歌。

【典故】李陵初诗:典故出自于《昭明文选·卷二九》。李陵攻打匈奴,兵败被俘。汉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通过和亲的方式,使得双方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曾被匈奴扣押的苏武,最终也得以回归汉朝。苏武和李陵是好朋友,临别时,李陵写了三首五言诗为苏武送行。 田横感歌:典故出自于《史记·田儋列传》。田横在刘邦统一天下后,不肯归顺刘邦而自杀。田横死后,他的门客感念田横的悲壮,就创作歌曲表达哀悼之情。后西汉大音乐家李延年,将哀悼田横的歌曲整理成《薤(xiè)露》和《蒿(hāo)里》两首曲子,作为送葬之歌使用。

【赏析】李陵和田横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儿,只是命运的大手让他们抱憾终生,壮志难酬,令人惋惜。

武仲不休,士衡患多。

【注释】《后汉书·文苑传》:“傅毅字武仲,扶风茂陵人也。少傅学。……建初中,肃宗博召文学之士,以毅为兰台令史,拜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典校书。”魏文帝《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魏吴质《答魏太子笺》:“摛藻下笔,鸾龙之文奋矣。”李善注引班固与弟超书曰:“傅武仲下笔不休。”○《晋书·陆机传》:“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后葛洪著书,称'机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其为人所推服如此。”(亦见钟嵘《诗品》)武仲:即傅毅。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文学家。士衡:即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弟弟陆云合称“二陆”。还和潘岳等人一起,开创了“太康诗风”,世人有“潘江陆海”的赞誉。

【译文】傅毅一旦提笔写作时就很难停下笔来;陆机才华过人文如泉涌。

【典故】武仲不休:典故出自于《典论·论文》。傅毅作为文学家,和当时的文学大师班固相差不多,可是班固却看不起他,他曾写信给弟弟说:“傅毅会写文章,然而往往一提笔就停不下来。”他这样说,是在讽刺傅毅笔下的文章太繁琐了。士衡患多:典故出自于《晋书·陆机传》。陆机是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行文气势宏大,辞藻优美,张华常夸赞陆机说:“其他人写文章时,总是担心自己的文思不够,你却担心自己的文思过多,害怕它不能够全部展露出来。”

【赏析】傅毅洋洋洒洒下笔千言;陆机胸有锦绣文如泉涌,他们两人才华横溢的背后,是平日刻苦的努力和付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

桓谭非谶,王商止讹。

【注释】《后汉书·桓谭传》:“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又酬赏少薄,天下不时安定。谭复上疏曰:'臣前献瞽言,未蒙诏报,不胜愤懑,冒死得陈。愚夫策谋,有益于政道者,以合人心而得事理也。凡人情忽于见事而贵于异闻,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自子贡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谶记,又何误也!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陛下宜垂明听,发圣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又臣闻安平则尊道术之士,有难则贵介胄之臣。今圣朝兴复祖统,为人臣主,而四方盗贼未尽归伏者,此权谋未得也。臣谭伏观陛下用兵,诸所降下,既无重赏以相恩诱,或至虏掠夺其财物,是以兵长渠率,各生孤疑,党辈连结,岁月不解。古人有言曰:“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陛下诚能轻爵重赏,与士共之,则何招而不至,何说而不释,何向而不开,何征而不克!如此,则能以狭为广,以迟为速,亡者复存,失者复得矣。’”《北齐书》卷四五樊逊对曰:“无令桓谭非谶,官止于郡丞;赵壹负才,位终于计掾。”○《汉书·王商传》:“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徙杜陵。……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桓谭非谶: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今淮北市)人。爱好音律,博学多才,东汉时期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天文学家。非,看不起。谶,古代一种预言隐语,具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王商:字子威,涿郡人,西汉时大臣。

【译文】桓谭厌恶人们用谶讳之言预测吉凶的行径;王商冷静沉稳中断了谣言的进一步传播。

【典故】

桓谭非谶:典故出自于《后汉书·桓谭列传》。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想要修建灵台。为了求吉利,他广泛征集谶讳之语来进行占卜,还不时征求桓谭的意见。桓谭对此极为厌恶,他劝说刘秀不要这样做。刘秀大怒,想要处死他,后经人劝解才得以中止这一想法。王商止讹:典故出自于《汉书·王商传》。汉成帝时期,在京城居住的人们,纷纷传言京师将要发生水灾,一时间人心惶惶。汉成帝也非常担忧,想要上龙舟躲避洪水。大臣王商不以为然,他经过冷静分析,认为这是以讹传讹,并极力劝阻皇帝和百姓的荒唐行为,后来事实证明传闻确实是谣言。

【赏析】从桓谭和王商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很多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两人能够从容冷静,不随波逐流,也不人云亦云,敢于坚持个人的真知灼见,这一点值得学习。

(0)

相关推荐

  • 《汉书》10句名言,字字珠玑,一针见血!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二十四史"之一. 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传.傅常郑甘 ...

  • 请牢记,人穷时,不交五友,不求三人

    不与负能量的交,这样的人,耽误自己的时间,扰乱自己的心,无奈人生的未来,负能量让自己变的散漫,变的不会说正义,不会说善良. 不与小人交,这样的人借钱不还,还会说自己的不是,小人也许只会阿谀奉承,但是遇 ...

  • 人在有钱时,不交三友,人在没钱时,不求三人

    有钱了,朋友喝酒,自己花钱,没钱了,朋友花钱,自己为难,有钱能说话方便,没钱能捉襟见肘. 有钱可以看人,没钱只能让别人说自己,有钱自己未必努力,没钱自己未必知道善良. 人没钱了,别人看不起,自己没钱了 ...

  • 俗话“人过四十,不睡三觉,不求三人”,说的是哪三觉?哪三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就包括俗话.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传,经过不断改进而形成的,通俗易懂但是言简意赅的话语,俗话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俗 ...

  • 俗语:“人过四十,不睡三觉,不求三人”,老祖宗的忠告很有道理

    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论语·为政>中记载的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树立的完满人生的典范. 对于一个 ...

  • 诵读蒙学经典《蒙求》全文,丰富历史知识,值得收藏!

    诵读蒙学经典《蒙求》全文,丰富历史知识,值得收藏!

  • 求三挺之挺膝

    求三挺之挺膝歌诀 三正为拳架 三挺是根本 行拳借地力 劲力才萌生 脚踩大鱼际 支撑腰命门 沟通找不到 绵拳练不成 挺膝顶胯法 指路航标灯 挺膝不容易 上下多求证

  • 俗语“人过四十,不睡三觉,不求三人”,老祖宗的话,很有道理

    俗语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俗语虽然听起来非常的通俗,但却都是老一辈人用时间求证出来的,如果能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必然能让我们生活中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千万不能小瞧这些俗语,今天给大家 ...

  • 蒙求 七

    [原文] 鸣鹤日下,士龙云间.晋宣狼顾,汉祖龙颜. 鲍靓记井,羊祜识环.仲容青云,叔夜玉山. 鸣鹤日下,士龙云间. [注释]<世说·排调>:"荀鸣鹤(名隐)陆士龙(名云)未相识, ...

  • 蒙求 六

    蒙求  六 蒙求  六 [原文] 燕昭筑台,郑庄置驿.瓘靖二妙,岳湛连璧. 郄诜一枝,戴冯重席.邹阳长裾,王符逢掖. 燕昭筑台,郑庄置驿. [注释]<文选>卷二九鲍照<放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