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人名好奇怪(二)
1.先秦时期姓氏分流,姓来源于母系,不可改变,氏可以根据先祖或自己的封地、官职等进行改变;
2.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同理我们可以推出女子是称姓不称氏);
3.对于诸侯等比较高地位的人,我们会以其封号作为称呼他的标志,如曾侯乙,为区分和以示尊重;
多多也收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反馈,比如有人问我是不是收了“并夕夕”的赞助(我也想啊!);也有人质疑多多如果被封在吴地为什么叫吴侯多而不是吴公多(这是因为,“公”的地位极高,分封之初也只有几位周王宗亲封“公”,当然后期就叫乱了)。上一期我们更侧重于聊“姓”的部分,今天我们也聊一聊先秦人取“名”的部分。
读起来很奇怪
很多人小时候,就听说过一个成语“卧薪尝胆”,这基本上属于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先秦时期的人名。吴国的国君夫差,越国的国君勾践。我们从字面上来看,不论夫差还是勾践,似乎都没有太多的含义。而且读起来也比较难听,夫差倒是还好,可能就是平翘舌不分的大臣读起来比较麻烦,坑的是就勾践,一个君王取名“够贱”,反正如果多多穿越回去,我不太敢这么叫。那么这些人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百越的范围(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实际上是一种音译。我们展开春秋时期地图会发现,吴、越都属于远离中原地区,在古籍上我们称之为“百越”。这里地形闭塞,山川复杂,导致其语言也与华夏核心文化圈的语言有所不同(现在也是一样的,例如我们常听闻的温州话和闽南话,其发音甚至部分语法与我们普通话差异巨大)。而吴国和越国正好又处在这一文化圈当中,换言之,“勾践”也好“夫差”也好,如果换成古越语可能有美好或者是深邃的含义,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导致我们今天只能以这样的音译名来为古人“取名”,时至今日,我们也依旧用这样的方法去翻译大多数外国人名。
我们都叫“汤姆”和“杰瑞”(或者猫和老鼠),而不是“太阳神”和“战神之矛”
当然,在后期频繁的交流当中,会发现这样的名字确实不太方便,因此,吴国和越国两国的君主在后期,不光有这种音译的名字,也有其对应的与华夏文化圈比较符合的“名字”,例如吴王阖闾的另外一个名字叫作“光”。
以出生时重大事件为名
如果你的好朋友叫作“鸡蛋”,你会不会笑出声来。来看一看历史上最重要的“鸡蛋”。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来自于百度百科
如果真的要称呼,我们应该称呼其为“周公旦”。在历史和语文课堂上,周公旦基本上绕不过去的,换句话说,也是一个足以改变华夏历史的伟人。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这是由于先秦时期起名会根据人物出生时的特征作为名字的参考。如周公旦,很有可能是由于其出生于早上,从而取的名字。当然,单纯的看“旦”这个字含义也确实非常阳光,只是姬这个姓氏在组合的时候,容易引起我们现代人的误会。(同理还有郑国的第一位君主的名是“友”,战国初期魏国君主魏武侯的名是“击”)
除周公旦外,另外一个被公众号反复嘲笑的是“黑臀”(大黑屁股)——晋成公,姬姓晋氏,名黑臀。还有其“难兄难弟”黑肱(黑胳膊)——鲁成公。从史料记载来看,都是出生的时候,身上有特殊的标记,而作为名字的来源。中国古代有圣人异相之说,因此这些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无法理解的外貌,这是由于此人为天生圣人。
取名有讲究
先秦取名,并非随机,而是有一定的方式。在《左传》中记录了这样一个片段:鲁桓公六年九月,其夫人文姜生下长子姬同即后来的鲁庄公,鲁国为此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和庆祝仪式。在行礼之前,桓公向博学的申繻请教给自己的嫡长子,未来的鲁国国君取什么名字。申繻答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注意,这几个可以同时存在。
所谓信,就是初生时所带来的特殊标记。比如身上的胎记,手掌的特殊纹路,乃至特殊的日子,等等。比如唐叔虞,其手掌纹路有字形曰虞,故名之曰虞;鲁季友出生,其手掌纹路有字曰友,故名之曰友。诸如此类。
所谓义,就是以祥瑞之字名之。如周文王名昌,周武王名发,周公名旦皆此类也。这也是今天的人名的主要来历。
所谓象,就是以相似之物名之。如孔子名丘,据说是因为'生而首上于顶'(史记 孔子世家),脑门比较高相如土丘,故名之曰丘。
所谓假,就是以万物之名假托之意。如春秋时很多人名曰杵臼(宋昭公,晋之公孙杵臼),就是取杵臼之坚实不坏之意;孔子名其子曰鲤,亦此类也(似取鲤鱼跃龙门之意)。
所谓类,就是取和其父亲类似的名字。如鲁桓公和其太子同日而生,故名之曰同。这一类在今天逐渐渐变成了按照某些顺序来取名,例如在很多地方同辈人取名,中间那个字是一样的。
其他名字,或为音译才会让我们现代人觉得非常奇怪,有的完全是现代与古代认知差异造成的。很多看起来搞笑的,实际上有自己特殊的含义(例如齐桓公小白)。先秦人的名字,很多是口耳相传流传的,再加上当时写字的时候,用字并不严格,不仅用同音字,而且还经常用近音字,这种情形直到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才略有改善,导致很多名字看起来超级奇怪。
我们对于先秦人称呼是:官职(爵位)+姓+氏(地名)+名+字,5个在一起组合而成。这5个里面,选哪个,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又有不同的安排。甚至不同时期,同一个人,又有不同的叫法(例如,公子光——吴王光/阖闾),所以看起来非常混乱。导致关系很近的人看起来没什么关系。
有奖问答时间:叔梁纥(字+名)和孔子(氏+尊称)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