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儿
每日一字——儿
【孺子小儿】六一前的这个周末,照例是被“儿童”的各种话题轰炸。其实细看,借机消费儿童的不少,真心关注儿童的不多。家中少年恰在转型期,绝无一字话及“节日”。做父母的,也就借势偷懒,装作无事发生。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人诗里虽有“儿童”并用的例子,但古人诗文中并不多见。一般情况下,儿是儿,童是童,二字用法向来有别。“童”字以前说过了,今天来琢磨下“儿”。
甲骨文、金文中,没有出现单独的“儿”,但有作偏旁的。《说文》:“儿,仁人也。古文奇字人也。象形。孔子曰:在人下,故詰屈。”简单说,“儿”就是“人”的变体。作偏旁的时候,放在左边写作“亻”(站立),比如仆、你、佑;放在下面写作“儿”(屈身),比如兀、兄、光。为什么放在下方就要弯着腰?孔子说“在人下”,意思是“人在下”吧?太重了压弯的么!
顺便补充一句。“人”做字根造字,除了上述在左、在下的,还有:放在顶上,写作“々”(或去掉那一点),比如危、色;“人”反向转身,则写作“匕”,如北、比。
今日所谓“儿童”之“儿”,只是被“兒”借来用作简化字而已。儿、兒,本是不同的两个字。
“兒”,甲骨文、金文字形,画的都是一个站立的大头娃娃。关于大头,有不同说法。主流的解释,从许慎《说文》而来:“兒,孺子也。从儿,象小兒头囟未合。”意思是说,“兒”字头上笔画不封,表示小儿未长成,头顶囟门尚未闭合。
当代文字学大家李孝定则认为,可能没那么复杂:“契、金文兒字皆象总角之形。”所谓“总角”,就是未成年小儿头顶扎的发髻。儿歌里唱的“头上长犄角”,所谓羊角辫是也。(长大成人,弱冠、及笄,就没有“总角”了。)
《汉字源流字典》则说,甲骨文金文“兒”的大头形状,说的是孩子小,牙还没长几颗的样子!(甲骨文两颗,金文四颗。)
囟门、发辫、牙齿,该信谁?不用纠结。1958年汉字简化,干脆就把大头给去掉了。表示“人”的“儿”,表示“小孩”的“兒”,都写作“儿”。理由或许是,“兒”写起来太麻烦。
大人小孩一视同仁,如果要牵强附会地追究其背后的“意识”,这是尊重儿童把他们也当“人”看,还是不肯承认“儿童”的特殊存在而是一种“童年的消逝”呢?
学画画的都知道,画美女要“九头身”,画小孩则是三头、四头身。最可爱的卡通形象,比如这两天热映的“大雄”,则几乎是两头身!总之,“兒”字的这个大头,去掉似乎颇有些可惜。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怎么忽然就觉得,这首童谣唱得意味深长呢?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长按下方二维码),及时推送每日一字,分享书香生活。
重要通知:往期已发的每日一字清单如下,您只需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单字(如:宇),即可获取该字的解释哦!
善 热 业 作 五 孝 包 在 夏 碧 挂 母 自 官 君 霖 真 肉 儿 毛 加 归 谷 毕动 克 集 希 剧 宵 蛰 繁 计 树 嘿 卑 我你 它 学 觅 听 歌 美 射 为 仝 年 拜 寇党 元 画 丁 寒 变 数 微 闲 童 曲 会未 必 唐 腊 假 冬 霸 朋 别 风 至 同 安考 过 彧 鬯 初 宇 祓 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