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语言-李克勤
1. 【京剧的语言】之一
锡剧用无锡话演唱,沪剧用上海话演唱,越剧用浙江嵊县话,广东粤剧用广东话,扬剧用扬州话演唱。假设,由扬州人来唱锡剧,唱不来。叫北京人唱越剧咋也不像。全国共有348个剧种,各自用不同的语言。那么京剧是用什么语言呢?从今天开始我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分享这个话题。京剧的剧目一共有5000多个,扮演的人物不止千万。这些人物的演唱和念白所用的语言,我把它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方言白>;第二类<京白>;第三类<韵白>。今天只说<方言白>。<方言白>又称<怯口>,就是地方话,少数的丑行角色说地方的方言。比如【玉堂春】中,沈燕林说的是山西话。【秋江】中艄翁念的是四川白。【荡湖船】中丑角念的是苏州白。【四进士】中顾读的师爷和【连升店】中的崔老爷,念的是绍兴白。【狮子楼】中的土兵和【打店】中的解差念的是山东白。【大名府】中的皂隶念的是南京白等等。赶明儿再说说第二类<京白>。谢谢关注!李克勤。2021、1、22、
2. 【京剧的语言】之二
今天说京剧语言的第二类<京白>,<京白>就是生活中的北京话,俗称“京片子”,(与当今的普通话又有所具别)是经过韵律化、美化、夸张化了的北京口音的舞台念白。(带有清宫廷里的用语)念<京白>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活泼、亲切自然。
念<京白>的有:
1、大多数的花旦和丑行;(少数个别的如【群英会】中蒋干和【审头刺汤】中汤勤念韵白)
2、三小戏(小生、小丑 、小花旦)都是念<京白>。比如【打面缸】【一匹布】【小过年】等;
3、有些架子花脸,如:牛皋和焦赞,小生【得意缘】中的卢昆杰,【破洪州】中的杨宗保,【状元媒】中的赵德芳,老生我想到【打严嵩】中邹应龙,嘲笑门官的念白,也夹着<京白>,以调剂亦庄亦谐的气氛,或者突出天真诙谐的性格;
4、太监都是念<京白>。比如【打龙袍】中的陈琳,【贵妃醉酒】中的高力士裴力士,【凤还巢】中的周公公,【法门寺】中的刘瑾等;
5、穿旗装的旦角,如【坐宫】中的铁镜公主和萧太后,【大登殿】的代战公主;
6、娃娃生,如【三娘教子】中的倚哥等等;
7、很多刀马旦、花旦兼工的角色,如【穆柯寨】【破洪州】中的穆桂英,【十三妹】中的何玉凤,【樊江关】中的樊梨花和薛金莲等。赶明儿说第三类<韵白>。明天见,谢谢大家!李克勤。2021、1、13、
3. 【京剧的语言】之三
今天说京剧语言的第三类.<韵白>。所谓<韵白>是根据徽、汉、昆三个剧种的语言声调,参照北京语言特点,加以融化变化而形成的。
(1)<韵白>来源: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徽班到北京后,融合了秦腔、京腔、(即弋腔、高腔)汉调、昆曲等地方剧种,为了适应、迎合北京观众,在北京经过五、六十年的光景,到道光、咸丰年间(也就是1840年到1860年),唱白语言已经起了明显的变化,北京语言的特点已经逐渐融于徽、汉二戏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北京化”。这正是京剧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标示已形成一种新兴的独立剧种了。尽管此时还没有京剧这一名称。(京剧一词最早出现于1876年即光绪二年上海《申报》。1867年即同治六年首批从北京、天津聘请来的京剧演员,到上海“滿庭芳” 、“丹桂茶园”演出,那时上海人称来自北京的新兴的艺朮形式叫“京班戏” ,是指北京来上海的戏班子,后来就说成“京剧”、“京戏,”这么个来的)今天简单地说了一下所谓<韵白>的来龙去脉,赶明儿说(2)<韵白>主要的三要素:中州韵、湖广音、上口字。李克勤。2021、1、14、
4. 【京剧的语言】之四
昨天说了所谓的<韵白>及其来源。今天说
(2)“韵白”的三要素:中州韵、湖广音、上口字。先说
一、 “中州韵”。“中州韵”就是河南的尖团字音。古时,中国行政区划为冀、克、青、雍、豫、徐、梁、荆、扬九州。“豫州”指当今河南省地,因它地处九州之中位置,故又称“中州”。以此为中心的周围广大平原地带称“中原”。河南语音中的尖团字音称为“中州韵”。元代有位学者叫周德清,他著有《中原音韵》一书,(相当于今天的【新华字典】)就是根据当时北方中原地带的语音,确定的尖团字音。明、清以来,戏曲、曲艺的演唱都是以它为皈依,昆曲也不例外。(昆曲源于元代末年)京剧所读的尖团字音,主要的根据是“中原音韵”。“尖字”的定义:以(汉语拼音字母)Z、C、S为声母的字。“团字”的定义:以(汉语拼音字母)ZH、CH、SH、J、Q、X为声母的字。举例:带笑和带孝。修书和休书。保荐和宝剑。暗箭和案件。长枪和唱腔。不小和不晓。其中笑、修、荐、箭、枪、小都是尖字。孝、休、剑、件、腔、晓都是团字。今天说了<韵白>的第一个要素“中州韵”,明天说第二个要素“湖广音”。明天见!李克勤2021、1、15、
5. 【京剧的语言】之五
今天说<韵白>的第二个要素:“湖广音”。所谓“湖广音”就是武汉话的四声调值。明、清两代行政区划的湖广省,就是当今的湖南和湖北两省,(不是湖北、广东)早期京剧有影响的艺人余三胜、谭鑫培等都是湖北人,他们都把湖北的口音带进了京剧。“湖广音”的四声调值与北京语音的四声调值有所差异。例如,注音ma,北京话的四个字是:一声字阴平“妈”,二声字阳平“麻”;三声字上声“马”;四声字去声“骂”。再例:北京人说“武汉”(舞汗),武汉人说“误喊”;北京人说“上海”(尚胲),武汉人说“赏害”。北京语音的四声转换成“湖广音”(武汉话的四声)有个规律:一声字“妈”不动,二声“麻”变三声“马”,三声“马”变四声“骂”,四声“骂”变三声“马”(需要高唱时变二声)。例如:【锁麟囊】“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按“湖广音”就唱成“一儍史爸七寝举义美紧”。京剧唱和念,字的四声调值,要按“湖广音”即武汉话的四声调值,(少数按京音和方言。例:“我的儿啊”,“儿”老生唱“耳”,老旦多派唱北京音的“儿”。另外,根据唱词、道白上下文的结构配置,对于同一个字的声调,读法自不同,如“人”字,在不同情况下就有四个声调。)否则,称作“字不正”或者“倒字”。这就是京剧里的所谓“湖广音”。李克勤。2021、1、16、
【附】
早先戏班的规矩:对干场面的人,称先生;称管衣箱的、梳头的、检场的为师傅;拜演员为师的称师父;徒弟(弟子)称师父的姐妹和师姐妹,一律得叫“师大爷”(大伯、大大)或者“师叔” ,不能叫“师姑姑” 。天津有一位女老生叫王则昭当年曾经拜谭小培为师,她是谭富英的师妹,谭元寿称王则昭“师叔” 。拜女艺人为师的徒弟,也要称其为“师父” 。孙毓敏收了整数100个徒弟,李鸣岩收了80多个弟子,统统得叫“师父”,没有叫“师母”或者“师妈妈”的。李少春当年称孟小冬“师兄”。余叔岩的女儿叫她“冬哥”。师徒之间相互的义务与责任,不因为性别而有所不同。另外,场面上的人不可收演员做徒弟(教戏)。谢谢大家!李克勤。2021、1、16、
“师父”和“师傅”不可混淆。
“师傅”:
1、宫廷里给帝王或太子当老师的人;
2、在民间,对知识渊博的人和手工艺的匠人。
“师父”:
1、和尚、尼姑以及孙悟空称唐僧都叫“师父”;
2、戏曲、曲艺艺人对为自己授业的老师,称“师父”。俗话说,师徒如父子,拜师就是一个契约形式。李克勤。2021、1、16、
1.16.2021
@琴海:自律自由 @怡然似梦71.9 老师早!诸位老师上午好!昨儿【二进宫】的“大先生”已经难求了,今儿的小生就更难觅了,本群是好戏连台呀。盖着唢呐唱,清刚纯正的嗓音,充沛的底气。“罗士信(吶)”“西北风吹得我”唱得高亢嘹亮,气氛悲壮,凸显小生“虎音”的刚劲。字的吞吐和行腔起落,都铿锵有力,毫无“脂粉气”。(旦角腔的“刚”不是小生的“虎音”,小生腔的“柔”不能是旦角的“柔”,旦角的“柔”帶有妩媚。我们票房有位小伙子,唱【小宴】,赶明儿又唱【醉酒】,他以为不都是小嗓唱嘛!)“加鞭催动白龙马”音调极高,罗成悲愤激烈的情绪倾泻无遗。“他倒有爱将意”唱得低回转折,凸显小生“膛音”宽厚有力,饱满响亮。整个儿演唱,小生的“龙虎凤”三音皆全,大小嗓无缝衔接,行腔流畅、圆润,就此段录音,一般票友难以望其项背。李克勤。2021、1、16、
6. 【京剧的语言】之六
今天说<韵白>的第三个要素:“上口字”。“上口字”定义:字音不同于《新华字典》注音的字。其来源:一是地方的方言。例如:【甘露寺】“丈八蛇矛惯取咽喉”“矛”唱地方音“苗” 。【红娘】“非是我呀”。“我”字是上海话;二是古音。例如【凤还巢】“人生不知顾脸面”“脸”字,就读成“碱” 字的音。【文昭关】“朝臣待漏五更寒”“更”字读成“今”字音。
“上口字”如果是落在唱句的句脚(最后的一个字)就必须上口,为的是才能合辙押韵。例如:【徐策跑城】“湛湛青天不可欺,是非善恶人尽知,只是来早与来迟”、【武家坡】“洞宾曾把牡丹戏,我把大嫂的书信失”。其中知、迟、失三字皆是上口字,必须上口,否则翘辙。如果本属上口字,该字是夹在唱句的中间,例如:【空城计】“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 、【打渔杀家】“昨夜晚吃酒醉” 、【武家坡】薛平贵唱“军营中失落了一骑马” 。“知” 、“吃” 、“失”三个字本是“上口字”,在这儿没有上口而唱京音,这不算错。“上口字”的运用,有一定的机动性,碰到有的字在吃不准是不是“上口字”的情况下,就暂唱京音,考证后再说。但不可把在北京音中是同音的字,以次类推唱成上口字,如:知——之、出——触、书——梳、住—-助,之、触、梳、助四个字不是“上口字”,不可以上口的。“上口字”的运用,一来彰显剧种的特征,一个剧种一种语言;二来也是演员基本功的组成部分。“上口字”的确认,以韵书为圭臬。李克勤。2021、1、17、
7. 【京剧的语言】之七
前几天我跟各位戏友说了,组成韵白的三个要素:“中州韵”、“湖广音”、“上口字”
今天说<十三辙>。写诗,讲究平仄押韵,京剧的唱词、引子、上场诗等也同样,称为“合辙”。京剧唱词,原板每一句一般七个字,慢板毎一句一般十个字。这每一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是押韵的,即合辙,同一个辙口。(极少数不,例如:【贵妃醉酒】就是不规则的长短句,最后一个字也不合辙)。例如:“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个唱段,一共八句,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县、前、惨、言、转、传、断、还,这八个字的字头各不同,但是八个字的字尾是同属一个辙,都是an,我们把字尾的韵母属于an的,取�名字就叫“言前辙”,因为“言前”二字的字尾(韵母)都是an。(其他还有十二个辙口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京剧唱词所用的字,一共有13个辙,(没有第十四个的)这就是所谓的<十三辙>。只有懂得了这13个辙口,才能做到每个字的正确归韵、收音,否则称为吐字不准,或称“飘音”。明天我列个十三辙的表格给大家,明天见!李克勤。2021、1、18、
【附】
宇宙之心:@李克勤 老师:请教您一个问题,最近网上热议关于张派状元媒中自那日的’日’的发音。有rui,ri,li等发音,薛亚萍老发rui音,很多网友都不认同,请问李老师,这个日字怎么发音比较规范?
李克勤:@宇宙之心 老师,我们是老朋友啦,谢谢您的问题。这个“日”字啊,是一个上口字,念唱ri,属“衣齐辙”。我说,原则上:“上口字”能用的地方尽量的用,因为它是京剧“韵白”中三个要素之一,(另外两个是“中州韵”“湖广音”)“上口字”是剧种的语言特点。全国三百多个剧种,他们的具分依据之一就是唱念的语言。但是“上口字”的运用又是灵活的,这要看上下文字的结构来灵活运用。在这个【状元媒】里边儿呢,“自那日”这个“日”字要唱上口,ri,萍亚萍唱的是ri,(不是你写的rui)她是对的。如果不上口呢,不算错,但应该说这不考究。原则:应该上口的字还是尽量的上口。我想想,我想几出戏,举几个例子:【二堂舍子】“昔日里有一个孤竹君”、【问樵.闹府】“往日里饮酒酒不醉】、【霸王别姬】“平日里忠言语不肯纳听”、【辕门斩子】“昨日里斩八将头挂帐外”、【击鼓骂曹】“明日里进帐把贼骂”、【洪洋洞】“为此事终日里忧成疾病”,这六个“日”字后边都有一个“里”字。ri和li这两个字的韵母都是i,归音都归i,唱的时候两个字好像是一个字,在这种情况下,“日”字我们就不上口,仍唱京音。再例:小生的【小宴】“那一日……”、【珠帘寨】“昔日有个三大贤……”、孙尚香唱“昔日梁鸿……”等等,同理,这个“日”字我们就不上口。老朋友,我这样理解你看合适不?多联系。李克勤。2021、1、18、
@怡然似梦71.9 老师好!刚才聆听了您的“二六”。您的嗓音又宽且亮,吐字清晰且规范,尖团分明。行腔平稳、圆润,不暴不瘟。“驾坐在金銮”的“金”字唱的顿挫有致。“孝节两双全”的“双”、“听根源”的“根”、“来来来”等字的腔唱的有收有放,平添了委婉柔美、俏丽多姿的润腔效果。“我上金殿”“殿”字的气息再充沛一点,把气息提溜上来。听你的演唱声声入耳。李克勤。2021、1、18、
@龍腾凌霄(77--02--01) 老师上午好!听了您的【马杜岑】。这两句散板呢,要唱出戎马一生老将的威严和气魄,以及忧虑、悲凉的情绪。“皇恩浩”这段要唱的凝练,把伴驾的心情沉重感表达出来。“数万儿郎边关镇”“镇”唱成像“陈”字音,以加重音感的厚度。“谢过了”“了”的尾音“熬”音加重一些。“老臣我年迈如霜降”“迈”字的拖腔你唱的板槽工稳,“霜”字要加颤音润腔。“娘娘待老臣恩重如山”“山”加擞音润腔。“享”字不是尖字,就唱京音。是否降半个调门,以加重声音的厚度?李克勤。2021、1、18、
8. 【京剧的语言】之八
京剧唱词〖十三辙〗,唱段举例:
1、<言前辙>,归韵an。【起解】“苏三离了洪洞县”,共八句唱词,每句最后的一个字是:县、前、惨、言、转、传、断、还。这八个字的字尾,归韵都是an,取个名称叫<言前辙>;
2、<人臣辙>,归韵en。《穆桂英挂帅》西皮散板、快板“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一共15句唱词,每句最后一字是:奋、征、陣、心、震、云、凛、裙、尽、人、论、兵、整、军,字尾都归韵en,称<人臣辙>;
3、<中东辙>,归韵eng。【洪羊洞】原版“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一共四句,最后的空、东、重、胧四个字,归韵eng,称为<中东辙>;
4、<江阳辙>,归韵ang。【坐寨盗马】“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一共13句唱词,最后的一个字:上、肠、仰、良、量、强、膀、防、场、往,这十个字的归韵都是ang,称为<江阳辙>;
5、<由求辙>,归韵ou,【甘露寺】“劝千岁杀字休出口”,共26句,最后一个字:口、头、后、流、侯、愁、丑、有、喉、斗、吼、州、谋、休、收、俦,这16个的归韵都是ou,称为<由求辙>;
6、<摇条辙>,归韵ao。【春秋亭】二六“春秋亭外风雨暴”,共七句,每句最后一个字:暴、寥、轿、桥、笑、抛、了,这七个字归韵都是ao,称为<搖条辙>;
7、<姑苏辙>归韵u。【击鼓骂曹】快板,“贼那里道我舌辩徒”四句唱词,徒、苏、钩 三字归韵u,称<姑苏辙>;
8、<梭波辙>,归韵0或e。【霸王别姬】“劝君王饮酒听虞歌”,一共六句,最后一个字:歌、娑、我、那、坐、何,字尾归韵都是o,称<梭波辙>;
9、<揑斜辙>,归韵e。张君秋唱【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月、咽、铁、越、雪、血,这七个字归e,称<揑斜辙>;
10、<发花辙>,归韵a。【秦琼卖马】“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八句:马、麻、大、咱、下、它、罢、家,这八个字归韵都是a,称为<发花辙>;
11、<怀来辙>,归韵ai【红娘】“小姐呀小姐你多风彩”,12句,彩、才、买、来、债、怀、赖、开、黛、柴、害、谐,字尾归韵ai,称<怀来辙>;
12、<衣齐辙>,归韵yi或v,《望江亭》二六“只见他一封书信握手里”共10句,里、低、寄、急、起、妻、计、疑、礼、息,归韵都是yi,称为<衣齐辙>;
13、<灰堆辙>,归韵ei。【逍遥津】“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21句,泪、悲、对、隨、辈、杯、碎、非、婢、推、罪、堆、鬼、威、配、归、队、雷,这18个字归韵都是ei,称为<灰堆辙>。
所谓十三辙,就是13个韵母,十三个韵脚,或称十三个辙口,就这么简单。当然,如果有普通话的基础,懂得汉语拼音,那学起来就方便多了。请戏友们找出我选择的唱段,听演员的演唱是怎么收韵的,对照我写的文字,以加深理解。谢谢大家!。李克勤。2020.12、6、
9. 【京剧的语言】之九
票房的朋友有一天对我说:“某人唱的什么呀,五音都不全” 。这位朋友是说,“刀来咪”音调不准,不靠弦,或高或低,老跑调。
京剧的演唱,略低于调门的,称为荒腔、黄腔、黄调、或凉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的,称为冒调。反正整个唱不搭调、音不准。京剧里所谓的“五音不全”实际上是指汉字的发音,五音就是:喉、舌、牙、齿、唇。
下面举例:
1、《喉音》(又称舌根音)。如:宫、烘、翁等字;
2、《舌音》(翘舌音)。如:张、昌、伤、让等字;
3、《牙音》(又称颚音)。如:角、江、香等字;
4、《齿音》。如: 宗、聪、松等字;
5、《唇音》。如: 羽、边、片、面等字。
能准确掌握五音的演员称为五音齐全,不能准确掌握五音的演员称为五音不全,这是能否准确发音吐字的关键之一。明儿个再说一下字的<头、腹、尾>。李克勤。2021、1、20
10. 【京剧的语言】之十
字的头腹尾。唱戏中,字音一经拖长,就分出了头、腹、尾三音。例如:【坐寨】窦尔墩唱“黄三太老匹夫自夸自量”“量”字,注音是Liang,第一个唱法:“Li…………ang”,“Li”如“里”字音吐出之后,字头时值占的过長,字的腹和尾ang出得晚了,这就把字头给咬死了。第二个唱法:“L…i…ang……唔…”,这样就把字的头、腹、尾的距离摆得均匀了,听起来字音有头有尾了。在唱或者念的时候,必须依着节奏的缓急,把字的头、腹、尾三音之间的距离(尺度)分配的合适才能恰到好处。韵味也就在其中。再举个例子:程腔【窦娥冤】反二黄“没来由遭刑宪受此大难”“由”字字头“衣”音拖腔占四拍的时值,字尾“乌”音只占一拍时值,字尾似乎没有了,或者太轻了。梅先生字就咬得灵活、清真,他唱每一个字都是出口就由字头转到字腹,听来自然,接近生活化。有一个观点说梅派似乎就是要“吐字不清”,(可能是为了口型的美)晚年比早年含蓄得多,并非含糊,听不清是耳音缺乏训练,对听觉艺术不敏感,还不能分辨细微的变化。可见不同的艺术家各有不同的吐字风格。全国有348个地方剧种,他们用各自的地方方言唱念。京剧不是哪个地方的地方戏,京剧的语言,不隶属任何方言音系,或古音系统,京剧的语言是自成系统的汉语语音分支,是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努力才得以形成的。
【京剧的语言】学习心得今天跟大家分享到这儿,跟各位老师说再见!我在上海的讲座录像,可在优酷网上搜索【李克勤老师在山屿海京剧讲座】。李克勤。20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