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堆】郑玉虎 | 我对欲界天的理解

感谢.Ost 为本刊提供专属插图 / 版权所有请勿引用

《论语·述而》

【原文】子不语:怪、力、乱、神。

【释义】孔子不谈论怪异、神力、乱象和鬼神。

【疑问】既然有神力,干嘛不借用?

《论语·先进》

【原文】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释义】子路问奉事鬼神的方法。孔子说:“不能奉事人,岂能奉事鬼?” “请教死后的事?”孔子说:“没能知生,哪能知死?”

【疑问】不事鬼、没来生,岂不是显得境界有点低?

说完色界、无色界,最后又回头来说欲界。把欲界放在最后,因为其实这个才有现实意义。色界、无色界,跟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欲界才直接相关,而且直接就是现状。心理成长这个东西,诗和田野是有的,在远方;现状很苟且,总比自己能想到的最差,要差得多。

《我对色界天的理解》有提到:“我成长的第一个阶段,是在处理情结:青春期一些不愉快的事、童年命运、身体疾病。化解了一些消极的情绪:愤怒、悲哀、忧愁。想来那个阶段,吃东西口味也比现在重。我怀疑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类似佛家所说的欲界。”经验中不止我,我所碰到的所有新学员,第一阶段都是这类型的功课。

作为人:应该有基本的自尊,不能只是一些动物性的情绪和生理需要,要活得有尊严;要知道自己的潜能和喜好,正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充实并且快乐;知道自己要什么,始终都在为自己的生命选择和承担,有苦有乐,思路清晰;知性、懂理,不完全受控于物欲;懂审美,有真知、真爱,向善,有信仰和道德底线。我认为这是最低的一个基本标准,然而我们大多数实际都没到这个标准。

多数人不愁吃不愁穿,觉得过的也还可以,家庭事业都稳定,反正努不努力也就那样了,既不快乐也不痛苦,没什么大的烦恼。过一天是一天,上班就好好上班,退休呢就钓钓鱼什么的,该吃吃该喝喝,反正人活着嘛,不就那么回事儿。老了呢,养老也是有安排的,不用愁。总体上说挺满足。我认为这种活法其实挺像动物的活法,象征上说,这其实是动物心态的象征。动物可不就这样,吃饱喝足没什么追求,缺乏上进心,并不痛苦,就这么活,后来就死(或者被宰杀)了。

更多的人,很焦虑,莫名地焦虑。没钱的焦虑,生存焦虑;有钱的也焦虑,还是生存焦虑。虽然占有的很多,但是似乎并不满足,睡觉不是很踏实。有些人不缺钱,缺爱。因为缺爱又衍生出来一大堆的消极情绪:悲哀、愤怒、仇恨、嫉妒、抱怨、伤心、难过……整个一生都在找寻缺失的爱,努力弥补,找的很辛苦。有些人不缺爱,缺安全感。有的人不缺这些,但是性不满足。有的人权力欲不满足。有的人好名,一生为名声所累,也不满足。偏偏这些人身上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缺的东西即使得到了,自己也享受不到,因为不懂得怎么享受。我认为这种心理很像饿鬼心理,始终都是饿的,吃不饱,即使有了吃的,也吃不到。传说饿鬼得到食物也难以下咽,因为食道里有火焰。这很像一个缺爱的人,有一天发现爱其实就在身边,他却不会满足,享受不到,因为他被愤怒裹挟,有的只是嗔恨。

有些人看起来有上进心,实际只是在攀比。进步不是动力,攀比才是。经常遭受嫉妒心的折磨。见不得别人好,总想赶超。实在赶超不了呢,能把对方拉下水也行。并不是自己能得什么好,自己得不得好也不重要,只要别让人好就行。我认为这很像阿修罗心理,传说阿修罗就是嫉妒心强,易怒好斗。

最悲惨的是重性疾病患者,严重的躯体疾病,严重的神经症,严重的人格障碍,精神分裂,他们精神上很痛苦,度日如年。活着是一种忍受,每分钟都在煎熬。关键是没有尽头,也没有盼头。只要是有尽头的,都还好,痛苦再大无非多忍忍,过了就好了。不会有尽头的话就很崩溃。有时候会感觉到活着真的不如死了算了。可悲的是自己心里清楚:死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不过是暂时的逃避。痛归痛,难归难,活还是得活着。我认为这种心态很像地狱,时刻伴随痛苦的煎熬。

还有一种人很特殊,生来幸福,一路幸运,智力才气什么的都不缺,钱也有,事业很成功,婚姻很美满,身体挺好的,死的时候没什么病痛。什么好吃好玩的都经历过,或者甚至可以说,每天都在吃好吃的,每天都在玩好玩的。就这样过完一生。一帆风顺。听起来很好,让人艳羡。其实他们的幸福指数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他们自己并不快乐。他们的心理很有趣,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快乐。之所以不知道什么叫快乐,因为他们只经验过快乐。好比一个人生下来就吃蜂蜜,一直吃蜂蜜,后来就死了,他其实并没有真的感受过蜂蜜的甜,他的心不知道这种感觉叫做甜。我认为这种心态很像天人,活得很好,但是他们自己没怎么感受到好。而且其实这样的人,很难有精神上的提升。30年前是这样,30年后还是这样,50年后也还是这样,死的时候也还是这样。我猜想如果有来生,他们其实还是这样。

这几种心态,佛家有对应的概念。《长阿含经》:“佛告比丘。欲界众生有十二种。何等为十二。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人。五者阿须伦。六者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畜生就是我说的动物。阿须伦就是我说的阿修罗。天人比较特殊,这里是七个更具体的概念。我上边所说的,也只是天人心态的其中一种表现(更像这里七种中的兜率天、化自在天),还有另外几种暂不一一罗列。

上边说的是极端,整个人都是一种心态,动物心态就整个人都是动物心态。我们大多数人没那么极端,每一个人都同时兼具有《长阿含经》里的这12种心态,只不过其中一种更占主导。一个很动物心态的人,有时候多少会感受到一点天人的快乐。一个心态很天人的人,有时候也会感受到地狱般的痛苦,有时候会感受到饿鬼的不满足,有时候会有阿修罗式的嫉妒,都会有,每种心态都会有。

每种心态都有,缺点是复杂,整体生命能量级别偏低;但反过来也是优点,就是哪种都懂,仔细用心的话,哪种心态都可以在自己身上就弄懂。我并非患者,我却可以懂分裂后的幻觉,那是地狱般的痛苦;我不需要进咨询室,但我懂神经症患者生命能量的那种固执,鬼一样的固执,难以转念;我不是动物,但我懂动物的惰性;我不是阿修罗,但我懂阿修罗的嫉妒和仇恨;我不是天人,但我懂天人的快乐。不是只有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身上经验到所有这些种类的心态,每个人都可以懂。

如此种种,经验过后我生出一个感慨:佛家把这些心态全部划归欲界,真是高明。金文欲,可能是在山谷旁边加了一个欠,表示沟壑难填;也有可能是山谷旁边加了人和口,表示往山谷里吃东西。欲的特点就是不智慧,它是一种心理动力,就只是动力,没有自我意识。因为只是动力,所以它的特点就是让人迷,不清醒。欲望让人不智慧。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很明显受欲望控制,可是为什么天人也划归欲界?其实真的要划归欲界才合理,因为它受控于快乐。快乐依然是动力,它只是能量,并不智慧。受控于快乐依然是受控于欲望。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心理问题的根源,我目前觉得最恰当的表述是:欲令智昏。所有情结,所有心理问题,本质上都是源于欲望的不清醒。爱、性、饮食、自尊、地位、财富、名誉,等等,这些欲望的不满足导致了心理问题。之所以不满足,不一定是没有,是没有恰当满足。之所以不能恰当满足,就是受控于欲望,不能智慧地满足。在这背后,有一个更根本的欲,是我欲,有一个我存在,自我保护、延续存在的这么一种欲望,这种欲望使得人生来就是迷惑的,生来就不清醒,生来就无意识地制造痛苦,并且活在痛苦中。这大概是基督家所说的原罪,也是佛家所说的无明。如果一个人生来就对我欲是彻底清醒的,他就有办法避开无知的错误。可惜我们都不具备这种清醒的能力。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所有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我目前所能找到的是:智令欲醒。很有趣,所有心理问题,问题本身携带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隐藏在症状最核心的地方,就是欲望生起的地方。欲望生起,迷失开始的地方,正好就是可以实现超越的地方,唯有智慧,能实现对欲望的超越。生活不幸福,因为缺爱;缺爱不幸福,因为缺爱难受;缺爱难受,因为我还知道爱的美好,因为我还有爱。有爱的我之所以出了缺爱的问题,因为我不面对缺爱的痛苦,不面对缺爱的痛苦使得我的心远离缺爱,同时也远离了真爱,错过了找到真爱的机会。之所以不面对,选择逃避,就是因为我的心怕痛,怕痛是它的本性。懂它的本性,就会懂得如何超越。清醒地面对就会化解疼痛祛除心病,并且准确细致地看清问题产生和演化生出新问题的每一步。看清问题的生成,就会知道对治的办法。找到对治的办法,就从反面知道了养生保健的办法。祛除心病之后,缺爱背后的真爱会自然浮现。有真爱,懂智慧地爱,爱就不会带来新的痛苦。我欲之所以迷失,因为我在努力延续,而我却不知道自己在努力延续。回到欲望的努力本身,就会看清楚正在做的努力。看清正在做的努力,就会清楚它是多么地不想要接受无常。从它的努力中看清无常的真相,带着全然的理解和包容在努力,欲望本身就不再是苦,也不再盲目。这个时刻自我就是超越痛苦的,超越无明的。佛家对此有一个非常准确的表述:“烦恼即菩提”。

实现对欲的超越,心会变得清醒,有了智慧,这个心态就是所谓“色界”的象征,是快乐、主动、自我实现的,不会迷失。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的第一二阶段,只能对应欲界,它都是在对欲做功课,对自我做全面的了解。第三阶段才实现了对我欲的超越。

第一阶段,也会出现快乐,而且可以让人很快乐;也会出现智慧,非常理性非常高深的智慧,但这不是真智慧,不是真快乐。比如原型(原型心理大致对应天人心理),某些原型出现的时候,人会变得很快乐,很智慧,很有创造力,很聪明,很理性。但我们在成长中都一概拒绝使用,原因:原型本身也是一种欲,不得解脱(快乐的原型同样受困于快乐);原型力量很大,相对于人的力量而言,如同神力,用上了感觉虽好,却失掉自我。借到的神力并不是自力,只能算是欲,只能激发新的欲,沟壑难填。只有不借这些乱人耳目的力,坚持自我的成长,才有可能进入第三阶段,找到真正的快乐,获得真正的智慧。

一个真正走在自我成长路上的人,他不会对怪力乱神感兴趣,不会去关心来生,不会去管死后的生活。因为死不在未来,就在当下。全力以赴的生,本身就是死。潜意识是没有时间的。3天前的一个事,我忘得一干二净,2小时前突然想起来的时候,恍如隔世,比30年前的记忆还久远,但却对我意义重大,重大程度超过眼前所有的事情,超过30年生命经历中的任何事,那么3天前的这个记忆,对我来说,何尝不是前世?原以为爱一个人,是一生一世,我们都说好了“一辈子”,结果我们全情投入,3年就真的完成了,那么对潜意识而言,这3年何尝不是完成了一世?我有个小小的心愿,要一个随手涂鸦的本子,涂上萤火虫般星星点点的灵感。10年前这么想,10年后还想,50年后也只是想想,死后也没有完成,那么对这个心愿而言,60年人生我可曾真的活过?小明的爸爸已经去世,给小明做咨询的时候,我无意中想起来小明爸爸未了的一个心愿,经小明证实之后,小明主动去把这个心愿实现了。困扰小明已久的情绪问题因此而解决。那么对于小明的情绪(或者小明爸爸的心愿)而言,我有没有过参与?我的存在是否仅限于我个人的空间?欲界所谓的六道,说的是死后的事么?真要死后才能去选么?

成长路上碰到一些人,喜欢谈前世今生,喜欢谈天上人间高境界,喜欢谈神力,深奥的什么N元次,玄乎的**修,我的经验,恰好不是因为成长做的好,刚好相反,是因为成长做的太差,或者活得太不好。

真智慧不神秘。活得好的人不需要境界。活在来生的人,此刻活不好。


^关注有心温度的【柿子味道】

有一种柿子树,不是种来卖钱的

而是专门等着鸟儿冬天里没有吃的时候

飞来吃它的柿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