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植物园聚居4550多个物种
南京中山植物园聚居4550多个物种
本网讯 今天是南京中山植物园81周年的园庆日,今年为生物多样性年,作为我国最早的国立植物园,中山植物园也是江苏最重要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建园81年来,植物园一共收集了4550多个物种。据悉,在“十二五”期间,植物园的目标是收集10000个物种。
中山植物园要做“活植物基因库”
南京中山植物园一开始是一个收集植物、栽培活标本的地方,之后有了游览功能,目前植物园内馆藏标本有70多万份,活植物种质的保护上也硕果累累,所以被大家称为“活植物基因库”。据悉,植物园目前藏有4550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物种,“十二五”期间,收藏的物种将达到7000种,终极的目标是能收集10000种,将成为保存万种的“活植物基因库”。
19世纪90年代的标本已成“园宝”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对于我们来说无非是些美景,欣赏之后,便不再琢磨。而兼有科研性质的植物园里头,最珍贵的就是各种风干了的或者浸泡在药水里的标本了。中山植物园里的标本馆内藏有70万个植物标本,在中国的植物园中排名也很靠前,园内的标本达百万以上的有北京植物所、华南植物所、昆明植物所,南京植物园紧随其后。据南京市中山植物园的博导夏冰介绍,园内最古老、最珍贵的标本来自19世纪90年代上半叶,是当时传道士、探险家们遗留在南京的模式标本。模式标本是指作为规定的典型标本,人们来分辨植物就是依照模式标本,而全国最早的模式标本就在南京中山植物园。
自然界物种消失速度几乎每小时一种
目前,世界的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减少或丧失,随着世界人口的爆炸、经济的发展、物种灭绝的速度还将加快,预计到2015年,世界上将有60万到240万种生命灭绝。为了对植物进行保护,主要开展迁地以及就地保护。
夏冰介绍,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命生境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但毁灭起来却相当快。据生态学家估计,在过去的50年里,每年大概有1.5万—5万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掉,生物物种的消失速度几乎是每小时一种,而且消失的一个物种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
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物种红皮书》中,银杏、宝华玉兰、银鹊树、伯乐树、秤锤树等物种都被列入濒危。为了对这些濒危植物进行保存,植物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国内首家濒危植物数据库,对每一个濒危物种的生存习性、产地、周边气候等跟踪建档,目前已收集濒危物种3000种,81种国家级濒危珍稀植物因此得到挽救。原本在1992年的红皮书中提到的银杏,由于通过迁地保护以及就地保护,目前全国各地都有银杏树,最新出版的植物红皮书里,银杏已不在濒危之列。
除了银杏,宝华玉兰一度鲜有,植物园的科研人员从宝华山引来不少宝华玉兰,经过几年培育之后,再将宝华玉兰的小树苗送回宝华山,夏冰介绍,目前应该不少于一两百棵。
植物园今年要查“家底”
今年是生物多样性年,中国科学院对下属的植物园布置了“清查家底”的任务,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的物种情况。“这次的清查和以往的不一样,不能光报植物名字上去,专家还会来实地寻找拍照,来证明植物园的确有这种植物。”夏冰介绍,今年4月份开始,华南植物园开始牵头15个较大的植物园,先开始物种调查,这一步被称为“目录清查”,“有些已经消失的物种要从以往的记录中删除,而新诞生的物种也要重新记录,清查过后得出的记录将是植物园最新最全的植物目录,这也是一个摸‘家底’的活动。”
新闻链接
《中国植物志》英文版2012年完成
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南京中山植物园就参与《中国植物志》的编纂工作,并负责重要的禾本科、薯蓣科、伞形科、十字花科等编纂,这部包括了3.1万种中国全部高等植物的著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同时南京中山植物园禾本科研究也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中国植物志》英文版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修订,已出版16卷,余下的9卷大约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