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穴
幽门穴(yōu mén xue)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陰腎經别名:上门穴,上关穴,幽关穴。幽即幽深,門即門戶,胃之下口稱幽門,此穴近幽門,故名幽門。幽,有關閉之義。幽深,隱蔽,陰而隱也。又指地氣,地下厚土之所治也。門,為通行之門戶。前穴為通谷,本穴曰幽門,即如腎經之氣臨于幽谷之門也。幽,指穴處猶如胃氣之門戶及足少陰經氣深藏與出入之處也。足少陰之氣,行至本穴以后,即出腹部之陰,而達于胸廓之陽也。此后諸穴均在膈上。本穴與巨闕平,亦內應橫膈也。足少陰之氣由腹入胸,本穴為其一大關鍵,為走出幽隱之初步,故云“幽門”,一名“上門”。曰“上門”者,為氣向上通,脫離腹腔之門也。系腎經與沖脈之會穴,有調理腸胃之功。上门穴。上,上行也。门,出入的门户也。上门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上行。理同幽门名解。上关穴名意与上门同,关指穴内滞重的水湿被关卡于下,只有轻质之气循经上行。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位置】
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
【功能主治】
腹痛,呕吐,善哕,消化不良,泄泻,痢疾。
【穴位配伍】
配玉堂治烦心呕吐;
配中脘、建里治胃痛、噎嗝、呕吐;
配天枢治腹胀、肠鸣、泄泻。
配內關、梁丘,有理氣和胃,調腸止痛的作用,主治胃痛,呃逆,腹痛。
配支溝、陽陵泉,有疏肝清熱,理氣活血的作用,主治脅痛,肋間神經痛。
配上脘、中脘、梁丘、足三里,治胃脘痛。
配足三里、中脘、三陰交,治咳血。
【穴位治法】
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
【附注】
冲脉、足少阴会穴。
《針灸甲乙經》:沖脈、足少陰之會。
《循經考穴編》:婦人乳汁不通,乳癰,乳癤。
《類經圖翼》:引神農經云:心下痞脹,飲食不化,積聚疼痛。
《外臺秘要》:善噦,支滿,不能食,數咳,善忘,泄有膿血,嘔沫吐涎,少腹堅。
《針灸大成》:主小腹脹滿,嘔吐涎沫,喜唾,心下滿悶,胸中引痛,滿不嗜食。
你身边的健康顾问。公众号联系人:赵先生,手机号:18568446039,微信号:
HNayzds,抖音号:ay6392,地址:河南省安阳市吉祥春天12号楼5单元1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