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红尘感悟(八):见路不走,辩证处理,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
作者:五乐先生
本文是五乐先生日常读书的摘录,记述了五乐先生对一部小说的理解,也是一种读书的方法,将通过几篇文章,展示小说背后的逻辑和人生该如何活的一种思路。这只代表五乐先生自己的观点,出离立场必定有很多不足,还请见谅!
——五乐先生
前面,我们通过七篇文章,总体概括了《天幕红尘》小说的大体故事,并摘取小说中我认为非常精彩的六个逻辑做解释。从我的感受来说,这部小说很有价值一读:
当故事看,有意思;当方法看,有效;当创新思路看,正确;当人生道理看,精辟;
这部小说故事简单,设计也不独特。只是它的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从哲学和政治两个层面,将事情串联起来,对我们提升思想层次和确定做事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要把这帮助深化一下,则必须从作者的其他小说说起。纵观豆豆的三本小说《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从某种角度说,可以看作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三本小说的时间顺序不同,也是作者及其背后的人成长的过程。
《背叛》中没有透露过多的哲学和政治色彩,纯属宋一坤这个人聪明的产物,他一直试图设计赚钱的套路。所以这部小说,基本可定义为一个人初期阶段不断追求各种欲望的过程,是没有脱离低级趣味、和使用不正确手段的过程,是野蛮生长的过程。
《遥远的救世主》则明显的是通过一段时间奋斗,至少是有了可以财富自由的金钱后,开始反思人生,反思过错的时候。整部小说着重在佛学层面探讨自我救赎和解脱之道,以及对人的社会属性的研究。其实这时的主人公还未解脱,还在不断探索。就如同丁元英对芮小丹所说:一直参没参透,没想到你一句话就说明白。这就是在野蛮生长之后,一个人开始寻求升华,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不同境界,所限制的不同眼界,乃至人性中依赖心理对人生的影响。
到了《天幕红尘》中的叶子农,则可明显看出他虽然邋邋遢遢,基本可断定他已经脱离低级趣味,已经找到个人解脱,不注重外在了(当然邋遢并不是对的,只是叶子农自己个人情况而已)。小说里面没有一处描述叶子农有多么痛苦,甚至我感觉他已没有了痛苦,遇到事情很冷静——就是去找方法,几乎不带任何情绪色彩。他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佛学的结合,找到了一条自己解脱之路。已摆脱生死的束缚,在中枪那一刻所说的话就是证据:
只有叶子农感觉到了,他看了看前方,马路对面是一座大楼,密密麻麻很多窗户。他又低头看了下胸前的血,说了句:“还真他妈抬举我。”身体就支撑不住了。
这句话,在中枪时说出来,似乎思路还很清晰,就代表了他其实对生死看得没那么重。换做普通人,或许已经几万只**马跑过了。
从宋一坤到丁元英是一次升华,从丁元英到叶子农也是一次升华。
整部小说仍然是以如何寻求解脱为主要思想。人都是要不断的追求,并在不断的获取之后,确定是否已解脱。这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在求,只是境界不同,所求也就不同。对于叶子农来说,钱、名誉、地位他都已不在乎,反而自由是他当下的需求。这是每一个生命都在寻求的东西,也是一个终极需求。
而文中其他的人,没有一个是例外的。他们都在自己的境界范围内不断地寻求解脱。布兰迪聪明但没有摆脱物欲,九哥有基础但是需要寻求家族的兴盛,戴梦岩需要寻求另一种升格才不惜一切代价与叶子农在一起,方迪则与叶子农十分接近,他们应属于一个层次,只是方迪还比较年轻,经历不够。
可见,人生无处不是在寻求,依境界不同,追求之物也不同。
要寻求自由或者解脱,就需要有一条路,“见路不走”这条路,就成为了全书所有人走向解脱需要走的路。
这条路是什么?
是不走别人的路,也不是只走自己的路,更不是比较完毕后,觉得别人的路适合还是不走,而是在走任何一条路之前,将自己这个变量带入所有的条件,然后证明哪条路可以走。我用一个公式来代替:
自由之路=(自身条件+外界条件)*实践结果
如何找到这些条件?如何去实践?
就引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用矛盾、否定、因果、实践,去辩证地看待所有事物,寻求事物的本质,寻求所有果的因,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
至少本文给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佛学的结合理论是看似可行的,经过小说的各个故事也尝试证明这是可行。
对于我们这些凡人来说,有一个明确的思想做指导,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99%的事情都没有依赖于思想,而是依赖于主观的经验判断,这才是我们处于迷茫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