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精英入展40余次,4次荣获最高奖:独家揭秘5种临摹法,迈过行书创作门槛

谈到临摹,               

许多人一般都认为是初学者才必须做的功课,

其实这是个先入为主的误解。

...

不妨将书法比作“游戏”,临摹的目的就是从中找到游戏规则,达到在规则内更自由、更逍遥地“游戏”状态...

若是没了这些规则,“游戏”便也就不存在了!

说实话,学书也就这一个主题,创作都是依附于它。

这个时候就会有不少书家直呼:书法人真是可怜啊!为了这一个主题付出大把青春和汗水,还不一定能弄明白!

于是,今天想和你们聊聊三个关于临摹的有趣话题。

一是为什么要临摹?

其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第一,学成规矩,具备基本功;第二,借续资源,形成风貌;第三,旁参化用,表现自我。

二是要临摹到几分像?

答案是要看你现在处于什么阶段什么层次,和你的目标是什么?

无论说临摹哪一家书风,哪一种碑帖,哪一种书体,其规律过程都是:不像——像——不像中又像。

初期当然以越像越好,因为要夯实基本功。

慢慢地可以有些疏离,到最后你像李可染先生说的一样“打进打出”,还要模糊、放弃那些范本。

“打进打出”的过程犹如获得一本绝世武功秘籍,或是走火入魔,“醉”在书圣的《兰亭序》里,毫无方向;或是涅槃重生,穿越时空隧道,直接与魏晋名流、宋元雅士、明清灵人对话,习得无上心法,成就书法伟业。

再好的临摹都是为了进入第三阶段,表现自我。没有自我风格的书法家,是不存在的。

有思想的书法家是忍不住始终只停留在“模仿”阶段,比如王志安

有人说,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浅出时,不过黑字白纸一张;深入时,却可领略百态万象...

就像欣赏王志安老师的作品,能直接地感受到纸上弥漫的诗意,仿佛文人窗前的小景,让人眼前一亮。

(手机横过来,欣赏更直观)

导师介绍

王志安

王志安

1977年3月生,福建省泉州南安人,南安市第十三届政协常委,南安市第七批优秀人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国家艺术基金”2016书法创作人才,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北大方正“中华精品字库工程”赵孟頫行书字库审稿专家委员,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书法家,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人文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协“源流时代”参展作者。个人书法作品获奖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近四十次,其中最高奖四次。曾获得福建省第七、八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泉州市政府第七届刺桐文艺奖一等奖等。

本是名语文老师,却因兴趣“玩”起了书法入国展近四十次,最高奖四次,获得省、市荣誉奖项十多项。

那几年,王志安临摹了大量的碑帖。

他以为,好高骛远、心猿意马是最要不得的,在临摹阶段必须探寻最适合自己的路子,选好自己的主攻方向,尽量从根源去溯求。

王志安导师作品

这也是最后一个有趣的话题:选什么样的临摹对象和临摹的对象要多少的问题。

王志安有趣地将整个书法体系的书家比作树的根、干、枝、叶

他说:根与干的优点是博大的、共性的,以此为出发点可以开枝散叶、可以扦插可以嫁接,缺点是储备量要足、出效果缓慢;

而枝与叶的优点是凝练的、个性的,以此为出发点,能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凸显成效,但缺点也很明显,太个性的东西往往是不容置喙的,稍微的“加或减”都会失去自我。

王志安导师作品

古人说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在临摹上有了深厚的积淀,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当下,书法家们在坚持自己的风格的前提下还会同时大量临摹学习各种风格的作品,以弥补自我的不足。

比如林散之先生,他一生临习汉魏碑版、历代法帖无数,并且是至老不渝。

正是在此基础上,他才在自己的晚年写出了堪同历代草书大师相媲美的草书作品,那么,临摹对于创作的意义于此可见一斑。

事实证明,这是最为理性的和最为值得肯定的一种临摹态度。

很显然,王志安更倾向这种临摹态度。

经历了“第一次入国展”,他就开始以古为师,大量临摹和钻研各大书法家的经典碑帖,“二王”的清隽挺拔,赵孟頫的端庄秀美,董其昌的萧散淡雅,都深深滋养着他。

慢慢地,凭着自己的感觉先放弃了米芾,转而从苏轼、蔡襄、颜真卿、二王入手...

系统地进行了书法专业学习,再去临帖时,他已有了自己的见解,批判的吸收。

王志安导师作品

面对这些经过时间洗礼的古代经典法帖,王志安老师也常告诫学员:王羲之临摹自己的作品都不一定能写得一模一样,更何况咱们。在把握准确原帖的形态与神采的前提下,要正视临摹时出现的差异!

要想求形似须得反复推敲勤加练习,笔法、结构、行气越接近原帖越好,各个击破、取其精华,在专注某家某帖的同时又要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等到深入发掘并成熟于胸之时,可加入自己的个性理解和演绎,跳进去又要能出得来。

看一看学员镜头下的王志安老师如何“倾囊相授”:

这种写意的临摹也会比写实的临摹要自由一点,它是写实基础上的一种深入,因此会更加的关键,也是出于写实的临摹和创作之间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

书法创作和临摹始终是一辈子的事,而当代不善学的人会将临摹与创作孤立出来,下了多年的“苦功”也无法打开创作的“大门”。

古人大多数是一辈子都在临摹的,也是当代的我们必须要做的事。

临摹方法有很多种,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每一种临摹方法的作用都极其重要。

比如说:

实临法主要解决对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的精准学习能力;

指临法解决的是对于字法的熟记;
背临法解决的是学员对于碑帖一个包括笔法、墨法、字法、章法等整体性的记忆;
意临法解决的学员在遵循原帖风格的情况下在丰富笔法、字法、墨法及章法等元素,为创作做铺垫;
还有创作临习法、集字创作等...
本次王志安老师用八节课为大家推荐学习行书不同阶段的不同临摹方式,使大家学习行书的思路更加明确,对于临摹和创作的关系处理得当,防止在临创转换的过渡阶段走入误区,保证学员对临摹到创作的转换方法更加得心应手。

【王志安老师 行书的多种临摹方法与临创转换课程 】

原价351元

春节期间仅需5.7折!200.07元!

特惠仅在2月11日~2月17日

7天嗨翻春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