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

第六批国保--三、古建筑(共计513处)

本篇要目:

 序号 编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298 Ⅲ-1 承恩寺       明至清       北京市石景山区     
299  Ⅲ-2 地坛                明至清 北京市东城区
300  Ⅲ-3  德胜门箭楼 明至清 北京市西城区
301  Ⅲ-4  月坛  明至清 北京市西城区
302 Ⅲ-5  中南海  明至清 北京市西城区
303  Ⅲ-6   大觉寺 明至清   北京市海淀区 
304 Ⅲ-7  日坛  明至清  北京市朝阳区 
305  Ⅲ-8  静明园  北京市海淀区 
306 Ⅲ-9  健锐营演武厅  北京市海淀区 
307 Ⅲ-10  万寿寺     北京市海淀区

Ⅲ-1 .承恩寺


承恩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部,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司礼监太监温祥兴建,正德八年(1513年)竣工。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寺东为三界伏魔大帝庙,西为龙王庙。


承恩寺座北朝南,古树参天,格局完整。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东西配殿和倒座房。大殿两侧有配殿、厢房数十间。大雄宝殿旧存铜铸释迦牟尼大佛;天王殿左右各有倒转角房3间,转角处起阁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天王殿北为大雄宝殿,面阔5间,前廊后厦;大雄宝殿北有法堂5间;大雄宝殿与法堂之间,左右各有配殿3间、厢房7间;大墙院内四角各有一座石砌古碉楼。


大雄宝殿与法堂之间,左右各有配殿3间、厢房7间。天王殿存六铺壁画,东西墙四铺壁画各绘一腾龙;北墙绘两幅“放生图”。大墙院内四角各有一座石砌古碉楼,碉楼间有地道相通。寺东为三界伏魔大帝庙,前后两院,院内有殿宇十数间。


承恩寺有五绝:一为壁画,一为碉楼,一为钟鼓楼,一为人字柏,一为上马石。大雄宝殿、天王殿等殿堂均绘有精美彩画,除天王殿,其余不存。寺庙院内四周有石砌碉楼四座,楼高三层,碉楼下有地道连通各处。每座碉楼方方正正,边长十余米。层之间原有隔板,墙上筑有石窗,是由整块的石材凿成篦状的,起着射箭的箭眼作用。寺庙整体建筑成“回”字形,除了外面的大墙,自天王殿至法堂,四面均由殿堂房屋围住,成为内院。内院东南、西南院角是钟、鼓楼,与其它寺院独立建筑的钟鼓楼有别。法堂北是一块6000平方米面积平地,不栽花,不种树。


大墙院内四角各有一座石砌古碉楼。碉楼间有地道相通。


天王殿存六铺壁画,东西墙四铺壁画各绘一腾龙;北墙绘两幅“放生图”。


清朝重修碑。


2006年5月25日,承恩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Ⅲ-2.地坛


地坛,又称方泽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内,与天坛遥相对应,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一座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另配有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明嘉靖九年(1530年),地坛始建,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6月,建方泽坛祭拜二殿,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地坛神库的南殿及两井亭建成,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地坛方泽坛遵乾隆皇帝之旨谕进行改建,将黄琉璃砖坛面改换为艾青石坛面。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清帝溥仪为筹款救济日本灾民,而首次开放地坛 。民国十四年(1925年),地坛辟为“京兆公园”向巿民开放 ,并在皇祇室设“通俗图书馆”。民国十七年(1928年),京兆公园改称“市民公园”。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侵华日军修建西郊机场,将征地内居民迁移到地坛居住,地坛遂停止开放。1957年4月,市民公园恢复并改称“地坛公园”。1965年,地坛钟楼拆除。1981年,地坛方泽坛按清乾隆时形制恢复。1986年,地坛皇祇室被定为“地坛文物陈列室”。1990年,地坛牌楼根据清代乾隆时所建式样重新建设。1999年,地坛神马殿进行挑顶大修。2000年,地坛钟楼按原样重建。


方泽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神”之场所,因坛台周有方形泽渠,故称方泽坛。坛平面呈方形,以象征“天圆地方”之传说。中心坛台分上下两层,周有泽渠、外有坛壝两重,四面各有棂星门。下层坛台南半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山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十五尊,供祭祀时奉安五岳、五镇、五陵山之神位;北半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水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八座,供祭祀奉安四海、四渎之神位,外壝东北部为望灯杆,与其对称的西北部原有瘗坎一处。


牌楼也称牌坊,是地坛主门——西门的第一座建筑物。明清两代皇帝到地坛祭地首先经过牌楼,再进坛门,地坛牌楼与颐和园东门外牌楼一样高大雄伟。明代始建时称“泰折街”牌坊,清代雍正年间重建时改为“广厚街”牌坊,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两个牌楼都没有保存下来。后建的牌楼,是根据清代乾隆时所建式样于1990年重新建设的,新建的牌楼高13.5米,绿色的琉璃瓦面,彩画以本“天龙地凤”之说,绘以单凤图和牡丹图案,正面中心有“地坛”二字,背面核心有“广厚街”字样。


皇祇室,是地坛的主要建筑之一。明、清两代是供奉皇地祇神,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神位之所。


斋宫为皇帝祭地时斋宿之所。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各帝都曾在此斋宿。主体建筑坐西面东,由西、南、北三殿组成 。


神库,是由四座五开间的悬山式大殿和两座井亭组成。正殿叫“神库”,是存放迎送神位用的凤亭(抬“皇地祇”神位的轿子)、龙亭(抬配位、从位诸神位的轿子)和遇皇祇室修缮时,临时供奉各神位的地方。东配殿叫“祭器库”,是存放祭祀所用的器皿用具的库房。西配殿叫“神厨”,是制作祭祀供品食物的地方。南殿叫“乐器库”,是存放祭祀所用乐器和乐舞生服的地方。东、西井亭专为方泽坛内泽渠注水和为神厨供水。


宰牲亭,是古代皇家祭地前宰杀祭祀用的牲畜(犊、冢、羊、鹿)的场所。每逢祭祀前一天子时初刻,在此举行宰牲仪式。门内两侧原有井亭各一座。


神马殿,建筑为五开间悬山式绿琉璃顶。通面阔19.55米,每间面阔相同,进深7.5米。外有壝墙。


钟楼,为三开间歇山式绿琉璃顶的重檐正方形建筑,通面阔12米多,钟高2.58米,直径1.56米,重2324千克,铭文铸“大明嘉靖年月日制”八个字,钟声宏亮浑厚。


2006年5月25日,地坛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Ⅲ-3.德胜门箭楼


德胜门箭楼位于北京城北垣西侧,是北京内城九座城门之一。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此后,历代都对城门和箭楼进行维修。明军攻占元大都城,将原先城池的北城墙南移五里新筑北城墙,设德胜门和安定门。明正统四年建成德胜门城楼、瓮城、箭楼及闸楼等,用“以德取胜”之意,称“德胜门”。


德胜门箭楼同瓮城一起,构成明清时期保护北京城的军事堡垒,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此后,历代都对城门和箭楼进行维修。1951年国家拨款修缮。1980年再次进行全面修缮。1982年设立文保所,并对外开放。1992年复建瓮城内的真武庙。现真武庙展厅长年举办中国历代钱币展。


北京城墙大都已拆掉,惟保留了三座门楼:正阳门,东便门和德胜门。提起德胜门,北京有句老话: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此话不知是否属实,却道出了德胜门的来龙去脉。元朝末年,大将军徐达率领军队攻破了元朝的大都城(即北京),元顺帝急忙从大都城的北门健德门逃走了,元朝从此灭亡。徐达便把健德门改成德胜门,也叫得胜门,可能是纪念明军取得胜利之意。这是洪武元年(1368年)的事。到了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北京城时,就把大都城的城墙南移两公里,另外修了城门和瓮城,还叫德胜门。由此看德胜门的命名早于北京城52年。


北京城建成了,只有九个城门,各有各的用途。在封建王朝时代,皇帝专门喝玉泉山的泉水,给皇帝运水的水车,从西直门出入,给官廷运煤的煤车出入于阜成门。正阳门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车辇。朝阳门走粮车,东直门通柴车,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刑车,安定门出战车。出兵打仗得胜还朝,要进德胜门。据说,清朝时士兵们进德胜门时还要高唱"得胜歌"。听"老北京"说,这得胜歌就是八角鼓(单弦)的前身。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德胜门箭楼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Ⅲ-4 .月坛


月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西,月坛北街路南。月坛原名“夕月坛”,是北京五坛之一,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秋分日祭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宿神祇的地方。钟楼、天门、神库等古建筑均保存完好。月坛于1955年辟为月坛公园。


月坛原名夕月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末,祭祀夜明神的活动被废弃,月坛遂成为驻兵场所。日本侵华期间,月坛内外树木基本被砍光。1955年辟为公园时只有60亩地,当年又征购了月坛南侧一处私家果园60亩,并且修园路,安电灯,植树莳花种草,设厕所,建方亭,装路椅,周围群众免费入园。形成了一处区域性公园。


1969年在公园内建筑了电视铁塔。月坛的古建遭到严重损坏,两座天门和几处殿堂顶上的“兽吻”、“垂戗兽”被砸掉,铜锅、铁缸、大石屏被砸毁,明嘉靖九年(1530年)铸的大铜钟被送到冶炼厂,大部分坛墙被拆除用做私建房屋。所以坛南古建筑驻扎了警卫部队,使得古建得以保存,但皆已年久失修。


1978年后,月坛公园园内重修园路,始设上下水管网,开辟了月季园。地震期间被毁坏的绿地、树木得到恢复和补充。1980年油漆了具服殿,1982年整修了钟楼,重新安装了屋顶的蹲兽。1983年月坛公园扩建,将南侧原果园改建为新园,新建天香庭、爽心亭、揽月亭、霁月风光亭、夕月亭、嫦娥奔月等多处景点,并栽种名优石榴树20余个品种,近2000株。此外,在南北园之间长达146米的垣墙上,还建起了以咏月为主题的大型碑廊。碑廊石刻精选历代著名诗人咏月的诗词佳话,由当代书法家书写,河北曲阳石工镌刻制成。


月坛:月坛为一层,高1.50米,14米见方,面积196平方米。明朝嘉靖时坛面用白琉璃瓦,清乾隆年间坛面改砌以金砖。夕月坛东南西北四面建有石台阶,台阶均为六级。围绕夕月坛的璇墙为方形,方壝墙周长九十四丈七尺,高八尺,厚二尺二寸。方壝墙覆黑琉璃瓦,方形壝墙正东建有三门六柱的棂星门,壝墙西南北各建一座一门二柱的棂星门。棂星门门楣、门阈、门柱是汉白玉石制成,配以红色的棂星门。


2006年05月25日,月坛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Ⅲ-5.中南海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北京故宫西侧,鳌玉桥以南,面积约1500亩,其中水面700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身为西苑,在解放前中南海一直是历朝封建帝王的行宫和宴游的地方,主要景物有紫光阁、勤政殿、蕉园、水云榭、瀛台、丰泽园和静谷等。中南海始建于辽金时代,明清时期曾是封建统治者的皇家园林。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南海成为北洋政府的办公地点。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它作为公园对民众开放。


金朝时期,在今日中南海的北半部有太液池和大宁宫,太液秋波为形成于金朝的燕京八景之一。元朝修筑大都时,将太液池包入皇城之中,在其周围布置了三组宫殿,即大内、隆福宫和兴圣宫。元朝的太液池范围相当于今日的北海和中海。明代中南海和北海的建筑群最终定型始于明代。明成祖定都北京后,从1406年起营建新的皇宫,明朝宫城在元朝宫殿的位置基础上向南移动,因此皇城城墙也随之南移,为丰富皇城园林景观,开挖了南海,挖出的土方和开凿筒子河的土方堆成万岁山(即景山)。北海、中海、南海统称“太液池”,属于皇城西苑。北海与中海以金鳌玉蝀桥为界,中海与南海以蜈蚣桥为界。


清朝定都北京后,撤消皇城内诸内廷供奉衙署,将西苑大片土地改为民居,同时在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周围设置“内红墙”,御苑范围退缩至内红墙之内。相对政治象征的紫禁城,清帝更喜园居,顺治、康熙、乾隆诸帝均在中南海内兴建殿宇馆轩,作为避暑听政之所。同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及皇帝按礼制在十二月从颐和园移居紫禁城时,也多在中南海内居住,仅行礼时前往紫禁城。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曾将光绪帝囚禁于南海中的瀛台。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中南海成为俄军驻地,苑内文物陈设被掠一空,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占领北京后,居住于中南海仪鸾殿。溥仪即位后,曾在中海西岸集灵囿修建摄政王府。


1912年后清帝逊位,中南海被袁世凯占用,成为北洋政府总统府,袁世凯称帝时期,中南海曾改名“新华宫”,同时宝月楼拆外墙,更名为新华门。从此,新华门取代西苑门成了中南海的正门。此后中南海又先后被用作北洋政府的总统和总理办公地,以及张作霖的“帅府”。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中南海作为公园对民众开放。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接管北平,将国民党军委北平行营设在中南海。


1949年后,中南海成为部分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老式建筑多处被拆除或改建。入住中南海的多位重要的领导人物。因此,中南海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高层的代称。中南海不对公众开放参观。1977年至1989年曾对公众开放南海的部分景观,包括丰泽园、瀛台等。


2006年05月25日,中南海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Ⅲ-6.大觉寺


大觉禅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大觉寺八绝: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


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善人邓从贵出资修庙。并刻《大藏经》,始称清水院。金代成为皇家行宫,金章宗时成为西山八大水院之一。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并改名大觉寺。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大修。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大修。明末,寺庙被毁。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雍亲王对大觉寺进行了修建,增建四宜堂、领要亭等。完工后,推荐迦陵性音出任大觉寺住持。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并赐建迦陵舍利塔。渐成现有格局。1930年代,山门遭雷击,被毁。解放初期,寺院荒芜,部分殿宇圮毁。1952年,北京林业学院在此筹建,并以此为临时校舍。1972年,北京智化寺三世佛移到大觉寺。1979年8月,1988年,大觉寺移交给北京市文物局。1992年4月10日,正式开放。2003年11月,修缮了无量寿佛殿背面的南海观音大型悬塑,并复原了包括四大天王,韦驮在内的24尊佛像。


寺院建筑寺院坐西朝东,山门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体现了辽国时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筑格局。寺依山势而建,主要由中路寺庙建筑,南路行宫和北路僧房所组成,总占地6000平方米。中路自山门向上到龙王堂分别建有山门、碑亭、放生池、钟楼和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憩云轩、玉兰院。寺院后部也就是最高处有寺庙园林,包括迦陵和尚塔,灵泉池,龙王堂和领要亭等。寺院西北李子峪有清泉,汇入灵泉池,并从灵泉池分两路出发流经整个寺院,最后汇集于天王殿前的放生池。中路大觉寺的山门为一三间歇山式建筑,下面是砖石结构,开拱门一,上有匾额“敕建大觉禅寺”,上面是木结构的斗拱和屋顶。


迦陵和尚塔


2006年5月25日,大觉寺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Ⅲ-7 .日坛


日坛位于北京朝阳门外东南,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日坛扩建,开辟为公园。日坛又名朝日坛,又名朝日坛。原为明锦衣卫萧瑛地,明嘉靖九年(1530年)五月开始修建。坛西向,白石砌成一层方台,坛面明代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硬砌。四周有埴墙(矮围墙),正西有白石棂星门三座,其余三面各一座。西门外有燎炉、瘗池。东为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等。嘉靖十年三月竣工。日坛内的殿堂建筑于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落成。南为具服殿,清乾隆七年(1742年)改建于坛西北角。

日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即太阳)的处所,春分之日祭大明之神。《天府广记》载:“祭用太牢、玉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甲、丙、戌、壬年,皇帝亲祭”。日坛正式作为帝王祭祀太阳的场所是在明隆庆元年(1567年),在此之前祭祀太阳都是在天坛圜丘外从祭。此后又分别有明崇祯,清乾隆、嘉庆和道光四位皇帝到日坛亲祭,最后一次是清宣宗皇帝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亲祭。此后祭日的礼仪渐渐荒废,护坛人员裁撤,多年失管、失修。从民国到解放前夕,坛内建筑由于无人管理逐渐破败。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日坛辟为公园。1955年开始进行规划设计,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征用四周土地,将公园面积扩大到206200平方米。1968年4月30日,周恩来视察日坛公园。当看到公园西南有个百米大坑,四周长满杂草时说:“太荒凉了,一定要把日坛公园建设好。”7月中旬,周恩来在参加伊拉克使馆国庆招待会后,再次视察日坛公园。


1978年至1979年公园在广泛听取各有关专家、领导及广大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公园所处的位置和特点,制定了日坛公园的整体规划,确定日坛公园应面向中外游人,建成具有中国坛庙风格的古典皇家园林。既要保持内坛古建筑的庄严肃穆,又要在外坛建成有北方风格的景区。在保护修缮好古建筑群的基础上,建设与之协调的新建筑群。这一总体规划得到时任市、区领导的正式批准。于是从80年代起,公园进行了大规模建设,逐年修建了牡丹园、清晖亭、曲池胜春园、“祭日”壁画、古雅的“义和雅居”,山明水秀古典式的西南景区、画廊等。


2006年5月25日,日坛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

Ⅲ-8.静明园


静明园是北京的一个园林,位于颐和园西侧的玉泉山上,园内有诸多景物,较为著名的有玉泉、玉峰塔、华藏塔等。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形成“静明园十六景”,时为静明园鼎盛时期。


玉峰塔

静明园占地75公顷,其中水面13公顷。为“三山五园”之一。金代始建芙蓉殿(亦名玉泉行宫)。明正德年间(1506—1521)建上下华严寺。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建行宫,初名澄心园,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更名静明园。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形成“静明园十六景”,时为静明园鼎盛时期。


妙高塔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在玉泉山北侧山峰上。砖石筑成,金刚宝座式,高约十七米。塔台为砖石砌方形平台,平台上四周设有护栏,四角各有覆钵式小塔,平台正中为大塔。大塔有两层塔座:下层塔座为方形座,四面各有拱门,室内很大;上层塔座的八角形石雕仰莲瓣承托覆钵式塔身。白色塔身上有三条金刚圈。塔顶的十三天相轮承托着宝珠。


玉泉趵突碑

玉泉山,金、元以来的“燕京八景”之一,名曰“玉泉垂虹”,清乾隆时改称“玉泉趵突”,并赐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最早的建筑为金章宗避暑之所“芙蓉殿”,称玉泉行宫。玉峰塔位于玉泉山主峰,为八角七级仿木构楼阁式石塔,高47.7米,“玉峰塔影”为十六景之一;至明代正统年间,明英宗在此建上、下华严寺,及金山寺、崇真观、望湖亭等建筑。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玉泉山辟为行宫,名“澄心园”,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名为“静明园”。


2006年5月25日,静明园作为清代园林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

Ⅲ-9.健锐营演武厅 


健锐营演武厅清代军营古建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东麓。俗称团城演武厅。外观如城堡,始建于清乾隆朝。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廷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地方势力以石雕楼抵御,清军久攻失利,便在此建演练攻占雕楼的兵营健锐云梯营,终于平定了大、小金川。为庆祝胜利,曾在此建实胜寺(己毁圮)。营城城垣上,南北城楼高耸,有城门两座,门额各书“志喻金汤”、“威宣壁垒”。城南有演武厅三间。


清廷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地方势力以石雕楼抵御,清军久攻失利,便在此建演练攻占雕楼的兵营健锐云梯营,终于平定了大、小金川。为庆祝胜利,曾在此建实胜寺(己毁圮)。营城城垣上,南北城楼高耸,有城门两座,门额各书“志喻金汤”、“威宣壁垒”。城南有演武厅三间。厅附近为演兵场。当年有雕楼67座,现大多坍毁。

健锐营演武厅又称团城演武厅,在香山山麓的东南方向。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北京仅存的一组别具特色的城池式武备建筑,是清朝皇帝训练及检阅八旗军士的场所。这里将城池、殿宇、亭台、碉楼、教场融为一体,可称得上是古老城池的缩影。

2006年5月25日,健锐营演武厅作为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
Ⅲ-10 .万寿寺


万寿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高梁河(长河)广源闸西侧,原称聚瑟寺,建于唐朝。明万历五年(1577年),改为万寿寺,主要收藏经卷。清朝顺治二年、康熙二十五年、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六年以及光绪二十年都重新进行了修葺。光绪初年曾毁于火,之后成为菜圃,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万寿寺作为行宫,连菜圃一起圈入。


乾隆曾三次在寺中为其母祝寿。慈禧来往颐和园时会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现大钟寺内的钟王“永乐大钟”原在万寿寺中。1934年前后,万寿寺的前部曾用作东北难民子弟学校。1985年,万寿寺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以明清时期的艺术品为其特色。


万寿寺深庭广厦,琼楼玉宇,雕梁画栋,极其宏丽。其间曲栏回廊,御书碑亭,青石假山,古道地宫,苍松翠柏错落有致,占地三万余平方米。寺内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即大延寿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寿楼等,各殿两侧有配殿配房。大禅堂后建有三座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凉三山,假山上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殿,山后为御碑亭。东路为方丈院和圃园,即僧人生活区。西路在乾隆年间改为行宫院。


御碑亭内乾隆重修万寿寺碑记碑


九龙边饰的匾额,雍正御笔:慧日长辉


无量寿佛殿两侧有中西结合的门墙。


无量寿佛殿内的渗金铜塔,天启年铸造,原在北京长椿寺内


正定大佛寺毗卢佛


法源寺毗卢佛


2006年5月25日,万寿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0)

相关推荐

  • 新中国建立之初北京祭坛的珍贵彩照 都城必不可少的标配

    祭祀作为封建社会的重要仪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祭坛也就成为了都城必不可少的建筑类型. 祭坛作为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标志,没有祭坛,国家也就不具备合法性,帝王也就不能称之为帝王. 因此在北京城里, ...

  • 北京城内五大坛

    北京城内的五大坛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均为明代所见,为明清两代祭祀天.地.日.月.山川.太岁等神衹而建.现在均开辟为公园,供市民观光游览![天坛]天坛国家AAAAA级景点,建于1420年,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要目: ***************************************** 11.关岳庙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2.醇亲王府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3.广济寺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4.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要目: *************************************** 21宝云塔 宋                 河北省衡水市 22修德寺塔 宋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要目: ******************************************* 31柏林寺塔 元                          河北省赵县 32正定府文庙 元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要目: ************************************** 41真武庙 明         河北省蔚县 42常平仓 明         河北省蔚县 43蔚州灵岩寺 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要目: *************************************** 51万全右卫城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2洗马林玉皇阁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3金门闸 清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61普光寺 宋至清    山西省寿阳县 62金洞寺 宋至清    山西省忻州市 63安禅寺 宋至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要目: ************************************* 71定襄关王庙 宋        山西省定襄县 72妙道寺双塔 宋        山西省临猗县 73禅房寺塔 辽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要目: **************************************** 81东邑龙王庙 金至清      山西省潞城市 82乡宁寿圣寺 金至明      山西省乡宁县 83净因寺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0)

    本篇要目: ***************************************** 91真圣寺 金至清        山西省太谷县 92清源文庙 金至清        山西省清徐县 93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