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欣赏
《断章》(现代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与“风景”的关系是互为对立的两端,但人物、景物在相对、互换中,都悄悄发生了转变,因为“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又成了“风景”。你原先看到的“风景”,在注目于你的人中,又不是“风景”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此际,没曾想在楼上赏景的“你”,窗前沐浴明月的万里清辉,不经意间却又成了一道令别人梦绕魂牵的“风景”,在别人的梦境中,“你”是他的一轮皓月,前两句的意蕴从连环往复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升华,形成了一种无限繁富的多元开放系统。“你”、“楼上人”,无数个“你”、无数个“楼上人”。共同组成这个世界。“你”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桥上看风景”;“楼上人”也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楼上看你”。在某一个偶然,或者必然,你们相逢,之后。或者离开,或者相交相知,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怀着自己的梦想,共同创造这个美好的世界。或者彼此相辅相成,相依相存,装饰着彼此的“窗子”与“梦”。
《断章》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起先只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卞之琳,男,汉族,笔名季陵(1910/12-2000/12)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新月派”诗人,作品语言凝练含蓄,体现了朦胧曲隐的艺术特点,《断章》是其代表作。
鉴赏:
一
《断章》的主旨曾引起歧义的理解。
李健吾先生曾经认为,这首诗“寓有无限的悲哀,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而诗人自己则明确指出“我的意思着重在'相对'上”。看来,诗的“言外之旨”是不能从字面上一两句话完全捕捉到的。它的深层内涵往往隐藏在意象和文字的背后。世界上许多人和事, 貌似彼此独立、无关, 犹如“断章”,实际上却构成了一个互有关联、统一不分割的系统,或许惟有“断章”的风景,才具有欣赏性,如同断臂维纳斯。
二
《断章》中语言形式的安排与内容的暗示意义有一种协调的不可分离的关系。这使我们想起了一些古典诗歌名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商隐《子夜郊墅》中有:“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清人陆昆曾在评解后两句用了“对举中之互文”这个说法,这两个人的两行诗,都有这种“对举互文”的特征,即前后两句主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却发生了互换的倒置。卞之琳《断章》语言安排即用了这样的方法。在视觉与听觉上都产生了一种音义回旋的美感效果,隐喻的相对关联的哲理也得到了形象的深邃性和具体性。
三
前两句有“桥”、“小楼”和“明月”的意象,第一个联想到冯延巳的“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当然了,说到意蕴,它们是大相庭径的。正如不能简单地认为戴望舒的《雨巷》就是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口语的“稀释”一样。冯词《蝶恋花》写别情愁绪,没有更幽深的含义,《断章》拓展成意境相联的两幅图,画中的人物、桥头、楼上、风景、明月、以及想象中的梦境,不仅比原来两句词显得丰富多姿,且都在这些景物的状写之外寄托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自然景物与人物主体的构图,造成了一种象征暗示境界。每句诗或每个意象都是在整体的组织中才起到了象征作用,甚至“断章”这个题目本身都蕴有似断似联的相对性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