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人和普通人的思维差异
想写这个主题的时候感觉有点心虚,我自己也是糊涂一阵明白一阵的人,自己都不一定能搞懂明白人的思维特征。不过想想也无所谓,马克思那么穷不是也写《资本论》吗。当然,这明显不是一回事。只是我这里也不是要把谁教聪明,只是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只要够新颖、够独特就好,至于是否正确就只能在践行中去检验了。而且即便是好方法也会因人而异。这可能才是我写文章的真实想法和态度。
话归正题,这里说的明白人,不是指那些智商本身就比普通人高的人,而是那些能把事儿想明白的普通人。
查理·芒格就是一个明白人,也没有资料证明他的智商高于普通人,但他能通过清晰的判断和大概率做出正确的选择,证明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思考成为一个明白人。
芒格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他经常强调的建立多元思维模型。思维模型就是通过学习,在我们的头脑中建立起固化的“套路”和“惯性”,多元思维模型就是多角度跨学科的“惯性”思维。
无论明白人还是普通人,大多数决定都是靠直觉做出的,而区别是普通人用的是天然的、未经打磨的直觉,甚至其中保留了原始人类特有的冲动,毕竟人类基因的进化远远赶不上人类社会进化的速度。而明白人的直觉更依赖于通过大量的学习、实践、思考、优化后固化成的思维模型。
判断思维模型的好坏标准是:实践中是否能证明或证伪,是否与客观现实中的规律性保持一致。如果不是,马上进行补充、修正或是干脆推翻弃用。对于我们头脑中已经建立起来的思维模型,要经常检视、考察,因为很少有对任何人、任何事都适用的理论,思维模型也是同理。
跨学科的学习是建立多元思维模型最有效的方法,在达到量的积累后,各个独立的知识点和概念之间会发生自然的碰撞和连接,然后形成个人独有的思维系统,这个系统就是你在遇事做出选择时,能够大概率正确选择的理性闸门。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行事原则,试列出,供大家参考。
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勇于探索,不要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恐惧;多注重事物的内在规律变化,少对人对事做出终极评判;保有开放的心态,闻过则喜,不要拒绝改变,生活绝非一成不变;遇事要注重行动的效率,而不是一味的去向外界乞求公平;多试着去理解复杂、抽象的概念,少用简单的表面现象作为判断的依据;要有长远打算,享受延迟满足,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忽略未来可能的更大收益……其实这样的原则还有很多,待整理后补充和展开讨论。
总之,成长应该是贯穿终身的一个过程,要敢于否定过往的存量,破碎后的重建才是成长的必要手段。慢慢来,这个过程很长,也不要急于求成,要像胡适先生说的那样: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