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一段红色之旅

七月流火,请问在39度的高温下,你会做些什么?我们民建同仁则选择在这个炎炎夏日里,去往中国第三大将军之乡金寨县,感受一段红色之旅带给心灵的别样风光。

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解放前,乃至解放后的较长时间内,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即便是现在,她也是安徽省的贫困县。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这里会翻天覆地的闹起了革命。

当年诞生于这里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至今尤能耳闻。因此,桂花成为金寨的县花。所以,当我们的车辆穿越酷暑到达金寨老城的时候,沿街看到的行道树,多是青翠的桂花。

七月的天气,火轮高悬。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的门口,停靠着一辆辆大客车或小轿车,汽车的玻璃与顶部反射出一道道炫目的白光,赤裸裸的告白着这是大暑节气的骄阳。路过的当地老人,头上顶着毛巾,用手里举着的芭蕉扇去遮挡漫天的火伞,弯着腰缓缓走过。

远处,在革命博物馆的台阶上,一队队瞻仰的人群正在赫赫炎炎之下,扯起红色的条幅拍照留念。他们用离开的动作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走进博物馆的序厅,解说员用军人的动作概括介绍了金寨县的革命史之后,我们跟随他一起,上到二楼的革命历史陈列馆。

二楼的馆内陈列以实物为主,有大量图片和几座雕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蒋光慈和陈绍禹等等人物的图片。在教科书上,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被批判的人物——王明,陈绍禹就是王明的原名。

他1904年出生于金寨县一户贫苦人家,因为营养不良,成年后身材也很矮小。但是自幼聪颖,有深厚的旧学基础。他15岁离开家门外出读书, 20岁考入国立武昌商科大学。1925年,加入共产党,同年10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在那里认识了他的终身伴侣——妇女运动的领导人孟庆树。

与王明的贫苦出身截然不同的是,孟庆树1911年出身于寿县一户大地主家庭。16岁那年,她去苏联留学的时候,是坐着滑竿离开寿县的。到了苏联也是住洋房吃面包,从来没有受过苦。

王明很喜欢这位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校友,孟庆树却对他不多看一眼。回国后,他去看她,因为次数频繁,她恼火的搬去别处。有一天,他到了她的旧屋,发现人去屋空,很是惆怅,突然之间发现了她遗落在地上的发夹,他高兴地捡起来,小心地装入口袋。

1930年7月,孟庆树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在被关押期间,王明冒着生命危险,三次与孟庆树的二叔一起去龙华看守所探望。

后来经过她二叔的活动,孟庆树在同年11月出狱。次日,两人在他二叔的主持下结婚。直到1974年王明病逝于莫斯科,夫妻共同生活了44年。

评判历史人物有许多标准,我喜欢从婚姻角度切入,因为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就这一点而言,在解放前那动荡的年代,在解放后他被批判的时候,以及在苏联漫长侨居的日子里,两人相濡以沫,的确不容易。

大家闺秀孟庆树在生活上对贫苦孩子王明异常体贴。他身体不好,长期有病,她一直陪伴在身旁,有一次孟庆树自己因病做了手术,刚过三天,她为了照顾王明的病,硬是跪着向他走来。

不过,这两位曾留学苏联的大学生夫妻,也有吵架的时候。据说,为了不让秘书和警卫员知道他们吵架的内容,两人常常用俄语争吵,吵到半夜。

我滴猴来,这就麻灿有意思了。这俄语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我想到了我自己,平时说的是普通话,但是,一到吵架的时候,普通话肯定不造,耶熊吧!只有熟练的淮南话才会被运用的得心应手,那气势,排山倒海而来!

那——这是不是可以侧面看出两人确实属于留过洋的学院派呢?

随着解说员的讲解,我们向前移动着脚步。这时,讲解员声音呜咽起来,对着一副图片说,革命时期,张敏等约20名同志躲藏在金寨的山洞里,她的孩子饥渴难耐大声哭泣。而搜山的敌人正循着哭声而来,为了保护同志,她活活的捂死了这个还没有名字的孩子……

通过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你会发现在解放前的那段日子里,丢弃孩子的事件屡见不鲜地发生在革命者的身上,这其中也包括陈绍禹的二妹陈映民。

因为家境贫寒,陈映民刚出生就成为吕绍文的童养媳,后来两人一起追随革命,结婚后育有一子吕美成。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由皖西经鄂东转向外线作战。陈映名抱起三岁的儿子随军征战,后来母子失散。

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后,她的丈夫吕绍文牺牲了。吕绍文的二弟和三弟也先后在战斗中为革命献身。1936年12月,她被编入西路军妇女团,后西路军损失惨重,她与团长王泉媛等被马家匪军俘虏……几经死里逃生,最后返回到离别五年之久的故乡金寨……

我们继续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向前缓缓地走动。讲解员介绍说,人们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诞生于金寨县。此时,我眼前的橱窗里呈现出一幅场景模拟图像,那是词作者,当时的佛堂坳小学校长罗银青,还有女教师陈觉名正站在课桌旁边,在教学生演唱《八月桂花遍地开》。

这里的陈觉民就是陈绍禹的大妹。1929年立夏节,豫皖边商城南举行了革命暴动,当时,陈觉民参加了这次暴动,名声便在豫皖边乡村传播开来……我们现在参观的这座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就是在1983年5月6日,立夏节起义54周年纪念日那天正式对外开馆的。

暴动成功后,陈觉民就被派到商城县斑竹园(今金寨县),举办妇女运动讲习班,并由她担任领导和教学工作。

1932年红军西征时,陈觉民未跟上部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3年受聘于立煌县(今金寨县)城厢小学任教,她身处白色恐怖中,设法掩护落伍的游散红军。1935年春,曾任中共赤城、霍山县委组织部长的詹淑媛一家9口人,被国民党当局押往麻埠难民所,路过金家寨(现梅山水库淹没区),因陈觉民的营救而脱险。

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的长子刘煜南,在幼儿时期就被寄养在陈觉民、汪惠生夫妻的家中,陈觉民视他如同己出,一直带在身边,并把他改名为汪尊新,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省吃俭用送他上学。

1946年5月,陈觉民被捕,以异党分子罪被国民党当局判处死刑。后经亲友营救,于1948年底于霍山出狱……

1953年,刘煜南在六安上高二时,其生母袁凌漪来到陈觉民夫妇家中,将他接走。1955年10月,陈觉民失足落水,不幸身亡于金寨县。

1955年的王明已不再担任政府任何工作,这位实际控制共产党达14年之久的人,此时已经被定性为错误路线的头号代表人物。在这之前,王明做过一些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比如他主持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

《婚姻法》的初稿是由王明口述,秘书记录的。那天,王明一口气讲述了17个小时,形成了23000字的初稿。经过修改,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于1950年5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一直使用了30年,直到1980年才修改。

《婚姻法》里规定了离婚的法定条件,其中有一条是“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也就是说,如果男女双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法院应当判决离婚。

事物之间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的法律规定是有渊源的。王明当年主持起草《婚姻法》的时候,法理借鉴的是苏联法律,事理依据的是中共苏维埃的实际工作情况。

前文说到的西路军妇女团团长王泉媛,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的妻子。当年西路军惨败,损失了约90%的兵力,王泉媛率领的约1300名红军女战士牺牲的牺牲,俘虏的俘虏,她自己也被胁迫给匪军头领做妾。共产党这边没有任何讯息,以为是牺牲了。三年后,好像是刘少奇吧,给王首道牵线的时候说,依据苏维埃的法律规定,夫妻分开两年的,就自动解除婚姻关系,你可以再次结婚……而九死一生的王泉媛在76岁高龄的时候,才享受到了红军老战士的待遇……

这可能就是今天适用于普通民众的神圣法律的起草泉源吧。

通过参观革命博物馆,我们又被唤醒了记忆,仿佛回到了解放前那风起云涌的年代。那时物质匮乏,民不聊生,有许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揭杆而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去粉碎所谓万岁的封建等级制度,呼唤民主民生!还有许多家境殷实,受过高等教育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大义而选择抛头颅,洒热血,义薄云天,更是令人钦佩。

比如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的黄炎培先生。他的次子黄竞武早年毕业于清华之后,考取公费留学,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1929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服务。

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面临崩溃,策划将中央银行库存的财物偷运到台湾,在中国银行工作的黄竞武响应中共的号召,秘密发动部分职工采取抵制行动,于1949年5月18日凌晨惨遭活埋……

离开革命博物馆,我们一行民建同仁来到红军广场。大暑天气的酷热铺天盖地而来,滚滚热浪也不能阻止我们瞻仰先烈的步伐。

走近广场,有一队队的参观人员在烈日下或者宣誓入党,或者重温入党誓词。旁边的工作人员一遍遍地提醒大家:地面上已经刻好了数字,大家按数字站好,领导站中间,注意了,领导站中间……我说中国共产党,你们说万岁万万岁……

在我们的前面有一波波的参观者走过,他们年龄各异,有的队伍戴着统一的遮阳帽,有的队伍穿着统一的服装,人们络绎而来。蓦然回首,在我的身后,我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妻扶着一位老奶奶,拉着一位小姑娘蹒跚而来。我在想,他们不畏炎炎烈日,又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

金寨红色之旅即将结束,现记下同行者名单:邵卓敏、李烽、黄少华、张跃新、荀守奎、王松、康恺等民建同仁约30名。

《金寨:一段红色之旅》   2017.7.26

作者:崔小红,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