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关键,一个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确定。我们说当央行确定了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就要选择货币政策的工具,来对货币政策这个发挥影响。那么对货币政策的工具的选取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产生影响。这一个过程,我们说是一个货币政策的传导的过程。所以这儿大家要明白一个概念,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之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开始到实现最终目标,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和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因果关系的总和。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那么对于货币政策的效果直接相关、直接作用。所以从有货币政策的理论以来,那么都一直有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所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呢,就是分析和说明货币政策措施变动之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如何诱发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发生变化的一整套机制的理论,如果我们去看整个货币金融领域的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由于对货币与经济活动的关系的认识不同,其相应的理论也不一样。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在西方的话,主要有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那么各个学派呢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呢他们也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各个学派都认为货币政策的变动,对宏观经济发生影响的基本过程,应该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动,作用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作用于这样一个传导机制,最后产生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影响。
所以在这儿呢,大家可以主要去了解一个,是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理论。它的基本的思路可以归结为就是货币供给的变化,影响利率,影响投资,货币供应量的增减使得利率变化,利率变化影响投资成本的变化,影响最终的收入。这是在这个传导机制的发挥作用的过程当中,凯恩斯认为主要是利率就是货币供给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使得投资甚至于总收入发生变化,那么这是凯恩斯的一个基本的观点。
那么第二个大家要注意的这个,就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呢,就是这个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理论,这是以弗里德曼为代表。那么弗里德曼的这个基本观点,他认为货币供给量的这个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话,它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学派他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当中不起重要作用,他们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他们论证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它认为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为什么?因为货币需求有它内在的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当中不应该包含任何货币供给的因素,所以他说当货币供给改变的时候,你比如说它增加的时候,由于货币需求并不改变,所以公众他的这个手持货币量,会超过他们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从而必然增加支出。所以可以看出来货币学派的观点,跟凯恩斯的观点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作用到这个国民收入的时候要通过利率。然后货币学派认为呢,直接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直接就作用于投资。其实他们说的都是有道理的,也都是不完整的。
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当中的话,最重要的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提出来的。但当时的中央银行,并不是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考虑中介目标的,一直到20世纪的70年代中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思想呢才得到发展。中介目标才逐渐成为各个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个主要内容。那么在我们国家呢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问题,那么现在来讲其实还是处于一种百家争鸣的状态。就是用哪一个作为中介目标,其实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大家认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是必要的,只是选哪一个作为中介目标是存有分歧的。为什么说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必要的呢?就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啊是一个长期目标,要考虑或者是考察这些目标的实施效果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当中,要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在一段时期以后间接影响了最终目标。因此的话需要货币当局,他在整个的这样一个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实现过程当中,要盯住一些位于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追踪目标之间的经济指标,来增强货币政策的调控力。这些目标呢还要具有可以量化,可以操作、可测、可控的这样一些特点。也就是说中介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的一个桥梁,它是连接货币政策的工具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一个桥梁。那么连接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工具之间的这样一些经济指标,具有可测可量化可操作的这样一些特点,这就是被我们称为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或者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就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择作为调节对象的金融变量。
中介目标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我们刚才论述的就是说它是一个纽带和桥梁。那么在西方货币理论看来呢也有两点原因,它是重要的。一个原因呢,就是说人们长久以来认识到货币政策作用机理具有滞后性和动态性,因而有必要借助一些能够较为迅速,而且反映经济状况变化的金融或者说非金融指标,来作为观察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一个信号。第二点呢在西方经济理论当中,他们也认为,为了避免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需要为货币政策当局设定一个相应的中间目标,一个指标,那么使得社会公众能够观察和判断货币当局的言行是不是一致就你是不是说话不算数?你有没有出尔反尔?说到没有做到,所以从这一点来讲的话,有关传导机制的认识往往就成为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一个理论基础。中央银行选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然后来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实际上主要是依据一个国家经济金融条件和货币政策操作来对经济活动的最终影响来确定的,由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它具有特殊的传导机制和调控作用,所以它是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数量化的依据,因此准确的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央银行可以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标准有三个:即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
所谓可测性,就是说作为中间目标变量的这个经济指标,金融变量,它一定要是中央银行能够迅速的准确的,获得有关信息的这样一个指标。而且这个指标还要能够定量分析和理解。一个中间目标是否有用,关键是要看这个变量在政策偏离轨道的时候,能否比政策目标更快的就是向政策目标更快地发出一个信号,而且其前提是要能够迅速的得到有关他的数据,并依据这样一个信号,对它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
可控性。什么叫可控?被谁可控?可控就是要指的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能够比较准确、及时有效的对这样一个金融变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也就是说能够较为准确地控制这个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这个可控就是什么这个金融变量一定要能够被中央银行所掌控,它才能够发挥作用。
相关性。相关性是指的只要能够达到中间且标,中央银行在实现或者说接近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方面,就不会遇到障碍和困难。这就要求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要有着紧密的稳定的或者说统计数量上的关系这个相关,相关性反应了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影响力,相关程度越大,这种影响力就越大。所以中间目标对做最终目标的影响,你必须能够准确测量和预测,从而才能够知道或者预料这种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现实生活当中哪些指标可以做中介目标呢?各个国家的实践,通常就选了这样几类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利率。利率与生活经济联系很紧密,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作为中介指标,利率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可测性很强,相关性很高,那么通常是各个国家乐于选择的。那么当然,作为中介目标,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就是作为内生经济变量的话,利率在经济繁荣的时候,有可能会因为信贷需求的增加而上升,而当经济停滞的时候,利率又会随着信贷需求的减少而下降,所以它作为政策变量的话,利率的变动方向有可能不能够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的这样一种它有一个滞后性。那么我们国家这些年应该说对利率作为中间目标运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
市场利率是影响货币供需与银行信贷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中央银行用以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市场货币需求、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政策性指标。
第二个指标是货币供应量。应该说货币供应量是比较符合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三条标准的。一般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远期传导变量,货币供应量是指全社会在某一时点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总和,一般表现为银行存款、 流通中现金等金融机构的负债。唯一的困难就是货币供应量,就是测定的时候,就是它的工作量很大,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所以它是非常能够反映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相关性的。
第三类是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那么也有国家在不同的时候选这两个指标。超额准备金,因为它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也有影响,基础货币是流通当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一个总和,
所以应该说最为理想的,在这些指标当中,基础货币作为中间目标,是完全符合三个标准:可测可控和相关性。那么在现实经济生活当中,到底是选哪个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这样中间目标那么应该各个国家的话,都会根据自己经济发展的实际来进行不同的这样一个选择。而且这个中间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这种经济工作的重点,调控的重点,或者说货币金融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