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汇管理标准 森林碳汇与自愿减排交易
碳汇(Carbon Sink),是从大气中吸收、累积二氧化碳并蓄存一定年限的天然或人工的储库(reservoir)。天然碳汇有两类,海洋(通过多种物化及生物过程吸收二氧化碳)和陆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其中以森林、草原为主。
主要的人工碳汇包括垃圾填埋场、碳捕捉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项目等,从规模上讲远远小于天然碳汇,且部分技术还未成熟。
森林碳汇
森林碳汇是指活的林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尽管森林面积只占陆地总面积的约30%,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通过造林、再造林、减少毁林、恢复被毁生态系统、建立农林复合系统、加强森林可持续管理等措施,可以增强陆地碳吸收量,形成森林碳汇。
森林碳汇一般还具有多种附加效应。例如,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应;以耐用木质林产品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生物能源、采伐剩余物的回收利用,可减少能源和工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林地多处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贫困山区,通过森林碳汇可以帮助当地社区发展可持续的森林管理经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减排的市场交易机制
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是一部限制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际法案。它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同时规定,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可自愿制定削减排放量目标。
《京都议定书》的关键贡献之一即是,它将基于市场的排放交易机制纳入了国际温室气体减排履约行动之中,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灵活三机制”,分别是国际排放交易机制(IET)、联合履约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目前发展中国家唯一能够参与的《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国际碳交易机制。
CDM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发达国家能够以较低成本达到本国CO2排放量的削减目标,允许他们购买在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产生的经核证的CO2排放削减量(即CER,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作为本国的减排指标使用,并且促使发达国家转让先进的节能减排及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或者提供相应资金给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这被认为是一种双赢的机制。
碳汇交易
造林再造林是清洁发展机制下的减排项目类型之一,这意味着国内的森林碳汇所产生的碳减排量,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卖给国外有减排义务的买家。目前,国际强制碳市场上交易的减排信用大多来自工业减排项目,而林业碳汇项目由于规则的复杂以及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能够实现交易的很少。已经注册的CDM项目中,造林再造林类型的项目仅占总数的1%不到。
但在自愿碳市场中,森林碳汇项目占据了令人瞩目的一席之地,在2009年全球自愿碳市场交易总量中占到了24%的份额。这是因为森林碳汇通常具有相对较强的利于社区参与和发展的额外性,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引起NGO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受到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公共关系的企业的追捧欢迎。
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都可以交易。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对于土地、树种、管理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还需要有科学规范的方法学来监测、核查,最后由相关机构进行核证后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
目前已经成功开发的广西项目所选择的树种是桉树、马尾松、台湾铁松、杉木。已经成功开发的四川项目,其所选择的树种包括:侧柏、光皮桦、油松;、厚朴、落叶松、麻栎、马尾松、岷江柏木、杉木、油松、云杉。
国内知名的商业地产企业方兴地产(中国)有限公司于2011年3月29日通过北京环境交易所购买了16,800吨基于中国第一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开发的竹林碳汇项目减排量,为其“金茂府”项目抵消楼盘在指定时间内产生的碳排放,中和整体碳排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