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将修养论到根本时,则是超出世俗的包容

一、

人生尊贵的修养,是从上至下的包容。

从人性存在的贪嗔痴心,以及由贪嗔痴延伸出来的卑劣性都能包容,而且也能发自内心的尊重不同的人生态度,即便有一些事情未能符合自己心意,也能用尊重和换位思考的角度替他人着想。

尊重与包容是一种“向外”的态度,但是却是自己内心的呈现。

不随意评价别人的人生,能够尊重那些自己本不认同的人生方式,甚至某些时候别人与自己产生小的利益冲突时,也能尊重其内心的卑劣性,当你在包容对方的同时,放下的是自己的戾气和狭隘,成就的也是自身的博大。

所以在《道德经》之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居万物之下,不与万物争抢,但是水却能涵盖万物,成为万物的主宰,除了谦虚的姿态,更多的是一种包容的特性。

大千世界,千差万别,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不可能人人都符合我们的心意,也不会事事都按照我们的心思发展,只有善包容者,才能更好的去生活。

就像孙膑和庞涓一样,两人原本师出同门,相交深厚。

后来庞涓辅佐魏王,使魏王强盛一时,等孙膑前来的时候,庞涓总担心孙膑与自己争宠,容不下孙膑的存在,于是使出毒计陷害孙膑,使孙膑被膑脚刺面,终身残疾,不能退归故里。

后来孙膑在齐国帮助之下侥幸脱险,在马陵之战中,让庞涓兵败身死。

庞涓陷害孙膑,但最终却让自己遭受了灾祸,就像那些善用心计的人一样,当你内心满是狡诈却无德行的同时,那些狡诈心计最后坑害的必然是自己,甚至祸及子孙,因为善恶有报。

《菜根谭》之中说: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得个迫促规模。

仁慈博爱的人心胸宽广舒畅,所以能够福禄丰厚而且长久,事事都能表现出宽宏大度的气概;浅薄无知之人,心胸狭窄,所以福禄微薄且短暂,事事表现目光短小狭隘的格局。

正所谓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一个善用心计者,在他心计存在的那一刻,内心的戾气同样会吞噬自己,若能以宽厚待人,尊重、包容这世上的千差万别以及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才能化解这“反噬”的人生。

二、

孙权手下有一员大将叫陆逊,陆逊在夷陵之战之中击败刘备大军,一战成名。

但是最初陆逊在孙权手下并不被看好,陆逊起初被任命为大都督的时候,部下将领有的是曾经讨逆将军孙策的老部下,而有的是孙权的同族和亲戚,都非常傲慢,不服管教。

其实也不难想象,一个“家族企业”,里面都是裙带关系,要么是老板的表亲姑舅,要么是老板宠爱的秘书部下,你想一下,在这种环境之下,冷不丁招来一个外人掌管企业,你觉得有几个人会服,即便表面上顺从,背后也各有小心思,更不用说那些员工无故早退、迟到,开会不到场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陆逊当时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局面,而陆逊非但不生气,还毫不介意说:“刘备是天下闻名的人,曹操都害怕他,如今率军进入我境,成了我们的对手,诸位都是自己人,应该和睦相处,齐心合力消灭强敌,来报效国家,我虽是一介书生,却是受命之托,大家各有职责,不可违反。”

其实大概意思就是说:我是一个高学历的人,也是被你们老板请过来的,你们看不上我,我也不介意,现在我们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应该齐心合力,不应该有离心离德的现象。

其他人听了并未当回事,而等到陆逊打败刘备之后,其他将领才真正心服口服。

孙权知道之后就对陆逊说:“你当初为什么不跟我举报那些不听指挥的人?”

陆逊回答说:“我受主公恩德,这些将领是陛下的心腹爱将,有的也是陛下的得力助手,有的更是功臣,都是可以共谋大业,互相依赖的人,我仰慕蔺相如、寇恂以国家为重,委曲求全的做法,所以也向他们效法学习。”

孙权听了大为赞赏,并且封陆逊为辅国将军,改封江陵侯!

对人生能起到决定作用的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外在环境,就是他所受的教育以及自己具备的资源优势,第二则是内在的思维以及心态。

能够让自己生活的更舒服的是自己的心态,能够让自己在谋事上更成功的,则是自己的思维。

而无论思维还是心态,能容纳他人以及尊重这个世界的不同,是塑造优秀人生的前提,如果丧失了宽容的态度,像世俗之人那样以狭隘心肠管理自己,比自己优秀的就嫉妒,遇到不如自己的就贬低,这才是人性最可悲的地方。

作者|国学书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