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用对了才会睡得香!

一早,“设多个闹钟反复惊醒可致慢性疲劳”登上了微博热搜榜首,一下子把不少网友“吓”醒了……

央视新闻在关于睡眠的微博中提醒道:“设多个闹钟反复惊醒可致慢性疲劳,建议一次性起床”。道理大家都懂,能一次性起床的话,谁也不想反复按闹钟。背后的主要问题还是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高等。据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显示,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另一组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人平均睡眠时间由8.8小时缩短到6.5小时。

那么,失眠需要用什么药物呢?你用对了吗?

失眠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失眠为1周内至少有3个晚上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和(或)难以维持睡眠(整夜觉醒次数≥2次或早醒),或者有无法恢复精力的睡眠[睡眠质量下降和(或)总睡眠时间减少]引起的不适,伴随白天的苦恼或者影响社会功能。

失眠的用药原则

用药前要尽量明确失眠障碍的原因,在病因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睡眠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酌情给予催眠药物。

(1)了解患者的既往用药史,为更恰当地选择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2)个体化用药。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根据治疗反应调整剂量,但要限制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尽量以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

(3)合理选择药物。根据患者失眠障碍的不同临床特征选择不同半衰期的药物。短半衰期的药物主要用于改善入睡困难的症状,中半衰期的药物主要用于改善维持睡眠困难,长半衰期的药物主要用于改善维持睡眠困难和早醒。

(4)把握按需、间断、足量的用药原则。一般每周服药3~5天,用药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4周,必要时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疗程。对需要长期用药者,宜'按需服药',即预期入睡困难时,于上床前5~10分钟服用;上床30分钟后仍不能入睡时服用;比通常起床时间提前≥5小时醒来且无法再次入睡时服用(仅适合使用短半衰期的药物);当第2天白天有重要工作或事情时可于睡前服用。要尽量换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抗抑郁药不能采用间歇疗程的方法。一般不主张联合用药。

(5)动态评估,适时调整治疗方案。用药过程中要重视对患者睡眠的评估,适时调整剂量及用药时间。短于4 周的药物干预可选择连续治疗,超过4 周的药物干预需要每个月定期评估,每 6 个月或旧病复发时,需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必要时变更治疗方案,或根据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适时采用间歇治疗。

(6)合理撤药。宜采用逐渐减药的撤药方法,以免出现撤药反应和反跳性失眠,尤其对半衰期短的药物。也可以采用间断服药或周末停药的方法撤药。撤药可能需要数周,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数月的时间。

(7)预防依赖/成瘾。药物依赖/成瘾的倾向个体差异较大,常常与遗传素质,服药种类、剂量和时间等有关。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发现依赖与成瘾的早期表现,给予相应的对策。

(8)告知注意事项。对服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予以告知,如服药期间避免驾车或从事危险性作业等。

常用治疗药物

美国睡眠医学会对于失眠障碍患者在单独或联合使用药物治疗时,推荐的一般用药顺序为∶

①短、中效苯二氮类(BZRAs)

②其他 BZRAs 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③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尤其适用于伴有抑郁/焦虑障碍的失眠患者;

④联合使用 BZRAs 和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

⑤处方药如抗癫痫药和抗精神病药不作为首选药物使用,仅适用于某些特殊人群;

⑥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醛等虽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失眠的治疗,但临床上并不推荐应用;

⑦非处方药如抗组胺药常被患者用于失眠的自我处理,但临床上并不推荐使用。

BZRAs分为传统的 BZDs和新型的非苯二氮类药物NBZDs)。前者自20世纪60年代在临床广泛使用,后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失眠的治疗。

常用的苯二氮䓬BZDs药物

苯二氮䓬类BZDs药物特殊人群使用

常用非苯二氮䓬类(NBZDs)药物

药物选择

注意事项

l 一般睡前半小时服用

l 服药期间避免驾车或从事危险性作业

l 个体化给药

本类药物均在肝内经微粒体酶代谢进行生物转化,形成水溶性更高的代谢产物。药物半衰期取决于代谢的速度。肝功能障碍患者及老年人的代谢速度下降,药物半衰期延长,如给予同等剂量的镇静催眠药,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蓄积或中毒。因此,对肝功能障碍患者和老年人应减少剂量。一般是剂量减半。

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可增加微粒体酶代谢活性,加速药物代谢速度,容易产生耐药性。

l 一般不主张联合用药

在用药期内,还应注意避免使用其它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的药物,以避免增强镇静催眠作用。服药期间不宜饮酒。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邓海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