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教师如何从“无从入手”,成长为思维型课堂的打造者?

思维智汇特别策划了“寻道思维型教学之教师篇”系列报道,旨在挖掘学校一线教师与思维型教学相关的事迹,分享思维型教学的典型经验,让更多学校、师生从中受益。
本文为“寻道思维型教学之教师篇”系列报道第二十二篇。

本文共3691字,仔细阅读需10分钟

▲刘晶

内蒙古包头市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以下简称南联盟)自2020年起正式引入思维型教学,开设“学思维”活动课程,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思维型课堂的构建之路。作为南联盟的一员,刘晶投入到了思维型教学的学习与摸索之中。

“学校成立思维型教学团队的时候,我有些不敢加入。”在教学一线育人二十载,刘晶早已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面对“陌生”的思维型教学,她其实倍感压力:“我就是怕学不会,刚开始听讲座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有云里来雾里去的状态,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

在困惑的同时,她也在好奇——到底什么是思维型教学?它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什么作用?抱着一丝困惑,带着满腔期许,她成为学校思维型教学团队的一员,开始寻找于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路径。

打破思想牢笼,以“学思维”教思维

起初,令刘晶困惑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如何理解思维型教学理论?“学思维”活动课程的开展对学生学习和学科教学有什么作用?
在聆听讲座、翻阅书籍的过程中,她逐渐产生了自己的理解——思维型教学要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在以学生为主的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例如:

1.教师要能将知识转化为问题,且问题不能太碎

2.师设计的问题应当是值得讨论的,从而启发学生思考

3.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不难看出,刘晶对思维型教学的理解是具体的、带有实践性的,这与她深入体会思维型教学的途径息息相关。实践,尤其是教授“学思维”活动课程的经历,为她深入把握思维型教学的内涵提供了抓手,也为后续将思维方法、教学方式向学科教学迁移的过程奠定基础。
“有一天学校发了《学思维活动课程》,我刚开始不了解它的用处,甚至觉得有些奇怪。后来学校把'学思维’活动课程排进课表,上课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书看着简单,但其中的环节和问题设计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刘晶对刚上“学思维”活动课程的场景记忆犹新,还能描述出各班孩子交流声、发言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的状态。
▲学思维活动课程系列图书
反思以往的教学经历,她发现自己在学习方法的教授上下了很大功夫,比方说教学生如何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如何审题……似乎下足了功夫,但是在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久而久之,孩子们在课堂上便不喜欢回答问题,不愿意思考,总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比方说,在教授《一堆圆的想象画》时,学生总是跳不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不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发散思维,一些学生只是把老师提示到的和有些同学想到的说出来,没有自己的想法。
而对于她自己而言,则感觉“我自己提的问题就是好像就是一个答案,无法激发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刘晶开始以“学思维”活动课程为切入点,寻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方式。在上《形象生动的比喻》一课时,她先让孩子们写出比喻句;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寻找评价比喻句的标准;接着再提供几个学生熟悉的主题,根据总结出的比喻句标准写出句子。这样一堂课,不仅能够让孩子理解、学会比喻的方法,还能让他们从中了解比喻句的魅力和评判标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教授“学思维”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借助思维型教学改进自己的问题,完善教学设计,并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维的培养。

巧妙结合教材,在问题设计中渗透思维活力

为什么有的时候课堂会变得死气沉沉?什么类型的课文更适合开启思维型教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带着问题,刘晶开始了新一轮的实践,并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我觉得有时候课堂沉闷,一部分原因是老师的提问出了问题,学生不知道回答什么,也没有兴趣。如果我们的问题设置是开放的,能从不同的方面启发学生,就更利于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她以提问为重要的切入点,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思维能力的途径:
第一,问题设计要层次分明。具体而言,教师要设计主要的问题,然后围绕主要问题设计一系列的小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把学生引向更深更广的层次。
第二,问题设计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方面,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不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另一方面,问题应该能够触及学生思维,不断地吸引学生思考,把课堂变得引人入胜。
第三,课堂提问要能够留白。教师在提问之后,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空间展开思考。但同时,教师也应该适时发挥引导作用。

打破思想牢笼,以“学思维”教思维

在实践中,语文学科与思维培养的融合往往需要教师的更多巧思,且小学语文面临着字词等基础性知识的学习要求,这就更需要刘晶找准思维渗透进教学中的途径。在学校举办的教学设计大赛上,她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载体,注重对问题的设计,打造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堂。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描述了主人公的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这其实与孩子们的家庭生活极具共鸣点。教材在课文后提供了开放式的思考题——“想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此外,作为一节阅读课,课堂提问和表达的开放性更强,更能看到学生的思维水平。
基于上述考量,她在教学设计中,除了注重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理解字词之外,就将重点放在了课题下方的问题上。
例如:

1.默读课文,想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巴迪长大后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

▲五年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
她抛给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问题,让他们真正思考起来,而不是罔顾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上把自己想要讲述的内容都讲完。在课上,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教师所创设问题的有效性对学生思维有直接的影响。
有了成功的尝试,她也更深入的理解并践行思维型教学提出的六大基本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

比方说在划分文章自然段的时候,她会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面对不同的划分方式,她就让全班学生一起比较几种方案的异同,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得出最终结果。这样的方式看似占用了太多的课堂时间,实际上却能在学生之间产生意见冲突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在生生互动中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自然而然地深入文本。
刘晶认为,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它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式,而不是机械地把参考书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思维型教学既影响了学生,也影响着她自己。
在语文课堂之外,思维型教学对班级管理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人的思维模式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当孩子出现问题之际,她不是指责,而是先找他们沟通、了解情况,同时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从问题的根本矫正错误的思维模式。
在接触思维型教学的过程中,自己摸索着教授“学思维”活动课程,摸索着将思维型教学和语文学科相融合,她还将尝试在“学思维”的课堂上教一些与美术学科相关的内容,进行跨学科的挑战
正如她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突然与思维型教学相遇,突然看到了教学的不同方式,便大胆地尝试,她的在思维型教学之路上的脚印从侧面体现着教育人对的果敢和热诚。
思维型教学改变了我的思维,我的思维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才会改变,虽然有部分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原地,但我相信通过这几年培养,孩子一定会有所转变,从而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刘晶说。

版权说明
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林崇德:思维品质的训练对学生有多重要?

胡卫平——为素养而教,我们需要思维型教学

胡卫平——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将哲学思维渗透到数学教育中

改变我们的下一代,从思维教育开始

以思维为“核心动力”,这所学校抓住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湖南湘潭九华和平小学丁素平:“学思维”课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思行合一”:这样提升专业能力才是当下教师所亟需的

“学思维”开学第一课来了!看看这些“玩”high了的课堂都是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