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互助小贴士:“星巴克气氛组”真能帮助我们学习?
文:戴晓妍
编辑:惊蛰
美编:岚
来源:华东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ID:xlzxecnu)
“这是家令人惬意的咖啡馆,温暖、洁净而且友好……侍者端来了咖啡,我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本笔记簿和一支铅笔,便开始写作。”上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回忆散文集《流动的盛宴》中如是描写自己旅居巴黎时的生活。纵观历史,咖啡馆里随处可见画家、创作歌手、哲学家和作家等的身影。
时至今日,人们对咖啡馆的热情也从未减退。不久前, 一则名为#原来星巴克还有气氛组#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一时间讨论量上万,阅读量破亿。的确,在以星巴克为代表的一众咖啡馆里,不乏那些放置着笔记本电脑、在店里一坐就是一下午的身影,他们当中,有正在完成课程作业的学生党,有试图寻找灵感的自媒体创作者,有忙着海投简历的职场新人,也有工作时间相对灵活的自由职业者……那么,备受学生党和工作党青睐的咖啡馆真的能促进学习和工作的高效产出吗?接下来,小丘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咖啡馆有哪些神奇之处。
一
社会助长效应
在咖啡馆里,当看到其他人或是坐在电脑前忙碌地敲打着键盘,或是捧着一本书或一份杂志就着咖啡认真阅读时,你或多或少会被这种学习和工作氛围所感染,于是也埋头沉浸于自己的任务之中。在心理学上,这叫社会助长效应。
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也叫社会促进,是指由于他人在场而导致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一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Triplett(1898)提出,他发现,自行车手在一起比赛时的成绩要高于他们单独赛车时的成绩。
后续有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其他在场之人的具体行为对个体工作表现的影响,他们发现,当在场的其他人表现出更高的努力程度时,研究对象也会无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努力程度,从而带来工作绩效上的提高(Desender, Beurms, & Bussche, 2016)。
该研究在西蒙任务(Simon task)的基础上加入了Go/No go任务范式,研究中,两名被试并排坐在电脑屏幕前,需要无视刺激的位置信息而仅根据其颜色信息进行按键反应,其中一名被试只需对红色刺激进行反应,而另一名被试只需对蓝色刺激进行反应。
原本在实验任务中存在着一种西蒙效应,又叫“刺激-反应一致效应”,是指当靶刺激的空间特征和所要求的反应不一致时,个体的反应时下降、错误率提高的现象。而前面提到的研究发现,当操控另一名被试的任务难度(即刺激空间特征和要求反应不一致的试次比例)时,西蒙效应对目标被试的影响明显变小了,换句话说,当在场的他人更努力时,个体往往也会增加自己的努力程度并取得更高的绩效。
这样看来,无论是在咖啡馆、自习教室或是图书馆,无论是和三两好友结伴学习,还是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起“并肩作战”,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都会使你变得更专注,学习也会更高效。
二
适当的环境噪音可提高创造力
咖啡馆里,你坐在高脚凳上赶着ddl,不远处,店员们在柜台后忙碌地确认着订单、制作着饮品,旁边几桌的顾客们正啜着咖啡低声交谈,浓郁的咖啡香弥漫着整个店铺,耳边时不时还会传来咖啡机研磨咖啡豆的声音,突然,一个新点子浮现在了你的脑海里……咖啡馆能带来高效产出甚至新颖想法的奥秘之一,就蕴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声音之中。
一项发表在《消费者研究杂志》上的研究发现,相比起低水平噪声和高水平噪声的环境,中等程度的噪音能提升个体的创造力(Mehta, Zhu, & Cheema, 2012)。
该研究中,研究者事先将咖啡馆的交谈声、路边的车流声和施工声进行合成作为实验中的背景噪音,被试需佩戴放有50dB(低水平)、70dB(中等水平)和85dB(高水平)三种背景噪音的耳机进行远距离联想测验(Remote Association Test),此外,研究者还引入了不带耳机的条件作为控制组。测验中,受测者需要找出一个能与给定的三个词组成关联字对的词语。
远距离联想测验将创造性过程被定义为一种将不同概念通过远距离联想联系在一起的能力,研究发现,中等噪音组在远距离联想测验上的得分高于高噪音组、低噪音组和控制组的被试,这表明,中等噪音的环境能够激发被试的创造力。对于这一发现,研究者解释道,适度的吵杂会导致人的注意力分散,大脑思考上升到抽象层面,最终展现出更高的创造力。后续有研究者发现,背景噪音可能是通过提高个体的认知灵活性来激发创造力水平的提高(Nielsen & Emily, 2015)。
所以,下次再苦于想不出新颖的研究方案,或者缺乏具有创新性的写作思路时,不妨走出舒适安静的卧室,去咖啡馆坐坐,或是到马路上逛逛。大千世界,万千声音,随着注意力在不同声音的刺激下渐渐分散,灵感说不定就会悄然而至。
三
新颖的环境能提高记忆力
在同一个环境中呆久了,相信不少人都会觉得无趣吧。相比于家中一尘不变的环境,人来人往、光影变换的咖啡店多了几分活力和生机。其实,一直以来人脑都对新颖刺激存在偏好。
一篇发表在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的文章(Bunzeck & Emrah, 2006)就揭示了人脑对新颖刺激的偏好是如何影响学习的。位于中脑的黑质/腹侧被盖区是人脑的奖赏回路,该区域能合成并传递多巴胺神经递质,从而引发愉悦体验,新颖刺激与该区域的活动性相关。
为验证是刺激的新颖性而非其他属性引发了黑质/腹侧被盖区的反应,研究者采用了视觉怪球范式(visual oddball paradigm)。怪球范式需要对被试的同一感觉通道施加两种以上、出现概率不同的刺激,主要关注被试对小概率刺激的反应。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使用具有中性情绪效价的图片材料作为大概率刺激,并引入了四类怪球作为小概率刺激:
中性怪球(具有中性情绪效价)
目标怪球(需要被试看到刺激后做出动作反应)
情绪怪球(具有负性情绪效价)
新颖怪球(每次呈现不同的材料)
结果发现,只有新颖怪球在右侧黑质/腹侧被盖区引发了强烈的反应,而别的怪球(即刺激的其他属性)则激活了其他的脑区,如情绪怪球激活了参与唤醒与警戒等应激反应的蓝斑,而目标怪球则激活了起到调节体态和维持运动协调作用的外侧红核。换句话说,只有刺激的新颖性与奖赏回路有关,新颖刺激本身就具有奖赏作用。
后续的实验中,研究者还发现,除了刺激本身的新颖性外,学习情境的新颖性也能通过维持黑质/腹侧被盖区的活性来提高个体对于刺激材料的再认能力。换句话说,在充满新刺激的环境中学习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记住所学内容。
这样看来,与其在家中和自己的书桌“相看两生厌”,倒不如去一个陌生的环境,比如到一家许久未去的图书馆,或者一个从未踏足的咖啡店,这样一来,你不仅能从周围的新颖刺激中获得愉悦感,还能更好地记住学过的内容,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了,说了这么多,无论是社会助长、咖啡馆效应还是新颖刺激的影响等都是因人而异的。其实,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咖啡馆点上一杯咖啡,抑或是在静谧的家泡上一壶清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