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平庸的小县,为何能从最穷成中国最强,富可敌国企藏富于民?
文 | 华商韬略 巴图海
以GDP论,它高于宁夏、青海等省市,也超越了全世界60%国家。
它的人均GDP是上海的2倍。
这个县曾连续6年位列双11县级成交额第一位。
它也是全国为数不多已经通了地铁的县城。
这座县城就是昆山,一座藏富于民,既能赚钱又能花钱的中国最强县——十余年霸榜中国百强县第一名。
但早年间,昆山只不过是一个“出身”不好的小破县城——穷土恶水血吸虫。为何比邻北京的燕郊仍是个不起眼的配角,反而临近上海的昆山却成为中国最强县呢?
个人奋斗与历史进程一个都不能少!
从区域上看,昆山发展工业所缺的资金、技术、设备等因素恰恰是上海的优势,而昆山在劳动力、土地资源、农副产品等方面也能与沪上形成互补,上海的溢出效应顺理成章地流到昆山。
但离上海近的,可不止有昆山,缘何昆山能脱颖而出?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在争取机会上,昆山是胆子极大的“野路子”选手。
1984年5月,继沿海经济特区之后,中国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在这些城市推动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昆山的干部看了眼热极了:
“那么昆山要发展怎么办,要学特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
1985年,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在苏州市昆山县区东侧的一块农田上诞生了——这是苏州抢跑的第二步。
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台资企业、第一家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的大型电子企业……,无数个第一都诞生在博出来的昆山经济开发区内。
5年后,仅1991年,昆山开发区就新批了20个三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已经超过了前几年的总和。
上世纪90年代初,把昆山和14个“官方认证”的开发区放在一起,她的生产总值却排在了第三位,仅次于广州和上海。
如今,这个作为唯一设在县城里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位列前5,一些指标甚至已经超越了省会城市、地级市。
1992年之前,在没有政策支持,没有经费拨款,甚至没有“准生证”的情况下,昆山的外资引进工作是十分困难的,当时甚至有段子流传:
市长要敢于给外商端洗脚水。
他们的第一个外资项目,需要到南京跑102次审批,昆山的干部全权受理跑完了这102次,拿到了批准证书。此后,“007”式的工作状态,从不对外商说“不”的服务理念,让昆山迅速成为吸引外资的“强磁场”。
昆山的发展,离不开台商。当年,为了更好招揽台商,时任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宣炳龙手机从不关机,随时准备接每一个外商的电话。
昆山还在虹桥机场设有专车接送,只要对台商台企发展有利,他们一定千方百计穷尽所有的可能性......昆山,用高效、优质的服务为台商排忧解难。
靠着口碑相传、以老带新,台商成了昆山崛起的重要力量。
天资平庸,没有爽文里的天降贵人,也没有开挂的人生,成为王者有且只能靠努力奋斗。昆山的崛起,才是最像中国普通人的一生!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