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小知识:足背伸肌支持带与鞋带叮咬症
人体肌腱结构中有一个独特的机械特性就是在许多关节附近存在支持带(retinaculum)。这是一种带状或膜状结构将器官或者部分器官固定在某个位置。该结构通常表现为肢体远端的深筋膜变厚并在肌肉收缩时将肌腱固定于某一位置(图1)。
图1 腕部支持带
支持带结构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不过,就像任何其它结构一样,也会出现某些问题。人体大部分肌肉具有相对较直的力线(line of pull)。例如位于肋骨和喙突之间的胸小肌具有短而直的力线(图2)。而肢体远端的肌肉就存在明显不同。手和足的长肌腱通常不是笔直的力线。在某些情况下,肌腱不得不形成一个近乎直角的转角。脚趾的背屈肌(趾长伸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肌穿过整个小腿,然后附着在脚趾背面,在足踝处几近90°屈曲。
图2 胸小肌的直行力线
为了保证这种角度的肌腱能发挥有效的生物力学功能,它们必须尽可能固定在关节附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这些肌腱将会在肌肉收缩时出现明显移位。因此,人体通过支持带天然形成了一个滑轮样结构,并将其固定在关节附近从而有效改善生物力学机制。
不过,在肌腱和支持带之间势必存在很大的应力。为了减少它们之间的摩擦以及对肌腱的损伤,通常会有滑膜腱鞘(synovial sheath)包绕在肌腱周围并行走于支持带下方。如果没有腱鞘结构(图3),那么在反复运动之后,支持带将会给肌腱纤维带来严重破坏。
图3 包绕肌腱的腱鞘
并不是所有肌腱都有腱鞘包绕。比如,前面提到的胸小肌就没有围绕肌腱的腱鞘,因为它们没有从支持带下方通过。具有腱鞘包绕的肌腱最常见于肢体的远端,此处的肌腱从支持带下方跨过关节并形成明显的角度(图4)。
图4 足部伸肌支持带
有些时候,反复动作或者活动时的压迫会引起肌腱和腱鞘之间的激惹。肌腱和腱鞘之间会出现纤维黏连或者组织变厚变粗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腱鞘滑囊炎(tenosynovitis)。其中一个最常见的腱鞘滑囊炎就是趾长伸肌腱鞘滑囊炎,其发病位置就位于足背部伸肌支持带的下方,因为勒紧的鞋带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也叫做“鞋带叮咬症(lace bite)”
腱鞘滑囊炎的治疗和肌腱炎类似。在发病部位进行深层弹拨术有助于增加肌腱活动能力以及减少肌腱和腱鞘之间的粘连。不过,运动调整和减轻肌腱压迫才是根治此类疾病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