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研究】东京汴梁旧事 (四)
城墙,作为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是古城的标志和象征。因而自古以来,就有“有城必有墙”之说。

古老的开封城墙,像一座奔腾起伏的巨龙,蜿蜒盘亘在中原大地上。这座规模巨大的古代城垣建筑,长14公里,高近3丈,宽5丈有余,内外有巨型青砖包砌,墙顶外侧,一字排列着整齐的城垛和炮台。极目望去,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开封建城距今已近3000年。现在的开封城垣,是清代的开封府城,也是解放前的河南省城。这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也是全国著名的中州古城,是我国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城垣建筑。相传在2000多年前,周文王之子毕公高,曾经在此筑城。而“开封”之名始于春秋,是郑庄公取“开拓封疆”之意而得名的。战国时,魏惠王将国都迁到这里,定名“大梁”。五代梁太祖建都开封,改名“东都”。后汉、后周、北宋均沿称“东京开封府”。金灭北宋后,改东京为“汴京”。元明时代,开封又曾称为“汴梁”和“北京”。因此,开封素有七朝古都之美誉。
开封外城创建于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960年,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定都开封后,更加重视城防建设。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年),赵匡胤下令重修京城,宰相赵普献上图样,作方直形,四面开门,坊市绳列。太祖阅后大怒,亲自用笔涂抹,纡曲纵斜,画一大圈,并在旁边写上了“照此修筑”的批示。城垣建成后,规模非常宏大。全城分为三重:外城、里城、皇城,层层设防。特别是外城城墙,建得曲曲弯弯,像蚯蚓一般。太祖用意,人们莫测,只觉得形状不美观。神宗重修时,还不敢大为更改,仅仅增加些女墙。到了徽宗时,蔡京当国,奏请扩充规模,将原来城垣数十里完全拆换,一律改为方矩形,墉堞楼橹,虽然好看,却不及从前那样朴实坚固。靖康年间,金人南侵,在城西隅安炮射击。由于城墙很直,极易命中。

金灭北宋后,重筑开封城,其规模仍沿袭北宋的三重城廓,当时有城门13座。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红巾军起义领袖刘福通派兵进攻汴梁,“纵火烧汴梁诸城楼”,为了加强防守,“元将泰不花等以汴梁四面城门,止留五座,以通往来,余八门具塞”。即将原13座城门堵塞了8座,仅留下丽景门、仁和门、南薰门、大梁门、安远门,即现在的宋门、曹门、大南门、西门、北门。明代,最初拟在开封建都,所以城墙一改土建筑结构,开始用青砖砌外墙,墙心仍为夯土,这在我国筑墙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明代的城墙外还绕有宽5丈的护城河,城门口的护城河上还修有吊桥。另有敌楼5座,角楼4座,星楼24座。每个城门上都有城楼屹立。清代的城墙,是在明代基础上修筑加高而成的,有城门5座,马面84座,角楼4座。曹门、西门两侧留有马道,大南门留有瓮门,至今清晰可见。城墙以后虽历代修整更造,终未将已塞之城门打开。现在开封的城墙城门,基本上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延续保留下来,经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口,水患殃及开封城,水退后重修的。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开封也只有五座城门。
因此,开封原有的5个城门,却互不对照。曹门偏北,宋门偏南,南门偏西,北门偏东,只有西门位置较中,是以有人称之谓“五门不对”。这里有一传说,汴梁地脉原自西来,故西门正直以吞西边洛河过来的王气,而其余4门屈曲旋绕,就是为了让进门的王气不致走失。
开封5座城门的名称中丽景门、仁和门等是正名,宋门、曹门等是俗称,含有交通地理意义,反映当时开封与附近州县的交通联系。如出曹门可达曹州(山东菏泽),出宋门可达宋州(河南商丘)。南、西、北门则是以地理位置命名,易辨易记,约定俗成而传下来,至今未变。
冯玉祥将军主豫时,改大南门为中山门,同时在南门东侧另开一门,辟出一条直通北门的大道。因系新建,群众一直以“新门关”呼之。解放前后,由于战争的原因和道路的拓宽,城门楼相继毁于战火或被拆除。

西门虽历经战火与水患,但仍基本保持着原有的规模和历史风貌。西门始建于唐代建中二年,称为“梁门”,五代时期称“乾家门”,宋代改称“阊阖门”。其门为木质过梁式建筑,墩台为砖筑,至明代又称为“大梁门”,俗称“西门”。据《如梦录》记载:“内匾'永丰’二字,月城一座,有门两座,南北二水门,俗呼为西门。”西门上建有殿阁式的城楼,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水围汴,楼被毁坏,后又重建。可惜在1932年左右拓宽街道时,月城及城门楼均被拆除。民国时期,冯玉祥督豫期间,曾改西门为“博爱门”。如今,在开封城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开封市在西门原址上修复了“大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