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了:书法中悟到的事
跟着暄桐教室写了两年多的字,当时因为一句话被打动:
“如果你能把一支软塌塌的毛笔控制好,相信你很多事情都能做好.”
这唤起了我小时候跟毛笔唯一一场缘分,六年级的班主任刘老师善写书法,刚好又是语文老师,于是会利用早自习时间让我们练习书法,直接让我们在田字格上写,印象比较深的是两点:
一个是田字格太小,字经常写出格.
还有就是笔太软了.
老师没有教我们多久,原因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自己没写够.
后来就是总看父亲写毛笔字,父亲也不临帖,完全按照自己写钢笔字的意思去写,小时候看不出门道,我也很爱看.
今年回家,对联是我写的,父亲赞不绝口,我说让他在家练练,他说现在写不了了,不知这话背后是否有落寞.
书法给我带来太大的改变,它近乎是我这两年不曾间断的一场修行,我在其中悟到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比如蔡邕的笔论,关于散怀抱的说法😡,让我悟到了自己写作的方向,那一瞬间,真的有思想解放的感觉,从此写文章不再思前想后,每次写完只剩散怀抱以后的欢喜.
图片来自暄桐教室
再比如孙过庭《书谱》有一段: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好一句人书俱老!
读书,为文,作字,都是一辈子的事情,人书俱老,大概是最美的过程.
还有一些写过并记忆深刻的碑帖,有几个值得重点记录.
比如,写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时,正是卧床养病时,那是第一次写线条有曲线的字,褚遂良的春风得意,在我这变成了绵软无力,我也由此领悟到气息对于写字的影响.
再到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那是我非常心存敬畏的一个帖,也许是对他又做人延展到字间结构的谦退有礼满怀敬意,也许是深感自己静气不够,竟轻易不敢尝试.
我由此懂得,字的好坏,根本不在字,而在一个人的胸怀、气度与学养.
灵飞经,好美!
那些无名经生,岁月模糊了他们的面容,却留下了他们的字迹.
艺术,远比人永久.
兰亭序,我总爱拿出来看,那样的文,配那样的字,一直被我视为精神上的奢侈品.
再然后,智永的千字文,肥厚有力,心里颇是喜欢.
孙过庭的书谱,又是文墨俱佳.
再然后,重又开始峄山刻石,感受它的圆润对称庄严之美,又到张迁礼器碑,感受汉隶的雄浑有力,豪迈威仪.以及曹全碑的长袖善舞.
……
身在华夏,进入书法,得遇良师,都是此生福报.
书法讲究有何用处?
古人进可攻退可守,内心有安放,书画是其一.
只能说,书法就是让你长了一双眼睛,一扇窗户,一眼千年.
这双眼睛,会让你看见山河大地,看见鸟语虫生,看见一群群畅游天地的文人,他们谈笑风生,快意恩仇,震撼着我们,也吸引着我们.
此外,书法还增加了一项亲子活动,疫情期间,天天带孩子练字,她竟也知道了中锋行笔,写得出曹全雁尾.
常常觉得,我们能留给孩子的,似乎并没有多少东西,能长久陪伴的,更是少之又少,如此去做行为取舍🆚,会有很不一样的感受.
最后记录一些日常琐碎心得:
1、练习书法,非一日之功.
2、字写不好,是做人还不够好.
字写得没有圆通厚,是人没有圆通厚.
3、临帖临不出味道,是跟书家做人的味道有差别.
4.书法世界里广大至精微,此种乐趣,不足与外人道.
5.爱书法,会更家爱国.爱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才是深刻的.
6.书法的表达,非古文不可,文字没有古意,书法就没有灵魂,因此,读书不可废.与手上功夫比,胸有笔墨是更重要的事.
7.要多读古文,最好还多识得些繁体字,都是为书写做材料准备.
8.关于学习:
篆隶作为开篇,基础无比重要,中锋行笔,笔画质量全靠大字练习,此外还有一份古拙的审美认知.
单写一家一帖,不能全然领悟整个书法史的美妙,将是一种遗憾和局限.
每天写,加上老师指点,才是最好的方式.
不要轻视它,如果仅仅当作一门炫耀朋友圈的技能,那就暴殄天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