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千秋巨笔传真理,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

陈望道,是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是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891年1月18日,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家农户家庭,陈望道出生了。
求学
陈望道的父亲陈君元经过多年的努力,也攒了一些家业。
陈君元是农民,没有多高的文化,在生活中吃了不少没文化的亏。所以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为他知道,有知识才是改变人生最好的办法。
当时是清朝末期,在那时女子是不可去学堂读书的,但陈君元还是把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学堂,这件事在当地曾轰动一时。
陈君元有三子二女,陈望道是长子。为了给弟妹一个学习的好榜样,所以读书非常刻苦。
在陈望道16岁的时候,考入了义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没过多久,陈望道为了让村民都能读书,就办起了村学,只不过时间不长,就觉得力不从心,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太有限,于是决定继续读书,就去了金华中学。
当时正值清朝末年,此时的清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地步。再则当时中国由于腐败清朝的统治,让国家贫弱、屡受外敌欺凌。
为了救中国,只能推翻清朝、推翻帝制。后来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推到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封建帝制被推翻了,一些传统的封建观念、思想都可丢开了,相反的,新思想、新文学则越来越受欢迎。
正所谓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生、逆之者亡。当时很多有志青年为了寻求救国之道,于是纷纷去国外留学,希望能学到国外先进的科学,回国后可为祖国效力。
在这样的潮流之下,陈望道也加入了出国留学的行列。
1915年,陈望道去日本留学,在离开的时候陈望道的母亲对他说:
“你到外国不要学法律,听说学法律就要去做官,去杀人。你别去杀人,你是同我一样不会看杀人的。”
不过,当时陈望道却觉得,法律学科是可以驾驭时代的,所以到了日本,陈望道在早稻田大学、日本中央大学学的都是法科。当然,陈望道在日本还学了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而最为重要的是,陈望道在日本开始接触、并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方面的书籍,比如《贫乏谈》《资本论入门》等,这对他后来信仰共产主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1919年,陈望道回国,回国后就去了杭州,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做国文教员。
一师风潮
也就是在1919年的时候,爆发了一场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风暴很快从北京影响到了杭州。
在五四风暴的推动下,陈望道提倡新文学、白话文,同时还提倡学生思想解放。
然而陈望道的这些提倡,却遭到了顽固保守派的反对和污蔑,同时保守派还扬言要枪毙陈望道。
当时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是支持陈望道的。
保守派要处置陈望道,经亨颐就想保护陈望道,结果就触怒了保守派,于是将校长经亨颐撤职。
第一师范学校的师生问讯校长经亨颐被撤,于是就返回学校(当时正值暑假),第一师范学校的师生返校后,就进行了一场留经亨颐的运动,并宣誓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经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师生这么一闹,就惹怒了当时的浙江督军卢永祥,卢永祥一气之下就派警察拿着步枪去包围学校的师生,学生们以前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阵势,被卢永祥的兵吓到了,结果都哭了起来。
这时陈望道大声对学生们说:
“同学们,不要哭,我和大家在一起,老师们和大家在一起,同学们不要哭”。
这时警察就说:“你们快返回家中,不然就用武力驱赶,到时后果自负,”
警察这么一说,反而激起了学生文人的傲气,其中一个学生还突然冲向警察并抢到了一把刺刀,然后拿着刀就向自己刺去。好在被体育老师夺过刺刀。
其他学生见状,都纷纷向警察扑去,现场突然混乱了起来,这时陈望道对警察的头说:
“你们还不走,学生们被你们逼的都要自杀了,再不走出现大乱子,你也担待不起。”
警察的头也害怕,因为他只是奉命来吓唬学生的,并不想真的弄出人命,
所以就带着警察离开了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这场风波过去后,虽然上面撤回了对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撤职的命令,但陈望道还是被迫离开了第一师范学校。
不过,通过这场风波,让陈望道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清朝灭亡了,但旧的制度、旧的思想却根深蒂固,在这些旧制度的影响下,想要改革文学,那是很难的。
所以陈望道觉得,此时想要改革文学,就需要先改革制度,而这个革新的制度不仅可以使文学改革,而且还可以救中国,那就是马克思主义。
寻得真理,翻译《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明白了这一点,于是就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是决定翻译《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纲领性文献。其内容博大精深,想要把这部《共产党宣言》很好的翻译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时虽然在中国有一些人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一些介绍,但那只是片段的摘录,并不全。
所以,在中国想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就非常需要翻译出一部完整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
当然,想要翻译《共产党宣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翻译的。是必须具备几点基本条件。
一,不仅要精通外语,而且在国学方面,还要精通汉语言,在汉语言文学方面,需要有很高的文学内涵和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通过中文翻译出来。
二,除了精通外语和汉语言外,还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入研究,不然也翻译不出完整的《共产党宣言》。
刚好,陈望道精通外语,对汉语言文学又有很好的素养,同时他对马克思主义也有深入的研究,
在经过“一师风潮”后,陈望道决定自己应该担负起翻译《共产党宣言》这项光荣的工作,
所以,在1920年春的时候,陈望道带着英文版本和日文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就开始了他神圣的翻译工作。
真理的味道很甜
翻译《共产党宣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陈望道不敢大意马虎,因为他知道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能救中国,而《共产党宣言》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望道为了能心无旁骛的翻译《共产党宣言》,于是就不住自己的卧室,而且搬到了柴房住。
在柴房里,陈望道把木板架在两个板凳上,简单的设置就成了他后来翻译工作的地方。
日复一日,陈望道每天认真翻译工作着,
有一天陈望道的母亲准备了粽子,当地有一个风俗,那就是吃粽子要蘸红糖水吃。
母亲把粽子和一小碟红糖水拿给陈望道吃,然后母亲就出去了。
没过一会,母亲担心红糖水不够,所以就在屋外问陈望道:“红糖水够不够,要不要再添一些?”
陈望道当时虽然在吃粽子,但也在专心的工作,听到母亲的问话,就说“够了,够了。”
又过了一会,母亲觉得陈望道应该吃好了,于是就去柴房收碗。
不料,一进柴房就看到陈望道满嘴的墨汁。
原来,陈望道工作太认真、精力太过于集中,太专注于翻译《共产党宣言》了,结果就把墨汁当做红糖水蘸着吃了,吃了那么久,还没有发现自己吃错了,可见他用心之专注程度。
母亲就问陈望道:“嘴巴一定很苦吧?”
陈望道指着《共产党宣言》对母亲说:
“不苦,一点都不苦。因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用了平时翻译五倍的功夫,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在1920年4月末的时候,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也成为了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
同年五年,陈望道带着翻译好的《共产党宣言》去了上海,交给了陈独秀和李汉俊审核校阅。
审阅后,《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就开始印刷出版发行。一经出版就轰动当时,当时很多书店争相出版此书,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
后来毛泽东就曾说过:
“有三本书特别深刻铭记的在我的心中,让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正确的解释,之后,我就一直没有动摇过。
这三本书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的书。
另外两本是考茨基著作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著作的《社会主义史》。”
当然,《共产党宣言》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和传播,但反对派却不愿看到这些的情况,所以反动派不仅攻击《共产党宣言》,而且还攻击陈望道。
但在困难、威胁、危险面前,都不能吓倒陈望道,因为在真理面前,没有谁能挡得住真理,陈望道坚信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
1920年5月,陈望道和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研究马克思主义,经过多次的研究,在谈到中国社会的改革问题时,都觉得应该建立起中国共产党。
于是在同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道望就是其中一员。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早期的共产党组织,所担任起到的作用是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筹备工作。
在此之间,陈望道积极宣传革命理论,为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望道后来始终忠诚于党,坚持真理、坚持原则,陈望道说:
“我信仰共产主义终身不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我的力量。”
陈望道有着很深厚的文学素养,在哲学、文艺理论、中国语言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所以在后来的生涯中,他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而陈望道明白中国的革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国家的教育工作一样也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所以陈望道在后来主持教育工作时,始终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原则。
1923年,陈望道受陈独秀委派,去上海大学任教,后为代理校务主任。
1929年冬到1930年,陈望道受上海地下党委派,又去了中华艺术大学任校长。
1932年,陈望道前往安徽大学任教。当然陈望道因曾经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一度成为了轰动一时的名人,当然也受到反动派的威胁、监视。
比如陈望道受到安徽大学的聘请后,他还没到安徽大学,敌人的威胁信就已经到了。陈望道上课时,敌人就派人监听讲课的内容,严重的影响到了他的工作。陈望道外出时,敌人就派人跟踪,如此又严重的影响到了他的生活。
陈望道在安徽大学既不能正常的工作,也不能正常的生活,于是只得辞职离开安徽大学又回到了上海。
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不管时局有多么的艰苦、危险。陈望道始终坚持忠诚于党,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通过教育来表达自己对共产主义的热忱。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任命陈望道出任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在复旦大学校长的位置上,从1952年,一直任职到1977年离开人世。
1977年10月29日,陈望道因病去世,享年86岁。
陈望道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人们不会忘记他为党奋斗的一生,也不会忘记他忠诚教育的一生。更加不会忘记他完成了《共产党宣言》全本中文首译,因为通过他的千秋巨笔,得以传播真理。
陈望道的妻子蔡葵,1901年出生于浙江东阳虎鹿镇。她也是一位教育家、翻译家,和丈夫陈望道可谓是志同道合。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复旦大学校工会副主席,并创办了复旦大学幼儿园,1964年11月13日,蔡葵因病去世,享年64岁。
谨以此文纪念《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千秋巨笔传真理,真理得以传天下!
(0)

相关推荐

  • 义乌行之义乌名人(中)

    文  原创   图  来自网络 义乌行之义乌名人(中) 著名教育家陈望道,出生于义乌的一个农民家庭 ,早年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在此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第一篇<共产党宣言>就是由他翻 ...

  •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

    由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合作完成的<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该书问世以来,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广 ...

  • “找不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啊!”

    老一辈革命家与<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共产党宣言>是历史进步的伟大旗帜.1920年 ...

  • 历史,终将还你以清白

    近日,央视播出的历史剧<觉醒年代>引起好评如潮.<觉醒年代>以新文化运动唤醒民智为起点,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标志,通过群像刻画,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历史的说,没有这一代人的 ...

  • 陈望道——别人翻译的是书,他翻译的是一把给中国的钥匙

    真理是什么味道?这个答案应该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知道,真理的味道是粽子配墨汁的味道,甜甜的,没有苦涩,很甜很甜的味道.要问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知道,因为我们革命者的先驱陈望道先生曾尝过. 那是一个普 ...

  • 陈望道:传播真理,一代宗师

    "上海侨联"微信公号 图 陈望道(1891年1月18日-1977年10月29日),男,汉族,中共党员,浙江义乌人,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共产党宣言>的首译者.陈望 ...

  • 2020-19J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中国邮政2020年8月22日发行<<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1套1枚. (1-1)J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 1.2元 志号:20 ...

  • 《理想照耀中国》开篇,靳东率先出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百年奋斗不息,赤子之心未改.平凡亦有精彩,理想丈量成功. 距离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开播还有2天! 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全剧共40集,每集30分钟左右,分别展示建党百年各 ...

  • 陈望道蘸着墨汁吃粽子,闭关两个月译出宣言,鲁迅:做了件好事

    1920年2月的一天,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间柴房里,一名青年正在煤油灯下埋头工作,春寒料峭冷风飕飕,青年时不时站起来搓搓手.跺跺脚,驱走严寒. 母亲心疼儿子日渐消瘦,主动端来刚出炉的粽子和一碗红糖, ...

  •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06:48 06:48 03:30 / 03:30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 ...

  • 中国书信 | 坚守信仰的追光者

    青年时期的陈望道. (资料图片)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问世. (资料图片) 庆祝建党百年之际,<陈望道文存全编>正式在上海发布.书中新增史料,全方位呈 ...

  • 王炜皓丨马克思主义与老子思想

    马克思主义与老子思想 作者:王炜皓 马克思与老子都是人类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两座思想与哲学的高峰.他们两位的哲学思想有同有异:1.两位都具有唯物主义观,都具有客观性思想,但老子的"道" ...

  • 陈望道雕塑在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全新亮相,红色地标上又添一抹亮色

    文汇2021-06-110:00 / 01:38为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宣言精神",纪念望老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和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理想信念,民盟特别邀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 ...

  • 真理的味道,是火种的味道

    爱默生说:灾难是真理的第一层. 1920年,中国处于国内军阀混战,国外列强虎视眈眈,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民不聊生的黑暗时期. 而这一时期,也是五四运动后,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阶级矛盾激化,和马克思列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