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269):三占从二——释“占”(含“佔”)

朱英贵

“三占从二”这个成语源自《尚书·洪范》:“三人占,从二人之言。”是说请三个人一同为自己占卜,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借以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由此可知,“占”字的本义是“以口问卜”,即用口说出经过核实的卜辞内容。下面从古文字字形的角度来考察“占”字的源起状貌。

一、“占”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占”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占”字的甲骨文有几种不同的字形,其构字理据虽各不相同,然其含义却大同小异。上图的第一个字形(前4.25.2)的四周轮廓形态表示一块甲骨,里边两个符号,一个是“卜”,一个是“口”;上图的第二个字形(粹1427)将“口”从甲骨轮廓形态中分离出来。这两种初文形体的含义都是“验证并说出卜辞的正确含义”,甲骨卜辞中以第一种字形居多,后来这两种字形在金文和小篆中没有出现,已经简写作“占”(读作zhān)了。

上图的第三个甲骨文字形(乙6680)则完全省略了甲骨的轮廓形态,构成一个上下结构的“从卜从口”的会意字,其含义是“稽考并说出卜辞中的疑问”,这个字在《说文》的小篆字形中还有一个写作“卟”(读作jī)的形体(参见上图),后来“卟”字便同“占”字合为一体了,及至小篆形体隶变之后的隶书与楷书,便是现代汉字的“占”了。

综上所述,“占”字的三种甲骨文字形大致含有两种大同小异的含义,而这两中意义的“占”都不是表占领意思的“占”。表占领意思的本应xie作“佔”,在汉字简化过程中,被简体为“占”了。

先说第一种含义的“占”。借助甲骨进行占卜一般有三个环节:首先是“卜”,用燃烧的荆木条灸灼龟甲背面的凿钻之处,使其正面出现裂纹,这种裂纹叫做“兆”;其次是“贞”,贞人(卜官)根据兆纹的粗细、长短、疏密、方向等征兆来断定吉凶,进而决定所要占卜的事宜是否可行;最后才是“占”,贞人所断定的吉凶结论还得由王亲自察看,验证其对兆纹含义的认定,进而将卜辞中的正确意思说出来,做个权威的结论,这就是“占”的第一种含义。

再说第二种含义的“占”。其字形从卜从口,表示在完成占卜的第一个环节(卜)之后,贞人对出现的兆纹加以稽考,以释其疑,也可能是其他人对贞人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疑问。

根据上面的阐释,“占”的第一种含义侧重于验证卜辞的结论,并将验证的结果表达出来。《说文解字》卷三卜部:“占,視兆問也。从卜从口。”许慎的解释(视兆问也)是符合构字原理的,但许慎未见到甲骨文字形,而依据小篆字形解析,故言“从卜从口”,忽略了甲骨文字形外围的形体。

同样根据上面的阐释,“占”的第二种含义侧重于稽考卜辞的内容,并表达心中的疑问。《说文解字》卷三卜部:“卟,卜以問疑也。从口卜。讀與稽同。《書》云'卟疑’”。许慎的解释(“卜以问疑也”和“从口、卜”)同样是符合构字原理的。以上对“占”的两种解释,一个侧重于验证卜辞,一个侧重于稽考卜辞,这都切合字形构件中的“卜”,同样两种含义都有将验证或稽考的内容表达出来的意思,这又都切合字形构件中的“口”。综合衡定,“占”字的本义应为“以口问卜”(用口说出经过核实的卜辞内容)。

二、“占”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占”(读作zhān)的本义为“以口问卜”(用口说出经过核实的卜辞内容)。例如:“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易·系辞上》)再如:“占者三人在其南。”(《仪礼·士丧礼》)注:“三人,掌玉兆、瓦兆、原兆者也。” 又如:“占既吉而无悔兮,简元辰而俶装。”(汉·张衡《思玄赋》)

“占”字由以口问卜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泛指用各种方式占卜吉凶。例如:“索藑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楚辞·离骚》)王逸注:“楚人名结草折竹以卜曰篿。”再如:“复幕重帘苦见遮,暮占栖雀晓占鸦。”(宋·范成大《病后》诗)又如:“二诸葛摸了摸脸,取出三个制钱占了一卦。”(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九)

其二,表示窥察,察看。例如:“未占,有孚。”(《易·革》)虞翻注:“占,伺视也。”再如:“故夫占迹以睹足,观文以知情。”(汉·王充《论衡·佚文》)又如:“细占其进修之功,日有异而月不同。”(明·宋濂《送方生还海宁并序》)又如:占天(观测天象),占步(观测推算);占状(报告观测天象结果的奏状);占气(观云气风色以测吉凶)等。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征兆。例如:“县人恶之,以间侍中庞季,季云:'山崩川竭,国土将亡之占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再如:“周天一岁,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而谨察其变者,以为占。占者,非常之兆也,以验吉凶,以求天意。”(《新五代史·司天考》)

二是表示验证。例如:“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荀子·赋》)杨倞注:“占,验也。”再如:“乐府翻来占太平,风光无处不含情。”(唐·司空图《杨柳枝》词之一)

三是表示预测,预示。例如:“史以天占人,圣人以人占天。”(《法言·五百》)再如:“料丁壮以计庸,占商贾以均利。”(《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陆贽》)又如:“进士试御前,考官定号名来上,所谓高第者,天子常亲擢赐之,天下以此占上意好恶。”(宋·叶适《校书郎王公夷仲墓志铭》)

四是表示命运,气数。例如:“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占,数也。”

五是表示选择。例如:“所占于此土,是谓仁智居。”(三国·魏·应璩《百一诗》)再如:“占将家子以益师,赋私畜以增骑。”(《新唐书·陆贽传》)

其三,表示口授,口述文辞(读作zhàn)。例如:“俊(张俊)自狱中占狱吏上书自讼。”(《后汉书·袁敞传》)李贤注:“谓口授也,前书曰'陈遵凭几口占书吏’是也。”再如:“命其子执笔,占为表,子号塞不能书。”(《新唐书·刘祎之传》)又如:“一夜无寐,口占几句俚谈,权表谢意。(《西游记》第一百回)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指口述的文辞。例如:“敬述靖节,式遵遗占。”(南朝·宋·颜延之《陶征士诔》)

二是表示口头吟作(诗词)。例如:“黄冕仲未第时……南剑州谯门一柱,忽为迅雷所击,冕仲闻之,口占绝句,云……”(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再如:“初四日五鼓,秋鸿至,传仲仙命,占《谢梨》一绝。”(清·吴骞《扶风传信录》)又如:占毕(诵读吟诵完毕);口占一绝(随口吟作一首绝句)等。

三是表示写作(诗词)。例如:“宝玉细想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笔立占一偈。”(《红楼梦》第二二回)

四是表示计数上报。即自报数目,估计上报。例如:“匿不占,占不悉,令吏卒讏得,皆断。”(《墨子·号令》)再如:“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史记·平准书》)司马贞索隐:“按:郭璞云'占,自隐度也’。谓各自隐度其财物多少,为文簿送之官也。”

五是表示自报户口数而落籍定居。例如:“胶东相成(王成)劳来不息,流民自占三万余口,治有异等。”(《汉书·宣帝纪》)颜师古注:“占者谓自隐度其户口而著名籍也。”再如:“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及流人无名数欲自占者人一级。”(《后汉书·明帝纪》)李贤注:“占,谓自归首也。”又如:“(朱景勋)弘毅尚气节,阴知世将有变,遂徙其孥山东,占营丘。”(宋·苏舜钦《歙州黟县令朱君墓志铭》)

六是表示估计,揣度。例如:“度食不足,令民各自占家五种石斗数,为其期。”(《墨子·号令》)再如:“鸾皇苟不存,尔固不在占。”(唐·韩愈《苦寒》诗)又如:“料丁壮以计庸,占商贾以均利。”(《新唐书·陆贽传》)

其四,表示据有,占有(本作“佔”,读作zhàn)。例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唐·罗隐《蜂》诗)再如:“小渡渔人占,中流县界分。”(宋·王十朋《宿大冶县》诗)又如:“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又如:“又况兼并之家,一人居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清·洪亮吉《治平篇》)

由此又可引申出具有、拥有的意思。例如:“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唐·韩愈《进学解》)又如:在这群人中,高收入者仅占百分之十几。又如:大学文化程度的人还占不到十分之一。

其五,用作戏曲角色行当称谓,指次要的旦角。原为“贴”字的简写(读作tiē)。例如:“占扮柳条青上。”(明·屠隆《彩毫记·散财结客》)又如:明·沈采所作传奇《千金记》第六出扮演漂母的角色,富春堂刊本作“贴旦”,或简作“贴”,而《六十种曲》本写作“占旦”,或作“占”。近代戏曲里,“旦行”也可称为“占行”。

根据上面对“占”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占”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占”字在常用成语中的含义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其一,“占”字在一些遗存成语中还保留着占卜、观测、推测等意思。例如:成语“占风望气”的意思就是观测风向察看云气,借以比喻看风使舵,随机应变,这里的“占”是观测、推测的意思。又如:“三占从二”是说请三个人一同为自己占卜,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源自《尚书·洪范》:“三人占,从二人之言。”“鬼门占卦”意思是指表示不吉利和灾难的爻象。语见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八:“岂知本妇已约秉中等了二夜,可不是鬼门占卦。”“占风使帆”意思是根据观测的风向来使用船帆,比喻随机应变,看风头办事。“早占勿药”,这是祝人早日病愈的话,意谓提早推测对方得病的心理并告知对方,即便不用服药也可病愈。“象数理占”这些都《周易》的组成要索:“象”为卦爻,“数”为筮数,“理”为哲理,“占”为占筮。一般认为“象”、“数”是《周易》特有的符号和数量形式,“理”是对象数以哲学上的阐述,“占”则是象、数、理在社会生活,人生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其二,“占”字在一些常见成语中则保留着占据、拥有等意思,这个意思本该写作“佔”,是简化字将其与“占”并为一个字的,例如:“鸠占鹊巢”是说斑鸠不会做巢,常强占喜鹊的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也作“鹊巢鸠占”,源自《诗经·召南·鹊巢》:“维雀有巢,维鸠居之。”又如“风角鸟占”,“风角”是指用风声来占卜吉凶;“鸟占”是指用鸟的飞鸣占卜吉凶。泛指占卜术。语见明·冯构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二:“有一术士,号富春子,善风角鸟占。”而“才占八斗”的“才”指文才或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源自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据《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注:一石dàn等于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谢灵运做永嘉太守时,经常游山玩水,写诗作赋,深得文帝的赏识。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谢灵运在用这个词语的时候,很是狂妄,而后来,这个成语却用来谦虚地称赞他人,据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成语“独占鳌头”意谓科举时代称中状元,据说皇宫殿前石阶上刻有巨鳌,只有状元及第才可以踏上迎榜,后来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语见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鰲头第一名;”亦作“鰲头独占”。

其三,“占”字在一些新产生的词语中则通常也是占据、拥有等意思,例如:“占山为王”是说占据山头,自称为王,比喻独霸一方,称王称霸。语见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69回:“第二件是我也不占山为王,不过是与你比并武艺,也就算完了。”而“多吃多占”则是指用不正当手段侵占国家或集体利益。还有一个法律术语“恶意占有”,是指占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占有财产是非法的,但为了某种私利仍然占有他人财产。“恶意占有”是“无权占有”的再分类,“无权占有”包括“恶意占有”与“善意占有”两种情形:“善意占有”是指占有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对财产的占有是非法的,并且一旦知道了财产的主人,便具有积极地主动及时归还的意向;而“恶意占有”没有积极地主动及时归还的意向。

其四,在个别情形下,“占”字也还暗含着口头吟作、口述文辞的意思,例如:“口占一绝”,“口占”指作诗的一种方式,不拟草稿,随口吟成。如果随口吟成绝句或律诗一首,便可称做“口占一绝”或“口占一律”。语见李大钊《口占一绝》七言绝句诗:“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四、话说“独占鳌头”

行文至此,准备参考网络上的百科词条,专门来说说“独占鳌头”。

唐宋时,皇宫正殿雕龙和鳌于台阶正中石版上。考中进士者站在阶下迎榜,而头名状元则站在鳌头上,所以称为“独占鳌头”。

鹤立鳌身之上(独占鳌头)

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一般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之后两天举行“金殿传胪”,皇帝要在太和殿召见新科进士,进士们个个身着崭新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得意洋洋,分左右两班站在文武百官后面,毕集于金銮殿丹墀之下。

鼓乐声中,皇帝驾到升坐龙椅,群臣山呼万岁毕,礼部官员捧出钦定的金榜展开,由传胪官按榜依次唱名,即宣布考取进士者的姓名、名次、籍贯。

每唱到一名,便由多个侍卫接力高声重复着从殿内传向殿外,新科进士听到传唱,走到中间的御道上站定,向皇帝叩拜谢恩,成了天子门生。

其中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均要连唱三遍,以示与众不同。传唱完毕,传胪官引导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走到天子座前的阶下迎接殿试榜。其中的状元位置居中,且稍前于榜眼、探花,如三角形的顶角位置,正好站在第一块御道石正中镌刻的巨鳌头部,独个踏占在鳌头之上,这就是“独占鳌头”的由来。

对此,清朝学人洪亮吉的《北江诗话》有载:“传胪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立中陛石上,石正中镌刻有升龙及巨鳌,盖禁跸出入所由,即古所谓螭头矣。俗称所本,以此称独占鳌头。”

东海之滨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的鳌头石

另有一说,称“独占鳌头”故事的出处与东海之滨羲和命名的魁星和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的鳌头石有关。

传说居住于东海之滨天台山的羲和部落具有非常丰富的天文知识,他们最早识别北斗七星并把离斗柄最远的一颗命名为魁。其后人伯益成为部落首领时曾在扶桑山鳌头石梦遇魁星,受其点化而著《山海经图》。

魁星是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一说为其中离斗柄最远的一颗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被古人称为主管文运之神。继尔魁星被形象化为一赤发蓝面鬼,立于鳌头之上,翘足,捧斗,执笔的模样。

后人遂尊魁星为文运功名禄位之神(赤发蓝面,翘足,捧墨斗,执朱笔,立于鳌头之上),并在天台山鳌头石后修建魁仙阁(遗址尚存)。下图传统纹样图案的寓意即以此为题材构成。

赤发蓝面鬼立于鳌头之上,翘足捧斗执笔的模样

据此典故,自唐代始考生在迎榜时都是让头名状元站在鳌头之上,称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喻占首位或第一名之意。此后各地考生、达官贵人到魁仙阁上香,到鳌头石许愿者络绎不绝。魁星也似乎特别关爱日照的学子,仅宋元明三代就出了四名状元。而山下的丁氏、秦氏家族,进士举人达官显贵不计其数,到了近现代,丁氏后裔则出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