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汉字 第二十四课 孝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孝”字。

xiào形声,上半部分是“老”的省略,下半部分是“子”。

老人在上,孩子在下。
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本质意义:承担晚辈的责任。
在使用中的具体意义有:尊重前辈、供养老人、祭祀先人、继先人之志、居丧等。《说文》孝,善事父母者。
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
“孝”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构建在紧密的社会关系(特别是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和道德追求。
在某种意义上,“孝”是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基础。
现代的“孝”文化跟随中国历史发展,由远古时期的萌芽、西周的兴盛、春秋战国的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晋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时期的极端化直至近代的变革,最终积淀而成。
“孝”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既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也有一致的本质内涵。
因为历史久远,传至现代,“孝”已经变成了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
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结合现代社会的特征理解和实行“孝”呢?
这是当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西周时期开始,就有文献记录和论述奉养父母的的意义。
“孝”的观念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和确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伦常大乱。
孔子重新赋予了礼乐文化新的生命,
将当时流于表面形式的“孝”内化,人性化。
把“孝”理解为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将孝理解为品德的根本。
从此“孝”成为社会道德的根基,是每一个人最低的道德要求。
这让“孝”具有了普遍意义。
孟子又进一步阐述。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成为人生大事。
确立了“孝”的基本面貌。
秦汉时期孝成为了社会统治秩序的核心,是政府统治民众的主要精神基础。
在这个时期,随着儒家成为国家的思想主流,孝对维护天子的权威,稳定社会等级秩序的价值就凸现出来了。
孝的思想也逐步有了自己的理论,有了明确、系统的规范。
汉朝是历史上第一个推行“以孝治国”的朝代,从法律和制度上做了许许多多的规定,推广传播“孝”。让孝从仅仅的家庭伦理成为了社会伦理与政治伦理。
孝和忠相辅相成,逐步发展成社会的主流思想。
最后成为了中国的思想道德和治国理论核心。
魏晋乃至于隋唐时期,大抵延续了汉代的“孝”文化。
并渐渐将“孝”这个文化道德追求渗透到国家的法律中。
依靠国家和法律的力量来推行孝,让那些不孝的人,都受到惩罚。
后来的宋元明清将孝推行到了极致,过于着重形式,以至于变得非常畸形,变得极端和愚昧。
因为宋朝的时候有的人对孔夫子的理论乱解释,偏离了孝的本意。
认为儿孙孝敬自己的长辈是必须的,绝对不能违背。
孝必须专一,绝对。
那个时候的人们都认为父母可以对子女不慈祥,但是儿女不能不孝顺自己的父母。这就导致了后来出现了族权膨胀和普遍的愚孝的现象。
“孝”在这个时期成为了君主专制,父权独裁的工具,越来越偏离正轨。
虽然,美善的“孝”行依然是人们普遍的行为,
但其道德文化内涵却被掺杂了大量“孝”以外的权力内容。
到了近代,随着国家和社会剧烈的变化发展,西方文化不断的冲击,人们开始不断反思“孝”文化。有人在振臂高呼,坚持发扬孝的积极与和谐的一面;也有人质疑和反对孝专治和愚昧的一面。
这些质疑和反思对孝文化在当今的发展无疑都是非常有益的。
合理的质疑和反对,帮助我们认清后人偷偷掺和到“孝”里愚昧专制的杂质。
理性的坚持使得“孝”的美善一面得到应有的传播发扬。
“孝”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对于处理现在的家庭关系,建设和谐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孝呢?
先秦儒家经典《论语》提出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一个人行之所至,心之所指;
父亲过世之后观察一个人的日常言行。
多年没有偏离父辈的人生道路
这样才算承担对前辈的责任。
孔子谈“孝”,无规矩的枷锁,无礼节的繁杂,直指本质:
有“志”、行“道”、尽责便是孝。
“父之道”就是父辈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父之道”就是从清末到现在的先辈们走过的道路。
我们的先辈通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将积贫积弱、落后愚昧的旧中国建设成现代化的文明强国。
经历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现在国家稳固,社会安宁;
通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不断思考探索,换来现在文化复兴,科技领先;
经过洋务运动——民族资本建设——公有制改造——改革开放,
坚持勤劳创新,换来现在经济蒸蒸日上。
个人的生活也从饥寒不继,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发展到现在逐步富足。
这就是我们父辈走过的道路,是我们的“父之道”。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现在的“孝”就是沿着父辈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拼搏奋斗,发展个人,建设家庭,贡献社会;
继续完成父辈发展国家,复兴民族的事业。
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贡献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这是当代社会最大的“孝”。
今天,我们学习“孝”字,追本溯源,通过分析“孝”字的本质意义和孝文化的发展历史,理清“孝”的本质。认识在现代社会“孝”的真实意义。希望通过我们的分析能解答在新时代下是否应该继续推广孝道,以及应该如何实行孝道的疑问。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好,这一节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

  • 解密:北京大院子弟的社会潜规则

    提起北京,人们的眼前总是浮现曲折幽深的胡同,孩子们追逐嬉戏,老人在槐树下聊天,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清脆的自行车铃声,生活在一条胡同里的人们亲如一家,这是老北京的烟火气. 而在偌大的北京城,还有这样 ...

  • 【孝文化】农村小学孝道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小学孝道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 我国的孝道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孝"字被认为是人的所有品德善行的萌发开端.孔子曰:"孝,德之始 ...

  • 父责如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 自从上世纪初父亲节在美国诞生之后,世界上就有52个国家和地区把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这是全社会对为人之父的男人们的辛劳付出的认可.更是对为人之父的人们的一种尊重.也是全 ...

  • #尊重父母长辈就是不文明不平等吗#谢谢...

    谢谢邀请. 怎么会有这样的提问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 一.什么是文明?1.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2 ...

  • 俗语“富不过三代”,后一句少有人知,做到的人富贵绵延

    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尤其诸子百家的思想光华照耀至今,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为人处世,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精华.不过却因此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断章取义,使得很多饶富意味的古人格言 ...

  • “管人”与“被人管”

    "管人"与"被人管" 窦 旭 民 人--自从从娘胎里"呱呱"落地哭叫开始,就得有人管理,同时也就开始被人管理了.亘古自今,无人例外. 婴儿时 ...

  • 正解汉字 第二十六课 仁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仁"字. 仁rén会意,从人,从二. 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无 ...

  • 正解汉字 第二十五课 务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务"字. 务wù形声,从力,敄(wù)声.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 ...

  • 正解汉字 第二十八课 省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省"字. 省xǐng从眉,从屮(chè).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 ...

  • 正解汉字 第二十二课 无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无"字. 现在我们用的"无"字有两个来源. 一 ...

  • 正解汉字 第二十九课 中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中国的"中"字. 中zhōng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 ...

  • 正解汉字 第十四课 上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 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 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 这一节我们学习"上"字. 上shàng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底端一横较 ...

  • 正解汉字 第二十课 来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来"字. 来lái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 本义:麦.小麦叫&q ...

  • 正解汉字 第十九课 也矣乎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也"."矣"."乎"三个语 ...

  • 正解汉字 第十八课 亦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亦"字. 亦yì指事,甲骨文字形在一个人的两臂下方各加一点指事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