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开发人身本来就具备的能力,不必往外求,再聊太极入门
04:56来自太极与养生
有学长在文章《练好太极拳须明拳理晓拳法,松沉是关键,而松贵在“放”》后留言:“老师讲"沉劲”是一种自然力,王壮弘先生讲:“用重量不用力量”。就是利用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逢转必沉,逢沉必领,逢起必落,逢定必松沉。”
#太极拳#
感谢学长博览多学,能悟透太极真义,指点迷津。我们注意到,王壮弘先生还指出,“太极拳是人体先天自然之能,是人身本来就具备的能力,学太极拳不必往外求,而在开发自己本有的能力。”
学长的这句话,“利用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内涵很深,值得深入探讨一番。
太极拳“劲起于脚”,“上下是奥妙”。参透这两句话,就能懂得功夫该从哪里练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学太极,练功夫,就要从站无极桩开始。“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劲起于脚”,就暗示我们要重视“脚”上的功夫,要先把脚和丹田建立关联。拳经有云,“无极而太极”。我们要从无极桩里站出太极劲儿来。有了太极劲儿,再去努力培育它,发展壮大它。
怎么做到上面所说的“练出太极劲儿”呢?“利用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就是这里面的关键。更多细节可关注老师的课程,限于篇幅,这里不多讲,只提诀窍。
先做好“松沉到脚”,利用自身重力,自然松沉到地面;再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节节贯穿,“劲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梢”,完成相应的动作。之后再“松沉到脚”,“借地之力”。如此循环往复,一降一升,一阴一阳。
如上所述,以外练内,借假修真,功夫到了,就能开发出人体“先天之本能”。自此之后,妙不可言。
“上下是奥妙”,就是说,通过上述功法“松沉及反弹”的反复习练,学长们终归能开发出内气,逐步练出内功,功成的奥妙就在于上下做功。
太极就是阴阳转化,阴阳互变,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而学长可以借助重力自然松沉,向下蓄势,尤其盘架子的时候,单腿承重,对于腿脚的锻炼效果特别地好;再借地之力,反向节节贯穿,实现劲气的传送,以意领气,完成动作,实现意图。
拳法是技术,桩法是功力。许多拳友在技术上花了很多时间,而没有出功夫。倘若明白了功夫是通过“一升一降”站桩而得,自此后花点儿时间在桩功上,很快就能豁然开朗。之后,再将真气贯注到拳法里面,就如鱼得水了,自此打出一片新天地。
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一下。当身体节节贯穿,松沉到脚的时候,自身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弹性势能,这个能量储蓄在筋骨里;接地后反弹,“借地之力”,弹性势能释放,转化成动能。这个过程不停往复进行。
许多学长非常喜欢这个无极桩,乐此不疲,每天必站。为何如此?站桩,首先可以祛病,逐步把我们身体内驳杂的气息理顺;其次,通过松沉到脚,与大地建立连接,逐步做到脚下生根;第三,可以借地之力,达到气贯周身;第四,逐步达成在行拳走架中,能由脚到头到手,由竖劲再扩展到横劲,形成均匀的掤撑劲。
上面四步是桩功的次第。徐徐图之,不要操之过急,太极不急。
此时再来看,“劲起于脚”,是不是有点儿感觉了。我们一定要重视“脚”上的功夫,“知足常乐”。脚下有根了,太极拳就算入门了。小树苗长起来了,后续就是培养壮大的问题了。孔子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脚上生根之后,就要考虑太极功夫的“降龙伏虎”了,简要说,降龙就是开发脊柱,伏虎就是开发尾闾两胯。降龙,又称“唤龙”,唤醒脊柱这条大龙,把脊柱练活。
降龙,可以练老师所讲的鱼龙桩。练此桩可以达到“贯肾,填髓,通脑”的功效。
伏虎,可以练老师传授的虚领桩。
前面的基础打好了,再站“浑圆桩”,站出六面力,也称太极球。站浑圆桩必须悟透这句话:上下为奥妙,前后为本能,左右为技巧。